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资讯︱《鲁迅与国学》新书分享对谈会在京举办
鲁迅的暗功夫
2024-09-18作者:官网报道新闻来源:商务印书馆浏览人次:2
《鲁迅与国学》新书分享对谈会现场
 
  9月13日,《鲁迅与国学》新书分享对谈会在北京鲁迅博物馆鲁迅书店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董炳月、中国鲁迅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黄乔生、北京鲁迅博物馆副馆长姜异新、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孙郁,与线上线下读者一起畅聊鲁迅、共读好书。
 
  二十年前,借由与顾农先生关于“鲁迅的国学观”的一次对谈,孙郁开始留心思考这个话题。二十年后,他交出了自己思考的成果——《鲁迅与国学》。近日,《鲁迅与国学》一书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这是一部兼具学术性与文学性的鲁迅研究著作,也是孙郁二十年沉淀之作。本书是文学批评的学术化、理论化,也是学理文章的文学化、艺术化,兼具学术性与文学性、思想性与审美性。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孙郁
 
  孙郁谈到这本书的创作初衷,是从暗功夫这个角度,考察鲁迅的知识结构、鲁迅与传统文化的关系,进而考察五四一代学人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本书按照鲁迅思想发展演进的轨迹,一方面考察他在金石学、考古学、文字学、文学、哲学、民俗学等国学领域的整理与研究,另一方面考察国学对其写作、治学、审美与思想的浸润与影响。同时,书中论及其师长章太炎、同辈胡适与顾颉刚、后学台静农与徐梵澄等人的学术理念与传统学养,呈现了二十世纪前半叶学人的治学理路与精神世界。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董炳月
 
  董炳月指出,这本书的重要贡献之一,是从方法论层面提供了“鲁迅与国学”这样一个阅读鲁迅、研究鲁迅的系统性、整体性框架。从国学角度重读鲁迅,会有很多新的发现,例如在鲁迅接受西学过程中国学的作用、鲁迅名篇《估〈学衡〉》的真实内涵、鲁迅与“学衡派”吴宓等人的异同、国学与西学在鲁迅知识体系中的位置,等等。
 
中国鲁迅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黄乔生
 
  黄乔生认为,本书全面系统地考察了鲁迅整理和思考国学的成果,综合和融汇了丰富的材料,有众多精彩论断。国学研究在今天具有现实意义,当今学术研究也应用现代意识观照鲁迅与国学的关系,用美学和科学的精神观照国学。
 
北京鲁迅博物馆副馆长姜异新
 
  姜异新从碑文叙事与文体变迁史的角度,谈到鲁迅在抄录古碑、整理古籍过程中的三个独特发现:“瞒和骗”的文学基因、生命意识的简化与折扣、民众文学的丰富多彩性。由此,鲁迅实现了文体的自觉和文学的现代转型,逐步形成现代的文艺观。
 
嘉宾对谈现场
 
  四位嘉宾围绕今天为何要谈鲁迅与国学、鲁迅在国学领域的整理研究工作、鲁迅如何看待对孔子和诸子百家、鲁迅为何创作《故事新编》等话题,展开了深入的交流。
 
现场读者
 
  同时,嘉宾与现场读者积极互动交流。读者分享了自己的阅读感悟,并且踊跃提问,例如鲁迅对传统哲学思想的继承、鲁迅如何看待京剧等,各位嘉宾都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解答。
 
 
 
《鲁迅与国学》(商务印书馆2024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