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座谈会现场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纲要》指出,“发挥各级教育基金会作用,引导规范社会力量投入和捐赠教育。”“要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教育强国建设的良好环境,加强宣传和舆论引导,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形成建设教育强国强大合力。”
为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助推教育基金会高质量发展,发挥志书“存史、育人、资政”作用,赋能枢纽型、智库性、头雁式社会组织建设,5月15日下午,由中共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民政局指导,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商务印书馆主办的《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志(1993-2023)》出版座谈会暨“教育强国·基金会何为”研讨会在上海社会科学院小礼堂举行。活动旨在探讨社会组织在推进教育强国建设中的使命担当和探索实践,以“头雁示范”带动“群雁齐飞”,汇聚建设教育强国强大合力,营造崇德向善良好社会氛围。
第十届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国家教材委员会专家委员、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王荣华;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王玉梅;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党委副书记、市教委副主任顾红亮;上海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范传伟;市教委原一级巡视员、市教育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蒋红;市地方志办公室原党组书记、主任,市教育发展基金会特邀专家洪民荣;上海爱建集团党委书记兼监事会主席、上海爱建特种基金会理事长范永进;上海创智学院副理事长、市教育发展基金会监事长陈敏;上海银行原副行长、市教育发展基金会监事王世豪;市地方志办公室党组成员、副主任姜复生;市教师教育学院党委书记周增为;上海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研究员,市文史研究馆馆员熊月之等领导和专家学者出席。活动由商务印书馆上海分馆总经理兼总编辑鲍静静主持。
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党委副书记、市教委副主任顾红亮
顾红亮首先致辞,感谢市教育发展基金会在教育强国、教育强市建设新征程中,特别是在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中提供的重要支持和作出的独特贡献。他指出,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发扬首创精神,在全国率先编纂出版首部基金会志,不仅为上海教育系统增添一本有分量、有质量的志书,也为新时代教育公益事业提供了一份鲜活样本,为上海教育守正创新、建设世界一流教育提供了独特经验和视野。他表示,希望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以《会志》出版为新起点,聚焦推进教育改革新任务、聚焦构建教育公益新模式、聚焦打造教育发展新标杆,勇当教育强国的“先锋队”,为上海教育“施工图”落地提供坚实支撑,为教育强市、教育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上海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范传伟
范传伟在致辞中指出,《会志》的厚重篇幅生动记录了基金会30年的奋斗足迹,彰显了社会组织在服务国家战略、参与社会治理中的独特价值。他表示,此次研讨会以“教育强国·基金会何为”为主题,恰逢其时、意义深远,期待通过深入探讨,进一步明确基金会在教育强国中的使命定位,以“头雁”担当引领社会组织协同发展,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提供“上海经验”,为健全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贡献社会组织的智慧和方案。他强调,希望各级各类基金会依法办会、规范办会,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发挥应有的作用,共同擦亮上海这座人民城市的幸福底色,共同彰显上海人民城市的高度与温度,为公益慈善和教育事业繁荣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蒋红(左一)、洪民荣(右一)为向上海图书馆、上海市陶行知研究协会、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社科院、上海外国语大学代表赠书
姜复生(右一)、周增为(左一)向上海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上海市第二中学、上海市位育中学、上海市大同中学、上海市久隆模范中学代表赠书
商务印书馆上海分馆总经理兼总编辑鲍静静主持活动
蒋红、洪民荣、姜复生、周增为向上海图书馆、上海市陶行知研究协会、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社科院、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上海市第二中学、上海市位育中学、上海市大同中学、上海市久隆模范中学等单位代表赠书。
《会志》主要撰稿人、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戴建国
《会志》主要撰稿人、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戴建国做新书介绍。《会志》共有版面字数100多万,收录图片150多幅,列有表格210多个,全面展现基金会30年发展历程,为教育类基金会枢纽型组织建设的未来提供了研究经验和思考基柱。正如方志专家洪民荣提出的,该书的出版代表着基金会志类志书零的突破,是该类志书的首次出版。首创之举,与会之盛,得到现场领导、嘉宾的首肯。
此次出版座谈研讨会,为教育、公益、文化、出版、企事业相关单位提供交流互鉴的良好平台。王玉梅、范永进、熊月之,围绕“鉴往知来,资政育人”主题做主旨发言。
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王玉梅
王玉梅指出,地方志作为“一方之全史”“文化之根脉”,在服务教育强国建设中具有独特价值,理应成为记录教育历程、传承教育精神、赋能教育发展的“文化基石”。她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凝聚全社会合力。上海方志系统将始终秉持“为党立言、为国存史、为民修志”的初心,与教育界携手同行,以志书编纂弘扬尊师重教风尚,以方志文化赋能教育创新发展,为谱写教育强国建设的上海篇章作出“志”力贡献。
上海爱建集团党委书记兼监事会主席、上海爱建特种基金会理事长范永进
范永进作为兄弟基金会代表,向《会志》的出版表示高度肯定和热烈祝贺。他指出,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30年发展轨迹始终与上海乃至国家发展同频共振、同向同行;30年发展道路见证了基金会这一社会组织形态从新生走向成熟、稳定、可持续的发展态势;30年发展历程彰显了勇立潮头的气魄和坚如磐石的定力。他表示,希望爱建基金会与市教育发展基金会以联合开展“申光计划”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交流互鉴,凝聚合作共识,共同为厚植城市精神、彰显城市品格、提升上海城市软实力出智、出资、出力。
上海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研究员,市文史研究馆馆员熊月之
熊月之指出,开放、创新、包容是鲜明的上海城市品格,也是贯穿基金会30年发展历史,浸润基金会各项实践,渗透基金会各项工作的“灵魂”。他强调,一流教育需要一流基金会,一流基金会背后一定有一流的城市品格。基金会成立以来,始终贯彻“支持教育、服务教育”的宗旨,秉持“聚财、汇智、促善、育人”的工作方针,彰显开放、创新、包容的上海品格。他表示,编撰《会志》,不但必要,而且极有意义,不仅可以为其他基金会提供学习的样板,也是化小成为大成、积小善为大善的创新之举。
陈敏与上海外国语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秘书长王会花,复旦大学对外联络与发展处副处长、上海复旦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林晶晶,上海交通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秘书长助理、品牌企划部主任许杨,上海市陶行知研究协会会长吕左尔等嘉宾围绕“继往开来,笃行致远”主题,探讨《会志》出版之创举,以及教育类基金会、教育协会在助力教育强国建设中的探索实践与努力方向。
第十届上海市政协副主席、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王荣华
王荣华做总结发言。他指出,地方志天然具有“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社会功能,除了编志、出志,我们更要读志、用志,充分发挥志书资政服务的智库功能以及启智润心的育人功能。他强调,汇智,是基金会募集、管理、使用资金过程中,实现倍增效应的关键环节,更是基金会提升创新发展能力、助力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基金会在服务教育强国建设过程中,不仅要注重资金支持,更要注重智力支持,积极为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教育公益事业繁荣贡献智慧和方案。他表示,希望基金会以史为鉴,守正创新,从《会志》中提炼规律性认识、汲取奋进的力量;立足当下,勇担使命,以“头雁之姿”答好“教育强国之问”;面向未来,奋楫笃行,续写基金会高质量新篇章,为教育强国建设注入更多“向善之力”。
出席此次活动的还有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上海市教科院德育研究院、上海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会、上海市民办教育发展基金会、上海市曹鹏公益基金会、上海叔蘋同学会、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上海财经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上海东华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上海开放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上海光华教育发展基金会、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发展基金会、上海查理文化交流中心、徐汇中学、上海市徐汇区乌鲁木齐南路幼儿园等单位代表。

与会嘉宾合影

《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志(1993—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