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外国哲学(第33辑) 外国哲学

分享到:

定价:¥70.00

  • 主编:  
  • 出版时间:2017年06月本印时间:2017年06月
  • 开本:24页数:259页
  • ISBN:978-7-100-14981-5
  • 读者对象:综合性大学、社科类研究院所的哲学教师和研究者,外国哲学爱好者
  • 主题词:哲学国外丛刊
  • 人气:242

显示全部编辑推荐

  海德格尔20世纪30年代哲学笔记《黑皮本》之第三、四册的中译本在本辑首发

显示全部作者简介

  赵敦华,比利时卢汶大学哲学博士,曾任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兼宗教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华外国哲学史学会理事长、中国现代西方哲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宗教学会副会长,在学术界具有重要的学术地位和威望。研究领域涉及西方哲学、基督教哲学、中西比较哲学。著有《基督教哲学1500年》、《西方哲学简史》、等十余部著作。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外国哲学》(第33辑)由赵敦华教授主编,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组稿。本期共有6个栏目:“希腊哲学研究”“中世纪哲学研究”“近代哲学研究”“现代哲学研究”“日本哲学研究” “青年之窗”和“海德格尔《黑皮本》”,收入论文9篇,译文1篇,共计20万字。

  “希腊哲学研究”发表的是吕纯山副研究员的《浅谈亚里士多德质料概念对柏拉图理念论的改造》。“中世纪哲学研究”有两篇论文,分别是徐龙飞教授的《论奥古斯丁时间概念的超验主体性》和尚新建教授的《宗教改革近代价值观的影响》。“现代哲学研究”栏目刊登了李婉莉的《梅洛-庞蒂后期哲学中的视觉理论》和孙骞谦的《知觉经验规范性要素》。“日本哲学研究”栏目发表的是王杰的《贝原益轩的朱子批判》。“青年之窗”由三篇论文组成,分别是许可的《阿奎那<神学大学>中人的自由意志问题研究》、周红宇的《心灵是精神的还是物质的?——试析笛卡尔与霍布斯的根本分歧》和梅迎秋的《论前期海德格尔对“真理”现象的现象学还原》。“海德格尔《黑皮本》”栏目刊登的是靳希平教授翻译的《黑皮本》之《思索与提示》三(下)和《思索》四(上)。

显示全部目 录

希腊哲学研究
吕纯山 浅谈亚里士多德质料概念对柏拉图理念论的改造.................(. 1)
中世纪哲学研究
徐龙飞 论奥古斯丁时间概念的超验主体性....................................(20)
尚新建 宗教改革对近代价值观的影响...........................................(40)
现代哲学研究
李婉莉 梅洛—庞蒂后期哲学中的视觉理论......................................(69)
孙骞谦 知觉经验规范性要素.........................................................(83)
日本哲学研究
王 杰 贝原益轩的朱子学批判.....................................................(99)
青年之窗
许 可 阿奎那《神学大全》中人的自由意志问题研究..................(118)
周红宇 心灵是精神的还是物质的?
—试析笛卡尔与霍布斯的根本分歧...............................(133)
梅迎秋 论前期海德格尔对“真理”现象的现象学还原..................(148)

显示全部精彩试读

尚新建教授的《宗教改革对近代价值观的影响》中“赋予职业以神圣”一节

 

  十字军东征促进欧洲城市化进程,而在城市经济中,主导力量是金融家、银行家、手工业主以及各类行会。他们代表着新的生产力,有着朝气蓬勃的生命力。但是,从传统的角度看,他们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与教会倡导的教条式的方式格格不入。他们一直受到教会的批评,尽管当时的教会也爱财如命。自使徒时代开始,基督教传统就视金钱、财富为罪恶;贫穷会受到上帝的祝福。在经济相对落后的中世纪早期,这也许不是问题。但是城市文明兴起后,金融、银行等行业为欧洲注入新的活力,这种传统的价值观念遇到新生活的挑战。反映在宗教改革中,路德,尤其是加尔文,都试图把个人的信仰与世俗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加尔文凭借重新解释《创世纪》,给予二者关系一种合理的解释。这一尝试表现在他们对职业概念的解释上,而这个尝试至少是未来新教伦理的主要内涵之一。

  加尔文指出,伊甸园富庶、安逸,无需劳作便可丰衣足食。因为亚当的不顺服,破坏了这个美好的状态,人类被逐离富裕的伊甸园。上帝对亚当说:“你既听从妻子的话,吃了我吩咐你不可吃的那树上的果子,地必为你的缘故受咒诅;你必终身劳苦才能从地里得吃的。地必给你长出荆棘和蒺藜来,你也要吃田间的菜蔬;你必汗流满面才得糊口。”受到惩罚的始祖及其后裔,必须辛苦劳作,方能果腹。受到诅咒的土地,杂草丛生。人在伊甸园外的生活艰辛,劳累,甚至不能免于饥饿。

  但是,在加尔文等宗教改革家看来,让人受苦仅仅是上帝对原罪的惩戒,凭借劳作获得食物亦是人类为自己的骄傲、不顺从上帝所必须付出的代价;但是,上帝并不想置人于死地。人失乐园的同时,上帝也把自己创造的万物同时赐予人类。只是人需要劳作才能获得这一切。因上帝的恩赐,人获得使用世物的自由。加尔文在谈论基督徒的自由时指出:“今日有许多人找借口过度地使用世物,而给放纵肉体铺路。他们认为理所当然的,我并不以为然:使用世物的自由不应当被约束,而是应当由各自的良心决定如何使用。”良心不受律法制约,而是受《圣经》教导的制约,因为《圣经》教给人类使用世物的一般原则。上帝创造万物,不仅为满足人的衣食住行之需,而且具有审美价值。凭借《圣经》教诲使用世物,就是凭借良心正确地使用神赐予的一切。正确的使用方式既可避免心胸狭隘,也可以避免放纵行为,做到在贫困中忍耐,在富裕中节制。之所以要这样做,是因为上帝将世物交给人类,而人类总有一天也要向上帝交账。这本账要想让上帝满意,人需要“节制、自守、节俭”,以向祂证明自己并没有离开圣洁。

  按照加尔文的看法,上帝让人类坠入凡间,也赐予人类将来获救的可能性。“最后我们也应当牢记这点:神吩咐我们一举一动当仰望衪对我们的呼召。因神知道人生来倾向过度急躁、善变,并贪心地想同时拥有许多不同的事物。所以,为了避免因自己的愚昧和轻率使一切变得混乱,神安排每一个人在自己的岗位上有所当尽的本分,也为了避免任何人越过自己所当尽的本分,神称这些不同的生活方式为‘呼召’。因此,每一个人都有神所吩咐他的生活方式。这生活方式是某种岗哨,免得人一生盲目度日。”笔者之所引用这么一大段话,是因为西方学者比较关注这段话对《圣经》中关于职业的诠释。尽心、敬职、敬业是尽信徒本分的虔敬之举。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职业不是别的,是上帝赐予一个人的生活方式。职业是上帝的安排,从事某种职业无异于从事圣职。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也就是说,所有的职业都是平等的。职业不仅被赋予神圣的意韵,亦被赋予平等的内涵。它同时还包含着基督徒使用世物的自由。最终,职业是上帝对基督徒的圣爱。从职业一词,我们可以读出自由、平等、博爱。近代以来西方的价值观,在加尔文等人阐释的职业概念中显现出来,而职业由此也成为神圣的事业。

 

各期列表

《外国哲学》于1984年由商务印书馆创办,至1998年共出版十四辑,开创了改革开发后中国研究外国哲学的新学风、新传统,在学术界具有广泛的影响。经与商务印书馆商议,从第十五辑开始,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负责承担《外国哲学》的组稿、编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