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全部编辑推荐
绘画大师弗朗西斯•培根生前最后一次访谈
知名作家米兰•昆德拉作序推荐
法国伽利玛出版社Folio essai系列
五种印装工艺+三种特种纸张
艺术世界
绘画大师培根
英国历史上有两个著名的弗兰西斯·培根,一位是写《人生论》的17世纪哲学家培根,另一位是生平与画作都极具争议的20世纪画家培根。后者是20世纪英国最重要的画家之一,也是20世纪最贵的画家。
如同他的人生,他的画作同样打破常规、风格独特、极具创造性与颠覆性。他的画作以粗犷、犀利、暴力、如噩梦般的图像著称,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据着独特的地位。同时代及其后的画家,卢西安·弗洛伊德、安迪·沃霍尔、大卫·霍克尼、约翰·伯格等人,都对他推崇备至。
对于培根的研究在他生前和身后一直都在进行,他在艺术史上的地位不断得到重估和重视。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法国哲学家吉尔·德勒兹、英国艺术史学者迈克尔·佩皮亚特、美国艺术批评家约翰·拉塞尔等,都有专门著述。
生前最后一次访谈
对培根的著名访谈有两次,1991—1992年本书作者、法国艺术史学者米歇尔·阿辛博所做的访谈即是其一。阿辛博的访谈进行了三次,1992年培根意外因病去世,后续的访谈计划因而搁浅。时年,培根已经83岁。这是他生前最后一次访谈,可以看作是他对自己一生的总结,也是他留给后人的一份“遗嘱”。
米兰•昆德拉曾说:“关于培根的画作,最好的评论是培根自己在两次访谈里的陈述。一次是大卫·西尔维斯特于1976年做的访谈,另一次则是米歇尔·阿辛博于1992年做的访谈。”阿辛博是一名艺术家、艺术史学者,广泛涉猎音乐、绘画等艺术领域,也是培根多年挚友,所以访谈内容极具专业性、深刻性与延展性。
米兰•昆德拉作序推荐
昆德拉曾说,培根是自己“如此喜爱却又不曾谋面的艺术家”。从1977年第一篇谈论培根三联画的文章,到1992年所作本书序言,他有多篇文章谈论培根。邀请昆德拉为访谈录作序,“这是培根自己的心愿”,培根十分认可他对自己的描述。
培根通过绘画尤其是那些扭曲、痛苦和孤独的形象,充分体现了当代艺术的社会关注、自省精神和人性探讨,与昆德拉的文学创作有着共同的精神追求。
设计制作
五种印装工艺
封面橙色铺底(培根钟爱的颜色),画布烫黑,人物肖像烫银,书名黑银两色拼接,呈现多层次的立体视觉。瑞士装订,空脊锁线,180°平摊,提升阅读体验。
三种特种纸张
封面256克日本自然本白色绅士纸,内文80克米白色轻阅图文纸,环衬151克黑色日本罗纱纸。
口袋书
小32开,一手可握,版式舒朗,易于翻阅携带。
双色印刷
内文双色印刷,与封面橙、黑两色呼应。
适读人群
绘画爱好者
培根谈到自己的艺术理念与绘画实践,例如三联画、肖像画等;其他画家对自己的影响,从契马布埃到米开朗琪罗,到近代画家如梵高、毕加索,到同时期画家如巴尔蒂斯、贾科梅蒂等。
艺术爱好者
培根谈到音乐家如瓦格纳、勋伯格,哲学家如尼采、弗洛伊德,文学家如普鲁斯特、艾略特、康拉德等对自己的影响;摄影、电影、音乐、文学等艺术形式与其画作的关系。
文学爱好者
培根谈自己,金句迭出;谈他人,满目繁华。访谈内容极具专业性、深刻性与延展性,堪称艺术家谈艺术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