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哲学史教程(上卷) 平装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分享到:

定价:¥46.00

  • 著者:36499 译者:
  • 出版时间:1987年04月本印时间:2020年09月
  • 版次:1印次:11页数:474页
  • 开本:32册数:2 卷数:1
  • ISBN:978-7-100-00526-5
  • 主题词:哲学史教程上卷
  • 人气:300

显示全部出版说明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出版说明
  我馆历来重视移译世界各国学术名著。从五十年代起,更致力于翻译出版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的古典学术著作,同时适当介绍当代具有定评的各派代表作品。幸赖著译界鼎力襄助,三十年来印行不下三百余种。我们确信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够建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社会。这些书籍所蕴藏的思想财富和学术价值,为学人所熟知,毋需赘述。这些译本过去以单行本印行,难见系统,汇编为丛书,才能相得益彰,蔚为大观,既便于研读查考,又利于文化积累。为此,我们从1981年至2000年先后分九辑印行了名著三百六十余种。现继续编印第十辑。到2004年底出版至四百种。今后在积累单本著作的基础上仍将陆续以名著版印行。由于采用原纸型,译文末能重新校订,体例也不完全统一,凡是原来译本可用的序跋,都一仍其旧,个别序跋予以订正或删除。读书界完全懂得要用正确的分析态度去研读这些著作,汲取其对我有用的精华,剔除其不合时宜的糟粕,这一点也无需我们多说。希望海内外读书界、著译界给我们批评、建议,帮助我们把这套丛书出好。

                          商务印书馆编辑部
                             2003年10月

显示全部作者简介

      威廉•文德尔班(Wilhelm Windelband,1848—1915)是德国著名新康德主义哲学家,1848年生于波茨坦,曾于耶拿、柏林和戈丁根等大学学习,受教于费希尔和洛采,后历任苏黎世、弗赖堡、施特拉斯堡和海德尔堡大学教授,是新康德主义弗赖堡学派的创始人。除本书外,其主要著作还有:《序曲》(1884)、《哲学概论》(1914)等。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文德尔班在本书中用新康德主义的观点系统地阐述了以往的哲学体系及其发展史,特别是哲学问题和哲学概念的形成和发展。全书分上下两卷。上卷包括:绪论;第一篇希腊哲学;第二篇希腊化—罗马哲学;第三篇中世纪哲学。

显示全部目 录

    作者序
    作者第二版序
    绪论
    第一节 哲学名称和哲学概念
    第二节 哲学史
    第三节 哲学和哲学史的划分
    第一篇 希腊哲学
    导言
    第一章 宇宙论时期
    第四节 存在的概念
    第五节 宇宙发展过程或宇宙变化的概念
    第六节 认识的概念
    第二章 人类学时期
    第七节 道德问题
    第八节 科学问题
    第三章 体系化时期
    第九节 通过认识论和伦理学重建的形而上学
    第十节 唯物主义体系
    第十一节 唯心主义体系
    第十二节 亚里士多德逻辑
    第十三节 发展的体系
    第二篇 希腊化-罗马哲学
    导言
    第一章 伦理学时期
    第十四节 圣人的理想
    第十五节 机械论与目的论
    第十六节 意志自由与宇宙尽善尽美
    第十七节 真理标准
    第二章 宗教时期
    第十八节 权威与天启
    第十九节 精神与物质
    第二十节 上帝与宇宙
    第二十一节 世界史问题
    第三篇 中世纪哲学
    导言
    第一章 第一段时期
    第二十二节 内在经验的形而上学
    第二十三节 关于共相的争论
    第二十四节 肉体与灵魂的二元论
    第二章 第二段时期
    第二十五节 自然域和神域
    第二十六节 意志优先或理智优先
    第二十七节 个性问题

显示全部精彩试读

     阿那克西曼德赋予无限的还有另一个属性——神性。科学思考起源于宗教,他的这个神性,是对科学思维的宗教老家的最后留恋,它第一次表现了在历史上经常反复出现的哲学家们的倾向:将理论引导他们用以解释世界的最高概念当作“神”,并从而同时赋予此最高概念以宗教意识的神力(eineWeihe)。阿那克西曼德的物质是上帝的第一个哲学概念,一个仍然完全停留在物质界的概念,也是第一次企图剥掉上帝这个观念的一切神话外衣的尝试。但是当宗教需要仍然保存在形而上学概念规定中时,科学结论越有可能对宗教生活发生影响,这些科学结论也就越更迎合和适应迄今为止在宗教生活中只隐晦不定地起支配作用的内在动力(Trieb)。希腊神话不仅在宇宙起源的幻想的涵义中而且在伦理解释的涵义中所曾经经受的转变无处不趋向于一神论的顶峰(费勒塞底斯,索伦);而现在科学则将它最后的成果,直言不讳的一元论,献给了这个运动。这种关系由色谱芬尼表达出来了。色诺芬尼不是一个思想家和研究者,而是一个富于幻想的科学信徒,一个有坚强信念的人。他把新的学说从东方带到西方,并给它抹上彻底的宗教色彩。他坚持一神论,他把一神论的主张表现为热情的直观,他说,无论他往哪里看,据他看来,一切都不停地向着一个自然界流去。他的这个主张立刻呈现出一种特色——即尖锐地攻击当时流行的信仰;在文献中这种特色被人们刻画为他的主要特点。他才华横溢,讥讽神话中的人神同形论;他怒愤满腔,谴责那些诗人们不过是用人性的一切弱点和罪恶描绘神明;这讥讽和愤怒都基于对上帝的理想,此理想认为上帝(最高的存在)无论在身体上或在智力上都具有与人类无可伦比的特质。但当他进而阐述神的积极属性时,色诺芬尼就变得较为晦涩了。一方面神既是个体又是全体,从而与宇宙合而为一了。于是米利都学派的关于[始基]的所有属性都归于这“宇宙上帝”(永恒,不生,不灭);在另一方面,赋予神性的性质中,有些是属于空间的,如球状,而另外一些又是心理上的功能。在心理功能中,明确地提出了到处都有认识活动,到处都存在对事物的理性指导。在这方面,色诺芬尼的宇宙一上帝只不过是作为其余的“众神众人力之中的最高者出现而已。在这里哲学突出的神学特色已经明白地显示出来了,而阿那克西曼德所采取的形而上学和自然科学的观点替代了色诺芬尼的宗教观点,表现在两种根本的分歧上。对色诺芬尼说来,宇宙一上帝的概念是宗教崇拜的对象,几乎不是理解自然的手段。这个科洛封人(色诺芬尼)要想认识自然的意图是很少的,他的观念有些是非常幼稚的,比起米利都学派的观念来,还是不成熟的。所以对于他的观点说来,米利都科学所认为在宇宙物质中不可缺少的那种无限性,也可以不要;相反,据他看来,将字宙物质理解为自身有限的,理解为完全封闭或完整的,最终在空间方面理解为球形的,才更符合神圣的自然界的尊严。米利都学派认为万物的始基永远处于自发的运动中,它的特性是本身内部结构中的生动的多样性,而色诺芬尼则砍掉了迄今为止一直用来解释自然的这种假定,并宣称宇宙一上帝是不动的,各个部分都是完美无缺、均匀和谐的。他究竟怎样将他自己认为无可置疑的个别事物的多样性与这种意见调和起来,当然始终是一个不明确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