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美国现代道德文化建构与软实力变迁研究 平装中外价值观教育前沿论丛

分享到:

定价:¥68.00

  • 著者:188899 
  • 出版时间:2024年06月本印时间:2024年06月
  • 版次:1印次:1页数:202页
  • 开本:16册数:1 卷数:1
  • ISBN:978-7-100-23974-5
  • 读者对象:哲学研究者、美国研究学者
  • 主题词:道德建设研究美国
  • 人气:0

显示全部编辑推荐

《美国现代道德文化建构与软实力变迁研究》从“何为道德文化”“何为文化软实力”讲起,回顾了美国现代道德文化的早期建构与对外影响,冷战时期美国道德文化的对抗转向及“武器化”表现,分析了后冷战时代美国现代道德文化衰落的原因。

美国现代道德文化在长期的移民活动和疆域的拓张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并且在美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中完成其现代化转型。随着美国发展壮大,其在全球影响力的提升,这也使美国道德文化进入全面拓张阶段。这种扩张在冷战时期与苏联的意识形态竞争中达到极致,并在苏联解体冷战结束时达到巅峰。但随着美国道德文化的霸权主义倾向逐渐走向傲慢、自大的封闭状态,美国道德文化逐渐在全球走向衰败,成为美国软实力在全球衰落的重要原因。美国现代道德文化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长期的历史进程,折射出美国兴衰过程中道德文化的对国家软实力的影响和作用,其道德文化与软实力的兴衰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显示全部作者简介

高地,男,法学博士、东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思想政治教育中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长期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和青年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全国博士后特别资助项目等科研课题10余项。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外价值观教育前沿论丛”之一种,本书是比较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前沿研究,尝试使用跨学科的方法探讨软实力概念界定与分析,美国道德文化的缘起、发展与对外战略、基本精神与表现样态、顶层设计与运行体制、建构国家软实力与道德文化的内在逻辑关联研究,以及美国软实力及现代道德文化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书稿还探讨了“美国梦”的道德文化内涵,并总结了美国现代道德文化建构与软实力从崛起到衰落的变迁规律,有助于我们深入美国软实力的崛起与衰落的必然性。

显示全部目 录

第一章 道德文化与软实力
第一节 何谓道德文化
第二节 从“软实力”到“文化软实力”
第三节 道德文化:作为一种文化软实力
第二章 美国现代道德文化的早期建构与对外影响
第一节 从“理念立国”到“民主实验”:美国现代道德文化的政治建构
第二节 从“移民社会”到“公民社会”:美国现代道德文化的社会建构
第三节  从“精神独立”到“文化外溢”:美国现代道德文化的思想建构
第三章 冷战时期美国现代道德文化的对抗转向及“武器化”表现
第一节 美国现代道德文化在西方世界主导地位的确立
第二节 美国现代道德文化的自我美化与输出
第三节 对社会主义道德文化的刻意丑化与攻击
第四章 后冷战时代美国现代道德文化的全面衰落与自救
第一节 美国现代道德文化全面衰落的主要表现
第二节 美国现代道德文化全面衰落的深层原因
第三节 走出衰落困局的尝试
第五章 “美国梦”:美国现代道德文化在全球的兴起与式微
第一节 “美国梦”的道德文化内核
第二节 “美国梦”的输出与兴起
第三节 “美国梦”的式微与再造
第六章 美国现代道德文化建构与软实力变迁的规律性探析
第一节 道德文化建构对国家软实力产生影响的关键要素
第二节 道德文化建构对国家软实力的影响作用
第三节 美国现代道德文化建构与软实力变迁的走向分析
参考文献

显示全部精彩试读

第一章
道德文化与软实力
道德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社会对道德伦理的集中表达,彰显着国家行为的正当性,反映着社会道德风气与氛围,体现着国民道德素养与形象。道德文化作为一种文化软实力,具有阶级性、民族性、时代性等特征,主要体现为对其他国家、民族、社会的道德感召力、文化吸引力和价值凝聚力。
第一节 何谓道德文化
回答“何谓道德文化”这一问题,需要从道德与文化的内在关系入手,进而厘清道德文化的内涵、发展和基本特征。
一、道德与文化的内在关系
一般来说,当前学界关于道德与文化关系的探讨形成了两种主要的认识范式:一种是文化相对主义的道德论,强调道德由文化决定,只能归于某种特定文化的一部分;一种是道德普遍主义的文化观,强调道德的普遍性和同质性,把文化置于道德的从属地位。
文化相对主义的道德论的核心主张是“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道德规范”。这基本上属于对道德问题的文化相对主义态度。就像美国文化人类学家露丝·本尼迪克特(Ruth Benedict)在其著作《文化模式》中讲到的那样,“道德在每一个社会都是不同的,而且它是社会所认可的习惯的适宜术语”。具体而言,这种主张一般包括以下观点:(1)不同社会有不同的道德规范;(2)一个社会的道德规范在那个社会的范围内决定什么是对的;(3)没有客观的标准来判断一个社会的道德规范比另一个社会的道德规范更 好 ;(4)我们自己社会的道德规范也没有特殊的地位,它只是众多规范
中的一种;(5)我们对其他文化中的道德规范应当采取一种宽容的态度。
在这样的主张中,相对于道德而言,文化居于更加至上的地位。道德被看作是某种社会规范,只是特定文化的衍生物。道德不仅因文化而生,依附于特定文化,其作用范围也仅局限在本文化内部。不同文化有不同道德,不同文化中的道德具有“不可通约性”,它们之间不可比较,不分高下,只能以相互包容和接纳的态度来对待彼此。一言以蔽之,文化相对主义必然导致道德相对主义。
道德普遍主义的文化观采取了一种截然相反的认识路线。这种主张强调,人们无论文化、种族、宗教、国籍还是性别,都可以且应当遵循一套普遍适用的道德准则。相较于文化相对主义的道德论而言,道德普遍主义的文化观有着更为悠久的思想传统。但受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古代道德普遍主义思想的文化视域并未得到充分开显。随着人类的历史逐渐向世界历史转变,出于解决战争、疾病等人类重大危机的现实需要,道德普遍主义以多元文化和价值观协调者的姿态再次出场,尝试在道德问题上寻求一种全人类的一致理解。尤尔根·哈贝马斯(Jürgen Habermas)认为,道德问题与伦理问题在性质上不同:伦理问题涉及的是一个政治共同体和文化共同体对于他们自己的共同生活形式的理解,我们要承认伦理规范的多元性;而道德问题涉及的是所有人所共同遵行的规范是什么的问题,因此
道德的命题必须是普遍性的。对于道德命题的普遍性论证必须在人际交往中进行,确保道德论证的普遍性要求人们不能只从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而是要进行普遍的角色交换,从任何一个可能的利益相关者的角度来考察。此外,对于道德普遍主义学说中文化问题的研究并不仅限于形而上学层面的探讨,现当代道德心理学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美国学者艾略特·特里尔(Elliot Turiel)基于相关实证研究得出,文化的自在性并不包含对道德的规定,在儿童社会化的过程中,道德判断在各种文化中会以类似的方式出现,界定道德判断的基本标准存在于几乎所有的文化中。同时,道德推理又不可避免地与其他推理之间产生相互作用,冲击着文化规定的非道德成分,并进而影响文化的规定性,产生文化的变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