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谈美书简(典藏版) 精装经典名著大家名译•精装本

分享到:

定价:¥32.80

  • 著者:703 
  • 出版时间:2018年05月本印时间:2018年05月
  • 版次:1印次:1页数:216页
  • 开本:16册数:1 卷数:1
  • ISBN:978-7-100-15855-8
  • 读者对象:中学生,10-18岁
  • 主题词:美学研究
  • 人气:98

显示全部编辑推荐

  一部打破美学禁区的经典之作

 

相关推荐:

  朱光潜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他学贯中西、博古通今。他的学术研究一般而言以1956年为界分为前期与后期。他前期所撰写出版的《文艺心理学》《谈美》《诗论》等专著,对于我国现代美学的发展具有开拓意义。

——童庆炳

  朱光潜的书不但内容、观点启发了我,而且他的语言很流畅、不油滑,典雅而不冷僻,对当时的我非常有帮助……我建议他们读一读。

——余光中

  《谈美书简》是朱光潜在暮年为“来信未复的朋友”写下的关于美学问题的统一回复。在这本小册子中,朱光潜先生回顾了自己漫长的美学求索之路,将艰深晦涩、抽象难懂的美学思想通过简洁条理、晓畅直白的语言表达出来,引人深思;又以书信体的方式呈献给我们,使人备感亲切。在书中,朱光潜先生就关键的美学基本问题,进行了整合阐述,同时融入了自己多年来治学为人的宝贵经验,从学习思想、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方面入手,将自己不懈追求的美学真理化为对年轻后辈语重心长的美学诤言,特别值得一读,想必也能带给我们更多的思索。

显示全部作者简介

  朱光潜(1897年-1986年),字孟实,安徽省桐城县人。是我国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和翻译家。1922年毕业于香港大学文学院。1925年留学英国爱丁堡大学,致力于文学、心理学与哲学的学习与研究,后在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1933年回国后,历任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教授。1946年后一直在北京大学任教 ,讲授美学与西方文学。主要著作有《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西方美学史》等。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本书是我国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在八十二岁高龄时写就的"暮年心血"之作,它既是朱光潜对自己漫长美学生涯和美学思想的一次回顾和整理,也是“给来信未复的朋友们”,尤其是青年朋友们的一次回复。书中,朱光潜先生就青年朋友们普遍关心的美和美感、美的规律、美的范畴等一系列美学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同时也对文学的审美特征、文学的创作规律及特点进行了详尽的阐释,既是思想上的,又是方法上的,是初涉美学者学习美学知识的重要参考书籍。为了突出本书的核心内容和价值取向,我们还特别添加了重点段落赏析栏目,希望借助对经典段落的分析与解读,增加我们对美学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美学观点,让我们能了解美、欣赏美、运用美。

显示全部目 录

谈美书简
一代前言:怎样学美学?005
二从现实生活出发还是从抽象概念出发?012
三谈人020
四关于马克思主义与美学的一些误解029
五艺术是一种生产劳动036
六冲破文艺创作和美学中的一些禁区047
七从生理学观点谈美与美感057
八形象思维与文艺的思想性067
九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独特地位077
十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086
十一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097
十二审美范畴中的悲剧性和喜剧性106
十三结束语:“还须弦外有余音”文艺心理学115
文艺心理学
美感与联想125
自然美与自然丑140
什么叫作美154
悲剧的喜感168
笑与喜剧延伸阅读187
延伸阅读210
本书名言记忆210
名家面对面212
对话体“便于百家争鸣”212

显示全部精彩试读

  在第三封信《谈人》里我已约略谈到认识和实践的关系以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现在不妨回顾一下,因为形象思维与此是密切相关的。什么叫作思维?思维就是开动脑筋来掌握和解决面临的客观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所以思维本身既是一种实践活动,又是一种认识活动。思维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掌握具体事物的形象,如色、声、嗅、味、触之类感官所接触到的形式和运动都在头脑里产生一种映象。这是原始的感性认识,有种种名称,例如感觉、映象、观念或表象。把从感性认识所得来的各种映象加以整理和安排,来达到一定的目的,这就叫作形象思维。把许多感性形象加以分析和综合,求出每类事物的概念、原理或规律,这是从感性认识飞跃到理性认识,这种思维就是抽象思维或逻辑思维。

  举个具体的例子来说,到北海公园散步,每前走一步都接触到一些具体事物,亭台楼阁呀,花草虫鱼呀,水光塔影呀,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呀,只要是我们注意到的,他们都在我们脑里留下一些映象,其中有一部分能引起我们兴趣的就储存在我们记忆里。在散步中我们也不断遇到一些实际生活的问题,走累了就想找个地方休息,口渴了就想喝点什么,看到游艇,就动了划船的念头,如此等等。解决这类具体问题,就要我们开动一下脑筋,进行一点思维,这种实际生活所引起的思维绝大部分都是形象思维。要休息吧,就想到某堆山石后某棵大树下的座椅较安静,儿童游戏场附近较热闹,你的抉择要看你爱清静还是爱热闹;要喝茶吧,就想到茶在北海里不易得,啤酒也稀罕,就去喝点汽水算啦,如此等等。就连我这个整天做科研工作的老汉在这些场合也不去进行抽象思维,因为那里没有这个必要。我举逛北海的例子要说明的是形象思维确实存在,不单是文艺创作中,就连在日常生活中也是经常运用的;单是形象思维也不一定就产生文艺作品。

  当然也有人逛北海会起作诗、作画或写游记的兴致。北海里那么多的好风景和人物活动当然不能整个都放到诗或画里,总要凭自己思想感情的支配,从许多繁复杂乱的映象之中把某些自己中意而且也可使旁人中意的映象挑选出来加以重新组合和安排,创造出一个叫作“作品”的新的整体,即达·芬奇所说的“第二自然”。这就是文艺创作中的形象思维了。

  在文艺创作过程中,一般都有个酝酿阶段,思想情感白热化阶段,还有一段斟酌修改阶段。白热化阶段是文艺创作活动的高峰,这是一种聚精会神的状态,这时心无二用,一般只专注在形象思维上,无暇分心到抽象思维上去。但是我们已多次强调过,人是一个有机整体,除了形象思维的能力之外,他还有抽象思维或逻辑推理的能力,也不能不在适当时机发挥作用,特别是在酝酿或准备阶段和作品形成后斟酌修改阶段,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往往是交叉使用的。例如参观访问、搜集资料、整理资料都不完全是形象思维的事。你作诗或写剧本,决不会只为你自己享受,还要考虑到听众能不能接受,对他们的影响是好是坏,乃至朗诵员和演员的安排和训练,出版和纸张印刷供应之类问题。考虑到这些与文艺创作有关的广泛的实际问题,你就决不能不适应实际需要,参用一些抽象思维。再拿逛北海为例来说,假如你是个建筑师或园林设计师,要为改造北海定规划,制蓝图,你当然要考虑到北海作为一种艺术名胜如何才能美观,要进行一些形象思维,此外也要考虑到近代建筑作为一种工程科学的许多理论问题,以及作为经济设施的投资、材料供应、劳动力配备和吸引旅游者之类经济问题,决不能只在“为艺术而艺术”。

  从此可见,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在实际生活中和文艺创作中都既有联系又有分别。我们既不应认为只有形象思维才在文艺创作中起作用,也不应认为文艺创作根本用不着形象思维,或根本否认形象思维的存在。近三年的争论是由“批判形象思维论”引起的,批判“批判形象思维论”的文章中有许多独到见解,也偶尔有片面的错误的言论。分析一些错误看法的根源,大半在科学基本常识的缺乏。我想趁这个机会再强调一下科学基本常识对于研究美学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