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中国法律史教程 平装

分享到:

定价:¥78.00

  • 著者:183098,183099,183100,183101,183102,183103 
  • 出版时间:2020年01月本印时间:2020年01月
  • 版次:1印次:1页数:467页
  • 开本:32册数:1 卷数:1
  • ISBN:978-7-100-18006-1
  • 读者对象:法学专业师生及研究者
  • 主题词:法制史中国教材
  • 人气:142

显示全部编辑推荐

六法体系架构的系统阐释,中华法律文明的通识读本

 

显示全部作者简介

马小红,1958年生,山东青岛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著有《礼与法:法的历史连接》《中国法思想史新编》《古法新论:法的古今连接》《守望和谐的法文明》(合著)等作品。在法学类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百余篇。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法律思想史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市中国法律文化研究会会长、中国法律史学会常务理事。
柴荣,1969年生,山西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著有《台湾地区金融法律制度变迁研究》《中国古代物权法研究》等,在法学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2012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英国牛津大学访问学者。获得第一届中国法律文化研究成果三等奖。现任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最高人民法院中华司法研究会特聘研究员、中国法律史学会常务理事。
孙季萍,1965年生,山东牟平人。烟台大学法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合著《中国传统官僚政治中的权力制约机制》《中国民法史》《法律监督论纲》等,在法律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兼任中国法律史学会理事,山东省中国法制史学会副会长。
春杨,1967年生,湖北鄂州市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后。出版专著《晚清乡土社会民事纠纷调解制度研究》,获2013年“中国法律文化研究成果奖”二等奖。在法学核心期刊及其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现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法律史学会常务理事。
姜晓敏,1970年生,黑龙江人,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博士。出版专著《西汉对犯罪的预防与惩治》,在法学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赴瑞士弗里堡大学、美利坚大学华盛顿法学院访学。现任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法律思想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北京市中国法律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马建红,1966年生, 山西汾阳人,法学博士。山东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法律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法律思想史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在《文史哲》《山东大学学报》《法学杂志》《人权研究》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并在《北京青年报》开设个人专栏,发表法治时评文章200余篇。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本教程的编写力求做到“兼顾古今”“史论结合”。“兼顾古今”是在客观陈述法律发展史的基础上,亦立足于现实社会中的法律环境对历史上的法律进行现代性诠释。“史论结合”是在尽可能客观地呈现法律历史原貌的同时,亦以现代部门法学的分类分别阐述中国法律发展的进程。本教程“皇帝制度”专设一章,突出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法律特点,即以皇权为核心的制度安排与学说阐释。第六章“近代中国法律的转型”主要阐述西学东渐以来近代中国法律变革的特点,重在描述与论证由古至今的“转型”。第二章至第五章按官制官规、民法、刑法、诉讼法分类归纳了中国古代法律的有关史实,总结了中国古代法律发展的经验和教训,以期能为当下的法律提供历史的借鉴。

显示全部目 录

第一章 皇帝制度
第一节 皇帝制度的渊源与沿革
一、“皇”“帝”“王”“天子”“君”字义
二、皇帝与皇帝制度
第二节 皇帝权力合法性的思想来源
一、 夏商西周关于“王权”合法性的思想与制度
二、 春秋战国诸子关于“君权”合法性的论述
三、 自秦至清关于皇权合法性的理论
第三节 皇帝的地位与权限
一、 皇帝的至尊地位
二、 皇帝的权力
三、 皇帝权力的制约
第二章  官制官规
第一节  中国古代官制官规学术史
一、前学科时代的研究
二、近代研究成果
三、现代研究成果
第二节 中国古代官制官规理念
一、君主专制的政体理念
二、集权官僚制的行政组织思想
三、严于吏治的权力监督意识
第三节 中国古代官制架构
一、中央决策与执行系统
二、地方行政区划设置
三、地方行政事权分配
第四节 中国古代官员选任制度
一、官员选拔途径
二、官员选用标准
三、官员任用制度
第五节 中国古代官员考课与监察制度
一、官员考课制度
二、官员监察制度
第三章 民事法律
第一节  中国“固有”民法思想之研究现状
一、“固有”民法一词的由来
二、“固有”民法形态之讨论
第二节  中国“固有”民法之表达形式
一、礼
二、散见于国家正式律典中的民商事活动规则
三、民间习惯是中国古代多样化的民事规范表达方式之一
第三节  中国古代民事案件审理之价值追求与实现路径:“息讼”与“教化”
一、民事诉讼中官员的身份定位与价值观塑造
二、民事诉讼中“息讼”的思想基础和实践目的
三、民事诉讼“息讼”的主要路径:调停与裁判中的教育感化
第四节  中国古代民事案件之解析
第四章  刑事法律
第一节 思想观念
一、有关刑法起源的几种观点
二、夏商的“天罚神判”思想与西周的“明德慎罚”思想
三、先秦儒家的“以德去刑”观与先秦法家的“以刑去刑”观
四、汉代“德主刑辅”正统思想的确立
五、唐代“德本刑用”思想的法典化
六、对于肉刑、秋冬行刑以及复仇等问题的争论
第二节 法 律 规 范
一、夏商的“禹刑”、“汤刑”与西周的“九刑”、《吕刑》
二、春秋时期子产“铸刑书于鼎”与战国时期《法经》的制定
三、秦汉时期的刑事法律规范
四、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时期的刑事法律规范
五、宋元至明清时期的刑事法律规范
第三节 刑 法 原 则
一、维护贵族官僚特权的刑法原则
二、维护宗法伦理的刑法原则
三、区分主观恶性的刑法原则
四、矜老恤幼的刑法原则
五、比附类推的刑法原则
六、涉外案件的处理原则
第四节 犯 罪 形 态
一、违反纲常的重罪——“十恶”
二、危害政权的犯罪
三、侵害人身的犯罪
四、侵夺财产的犯罪
第五节 刑 罚 体 系
一、早期以肉刑为主的“五刑”
二、西汉文景时期的刑制改革
三、隋唐时期新“五刑“的确立
四、宋元以后刑罚的演变
第五章 诉讼法律
第一节 “息讼”与“健讼”:中国传统官方诉讼观念与民间诉讼策略
一、官方的选择:“息讼”、“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二、民间诉讼意识与策略:“健讼”与“小事闹大”
第二节 司法机构与司法官
一、中央司法机构
二、地方司法机构
三、特殊司法机构
第三节 刑名幕友与讼师
一、刑名幕友的形成与发展
二、刑名幕友在司法过程中的作用
三、讼师的身份地位和作用
第四节 诉讼基本制度
一、案件的管辖与回避
二、强制措施
三、期间与诉讼时效
四、辩护与代理
第五节 诉讼与审判程序
一、起诉程序
二、一审程序
三、上诉程序
四、复审程序
五、判决与执行
第六节 调解制度
一、调解制度存在的根源
二、调解的类型、方式与依据
三、调解制度的功能与局限性
第六章  近代中国法律的转型
第一节 从“万世一系”到主权在民
一、民主宪政思想的发萌与完善
二、近现代以来的制宪活动
第二节 近现代刑事法律制度的变革
一、清末修律及《大清新刑律》的制定
二、北洋政府时期的刑事法律制度
三、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刑事法律制度
第三节  近现代民商事法律制度的变革
一、清末民商律的纂修
二、北洋政府时期的民事法源
三、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民事立法
第四节  以官制改革为起点的现代行政法制的构建
一、清末的官制改革与现代行政法制的开端
二、北洋政府时期的行政法制
三、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行政
第五节  近现代司法诉讼制度的变革
一、近现代司法机构的创立与完善
二、近现代刑事诉讼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三、近现代民事诉讼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参考书目
人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