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文学地理学学科建设 平装

分享到:

定价:¥88.00

  • 著者:3487 
  • 出版时间:2022年10月本印时间:2022年10月
  • 版次:1印次:1页数:454页
  • 开本:32册数:1 卷数:1
  • ISBN:978-7-100-21053-9
  • 读者对象:文学研究者,高校中文系教师、学生,对文学感兴趣的普通读者
  • 主题词:文学地理学学科建设文集
  • 人气:0

显示全部编辑推荐

一门扎根中国本土的现代新学科之“炼成记”。一本学术价值较高,同时也相当有趣味的书。

 

显示全部作者简介

曾大兴,广州大学文学地理学研究院名誉院长、教授,中国文学地理学会会长,中国地理学会文化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词学、文学地理学、岭南文化的研究,主要著作有《柳永和他的词》《词学的星空》《20世纪词学名家研究》《词学新探》《文学地理学研究》《中国历代文学家之地理分布》《气候、物候与文学》《文学地理学概论》《文学地理学学科建设》《岭南文化的真相》《中华名楼》《湖广随笔》《大兴说唐诗》《大兴说唐宋词》等。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作者自2011年以来应刊物编辑和朋友之约写作但没有被其他书籍收录的22篇文章,7篇序言,3篇访谈和2篇自述。由于这些文字所讨论的问题主要是文学地理学的学科建设问题,因此命名为《文学地理学学科建设》。围绕文学地理学学科建设,作者集中讨论了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回答了一些列新学科建设面临的难点,如文学地理学学科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文学地理学作为一个独立学科的可能性,如何建设一门独立学科的文学地理学,文学地理学学科在文学学科中的地位及其与其他文学学科的相互关系,等等。作者以开阔视野,深厚的学术功力,对这些重大问题做了较为深入、系统、清晰的回应,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论证。
 

显示全部目 录

一、学科建设  
建设与“文学史”双峰并峙的“文学地理学”  
建设与文学史学科双峰并峙的文学地理学学科
—文学地理学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中外比较视野下的文学地理学学科建设  
文学地理学的学科建构  
文学地理学学科在中国初步建成  
文学地理学对地理学的贡献  
推动文学地理学研究重心由外部研究向内部研究转变  
二、思想与视角  
《文心雕龙》的文学地理学思想  
文学家的静态分布与动态分布  
文学接受的地域差异  
文学地理学视野中的乡愁  
词学史研究的空间视角  
媒体工作者需要了解和学习一点文学地理学  
三、文学景观  
中国境内著名文学景观之地理分布  
丝绸之路上的文学景观  
文学的误会与成全
—湖北境内的两个赤壁  
姑苏城外寒山寺  
芳草萋萋鹦鹉洲
—关于崔颢《黄鹤楼》的文学地理学批评  
四、地域文学  
“地域文学”的内涵及其研究方法  
朱敦儒在岭南的生活与创作  
从文学地理学的角度看《粤讴》  
粤讴的价值及其研究  
五、序言  
《明末清初西湖小说研究》序  
《明清白话短篇小说的文学地理研究》序  
《地域•民族•文学—明清云南回族文学研究》序  
《“黄河”对话“长江”:地域文化与世纪中国文学中的河流书写》序  
《花都祠堂风韵》序  
《文学地理学概论》韩文版序  
《中华名楼》(第一部)自序  
《中华名楼》(第二部)自序  
六、访谈  
文学地理学的学科建设
—曾大兴教授访谈录  
文学地理学的几个主要问题
—曾大兴教授访谈录  
从文学地理到艺术地理
—曾大兴教授访谈录  
七、自述  
从实证研究到学科建设
—个人从事文学地理学研究的经历和体会  
《文学地理学概论》写作前后
—个人从事文学地理学研究的主要经历  
后记  

显示全部精彩试读

20多年来,文学地理学的研究逐渐成为文学研究的一个热门。据笔者的不完全统计,这20多年里,仅在我国大陆发表的相关论文至少在900篇以上,所出版的相关著作不下于200种。这是文学研究走出一维的、单向的思路和模式,朝着多维的、多学科交叉的方向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它的成绩有目共睹。这些成果,同20世纪前期刘师培、王国维、顾颉刚、汪辟疆等前辈学者的有关成果相比,可以说在实证研究方面做了更多的工作。无论是对文学家的地理分布的考察,还是对文学作品的地域特征的描述,多以具体的考证、统计和文本细读为基础,其视角予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其结论也颇具说服力。不少成果不仅被文学界的同行所引述,还被历史地理学界的学者所吸收。文学地理学研究借鉴地理学的人地关系理论,研究各种文学要素的地理分布、组合与变迁,描述各种文学现象的地域特点及其差异,揭示文学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这种研究,不仅为传统的文学研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和方法,解决了传统的文学研究所不能解决的诸多问题,丰富和深化了人们对文学家、文学作品、文学理论和各种文学现象的认识和理解,展示了文学研究的诱人前景,也为人文地理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素材和思路。因此,这项研究的价值和意义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士所认可。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文学地理学才作为一个独立学科被正式提出,并且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的重视和响应。文学地理学这个学科的任务,就是通过文学家(包括文学家族、文学流派、文学社团、文学中心)的地理分布及其变迁,考察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对文学家的气质、心理、知识结构、文化底蕴、价值观念、审美倾向、艺术感知、文学选择等等构成的影响,以及通过文学家这个中介,对文学作品的体裁、形式、语言、主题、题材、人物、原型、意象、景观等等构成的影响;还要考察文学家(以及由文学家所组成的文学家族、文学流派、文学社团、文学中心等等)所完成的文学积累(文学作品、文学胜迹等等),所形成的文学传统,所营造的文学风气等等,对当地的人文环境所构成的影响。文学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是一个互动关系。文学地理学必须对地理环境(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与文学要素(文学家、文学作品、文学读者)之间的各个层面的互动关系进行系统的梳理,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特点,并予以合理的解释。
文学地理学研究的目标之一,就是建立一门与文学史双峰并峙的文学地理学。文学史这个学科的建立大约花了一百年,文学地理学的建立不会用上这么长的时间。第一,这项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到现在,已经在实证研究方面积累了许多成果。今后的任务,就是在继续进行实证研究的同时,加强它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尤其是要建立它的学术体系、概念体系和方法体系。第二,现在的学术环境,虽然存在这样那样的一些问题,但是比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前三十年还是好多了,至少是宽松多了。有许多老一辈学者的大力支持,有越来越多的中青年学者的加盟,我相信,大约再用十年左右的时间,这门学科就可以建立起来了。

——摘自《文学地理学学科建设》《建设与“文学史”双峰并峙的“文学地理学”》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