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跨越地方差异的共同性内涵与在浙东具体呈现出的个性化特质两条脉络,追溯“枫桥经验”的文化源流与制度传统,由此揭示“枫桥经验”之所以诞生的内在理路及其精神内核。
★以中华传统文化共性与浙东地域文化个性的交织为脉络,深度解析“枫桥经验”诞生的文化根脉与内在逻辑。
★遵循“聚焦主题、点面结合”原则,系统搜集儒家经典、正史、地方志、族谱、碑刻等原始资料,为相关研究提供兼具覆盖面与针对性的史料线索。
★以“治理文化精粹及其传承创新”系统总结“枫桥经验”的观念渊源与制度传统,实现从史料整理到理论提炼的升华,为理解基层社会治理的历史延续性与时代创新性提供启示。
导 论
中国基层社会治理“枫桥经验”的传统文化渊源梳理
中国传统时代的基层治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特定的地方基层社会治理传统。 尽管由于领土广阔,地方社会基层治理传统存在着地域性差异,但在全国的层面上也具有普遍的共性,多元与一统辩证地结合在了一起。一方面,全国范围内不同地域社会基层治理传统的共同点对地方治理具有根本性影响。它不仅决定了不同地方社会基层治理传统之间的共同精神特质与内在魂魄,儒家思想在地方社会基层治理方面的普遍影响力即为明证,“自汉以来,儒家思想支配中国历史数千余年,其间固有盛衰”,但“终皆未能有逃于儒”;而且在根本上决定了地方社会基层治理的发展态势及演进趋势,中国传统时代地方社会基层治理体系的普遍儒家化,也因此具有了必然性。另一方面,不同地域范围内的地方社会基层治理传统又独具个性。这些个性既是中国传统时代地方社会基层治理发展创新的主要表现,没有不同地域范围内个性化的社会基层治理传统在具体层面上的发展创新,各个地域之间不同地方社会基层治理的共同层面就无从实现其历史的发展;也是中国传统地方社会基层治理传统发展的主要方式,即通过某个地方基层治理传统的个性化创新、发展,诞生了具有广泛推广价值的新内容,从而创造性地推动了地方社会基层治理共同层面上的新发展。“枫桥经验”的诞生就是基于这样的个性化的地方社会基层治理传统,它既包含着地方社会基层治理之间的共同层面内容,又包含着浙东地方社会基层治理的特有内容。发展至今天,全国范围内“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成为“完善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举措。
中国社会基层治理“枫桥经验”的传统文化渊源梳理,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要在共同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指导原则下,梳理浙东地方社会基层治理传统的文化基础与文化积淀,其工作内容主要有:第一,追本溯源,从地方的传世文献中搜寻浙东地方社会基层治理传统的文化基础与文化积淀。浙东地方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很早就形成了地方文化的自觉,并由此将自己的地域文化安放在了中华共同文化的框架之中。其中浙东文化以中华共同文化为框架进行浙东早期历史的叙事,在内容上将其追溯到传说中的三代。三代以来的上古史叙事在浙东地域文化的自觉建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古越国的初始封君溯源于夏朝之说的盛行即为明显例证。第二,梳理脉络,依据地方传世文献,梳理浙东地方社会基层治理传统文化的主要理论要素与整体性学术结构。浙东地区在学术上具有丰厚的积累,且对地方社会基层治理有重要影响,“枫桥经验”的文化源流梳理,不能不呈现先秦诸子,特别是秦汉以来全国范围内主流社会意识在浙东地区的传播、发展,展现自儒家经学获得官学地位之后浙东文化发展各阶段在地方基层治理方面的主要理论成果,重点展示宋以来浙东学派的有关理论观点与其解决问题的具体主张。第三,呈现亮点,展示特色,聚焦于“枫桥经验”产生的局部地域,深入细致地挖掘“枫桥经验”产生的直接传统文化根基,展现“枫桥经验”产生的传统优秀文化现代化转换与创新性发展的文化过程。一方面,挖掘诸暨的枫桥及其周边地区的地方文化资源,在理论资料上具有重要的价值;另一方面,关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及其在浙东地区传播的相关史料,考察其在“枫桥经验”产生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同样意义非凡。浙东传统优秀文化的现代转换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为“枫桥经验”的产生提供了一个文化榫接点,并最终推动了“枫桥经验”的现实生成。
张师伟,博士生导师,西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中华法系与法治文明研究院教授,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政治学一级学科首席专家。兼任中国政治学会第八、第九届常务理事(2014年至今)及第六、七、八、九届副秘书长(2006年至今),中国政治学会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陕西省政治学会副会长。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政治思想史、中国政治哲学、当代中国政治。曾在《政治学研究》《文史哲》等南大核心(CSSCI)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六十余篇,出版个人专著《民本的极限——黄宗羲政治思想新论》《政治学基本理论》《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逻辑演绎》等多部。
中国传统时代的基层治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特定的地方基层社会治理传统,“枫桥经验”的诞生正是基于中华传统文化之共性与浙东地方社会文化之个性的交织、古代地方治理传统与现代化基层治理制度创新的辩证统一之中。为了更好地理解“枫桥经验”的观念渊源与制度脉络,本书以聚焦主题、点面结合、古籍为主等为原则,对呈现“枫桥经验”文化源流、浙东地区学术理论的相关原始资料进行了搜集、整理与分析,集中展现了中国古代基层社会治理思想的演进脉络、浙东地区地方治理的独特实践,以及传统治理智慧与现代“枫桥经验”的内在联结,深刻揭示了中国传统治理理念在当代基层治理实践中的传承与转化逻辑。
导论 中国基层社会治理“枫桥经验”的传统文化渊源梳理
第一章 中国古代基层社会治理思想
1.1 先秦至隋唐:基层社会治理思想的文化源流
1.2 两宋时期重要理论家的基层社会治理思想
1.3 明代重要理论家的基层社会治理思想
1.4 清代重要理论家的基层社会治理思想
1.5 浙东古代重要理论家的基层社会治理思想
第二章 中国古代基层社会治理制度
2.1 中国古代重要家训家范选辑
2.2 唐宋以来重要家法族规辑录
2.3 宋明时期重要乡约文本辑录
2.4 地方碑刻中的基层社会治理
第三章 浙东地区古代基层社会治理制度
3.1 古代浙东地方重要家训家范选辑
3.2 古代浙东地方重要家法族规选辑
3.3 浙东地区方志碑刻中的基层社会治理
第四章 近代以来浙东地区基层社会治理制度
4.1 近代以来浙东地区重要家训家规选辑
4.2 近代以来浙东地方社会组织自治章程选辑
4.3 浙东地方的红色文化传统与基层社会治理
第五章 中国古代治理文化精粹及其传承创新
5.1 中国传统政治话语中的国家起源及其政治伦理
5.2 礼、法、俗的规范融通与伦理善性——中国古代制度文明的基本特点论略
5.3 中国传统贤能政治的民本价值——兼论黄宗羲的君主论
5.4 中国传统行善治理想及其在现代的影响——以黄宗羲的善治理论为例
参考文献
编写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