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2025上海书展|《权力的图像》读书分享会在沪举行
在海图中寻找失落的历史
2025-08-21作者:官网报道新闻来源:商务印书馆浏览人次:1
  8月19日,“在海图中寻找失落的历史——《权力的图像》读书分享会”在上海书展会场举行。上海大学教授、“伟长学者”郭亮为读者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分享。
 
上海大学教授、“伟长学者”郭亮
 
  郭亮教授表示,在晚明以来的东西方贸易与战争中,地图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海图——欧洲大航海时代正是依靠海图才得以展开。荷兰甚至出现了几个著名家族专事海图绘制的产业,这一产业在欧洲逐渐兴盛,吸引近半艺术家参与其中并借此获利。郭亮教授介绍道,关于地图的基本概念等问题,他在此前出版的《十七世纪欧洲与晚明地图交流》中已有详细介绍,而新书《权力的图像》则以三部九章的结构,集中探讨明清时期中西方海图的交流与嬗变。
 
  随后,郭亮教授以大量明清时期中西方绘制的海图为例,将其中细节一一展示给读者,并从这些海图出发,讲述了其背后的政治文化。他表示,地图中有许多容易被忽略的细节,正是这些细节,透露出历史的走向。例如,荷兰绘图师芬布恩斯在《澳门鸟瞰图》《广州市图》等作品中,均采用从上到下的视角进行绘制。在17世纪尚未出现飞行器的背景下,这种视角无法通过实际观测获得。这其实代表了一种视觉霸权,俯视的视角代表绘图者内心对所绘区域的心理占有。此外,郭亮教授指出,通过对比同时期的东西方海图,可以看出西方在绘图技艺上的发达,进而解读出双方在海图绘制理念与科技水平上的显著差异。西方海图通常包含精确的比例尺、水深数据等信息,而中国传统海图则更常使用文字描述、青绿山水等艺术化手法,这种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清朝在对外战争中的应对能力。
 
  郭亮教授表示,更重要的是,在明清时期的海图绘制中,诸多岛屿(如钓鱼岛、东沙群岛等)已被清晰地绘制并记录下来。不仅出现在中国明清时期绘制的舆图中,也被当时的欧洲绘图师明确绘制并标记为中国领土。这正体现了地图作为国家档案的重要意义所在。
 
  最后,郭亮教授总结道:海图的发展与世界历史进程息息相关,近代中国与西方关系的密切程度,也都能在海图中找到蛛丝马迹。只要历史还在发展,地图的演变就不会停止。
 
 
 
 
 
《权力的图像:近代的中国海图与交流》
(商务印书馆2024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