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欧洲文明进程•生活水平卷 精装欧洲文明进程

分享到:

定价:¥180.00

  • 著者:187777,187778,186813 
  • 出版时间:2023年12月本印时间:2023年12月
  • 版次:1印次:1页数:536页
  • 开本:16册数:1 卷数:1
  • ISBN:978-7-100-22865-7
  • 读者对象:专家学者、知识分子、历史爱好者
  • 主题词:历史生活水平史料欧洲
  • 人气:0

显示全部编辑推荐

欧洲生活场景的多方面展示
欧洲文明进程的重要特征


生活水平是一个社会发展快慢最为直观的反映,标志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欧洲自中世纪以来的生活逐步改善,看似简单,但并非一条坦途,中间经历了诸多曲折。本卷通过引用大量材料,深刻分析了欧洲生活水平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指出生产力水平无疑是长期起作用的重要力量。并结合英国的具体情况,探讨了其生活水平变化的经验和教训,给予我们以启示性。

 

显示全部作者简介

主编:侯建新,天津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南京大学特聘教授,天津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欧洲文明研究院院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世界史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国世界古代中世纪史学会荣誉会长。先后在英国剑桥大学等海外高校从事研究,任哥本哈根大学客座教授。主要研究领域:英国经济社会史、欧洲文明、中西现代化进程比较等。获全国优秀教师等荣誉。
本卷著者:
徐浩,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研究领域为西欧中世纪史、中西历史比较研究、西方史学理论及史学史,著有《当代西方史学流派》(合著)、《相似还是相异?——18世纪中英农村经济与社会比较》、《农民经济的历史变迁——中英乡村社会区域发展比较》、《西方史学史》(合著)、《中世纪西欧工商业研究》、《他山石集》。
崔洪健,河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中世纪英国货币史,先后在《历史研究》《中国农史》等杂志发表论文数十篇,著有《中世纪英国货币问题研究》《中世纪英国乡村经济论稿》。
王超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前工业时代欧洲经济社会史,著有《中世纪英格兰工资问题研究》,译有《十三世纪英格兰村民》《大转型:中世纪晚期的气候、疾病、社会与现代世界的形成》。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本书是国内一部系统论述欧洲生活水平变迁的史学著作,分为中世纪(5—15世纪)、转型时期(16—18世纪)、现当代(19—20世纪)三编,每编各五章,全卷共十五章。
本书立足于实证研究,在全面分析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收入分配这些制约因素的基础上,选取中产阶级、工资劳动者和老年人等普通人群体作为样本,从考察样本的定义、人员组成、收入来源和消费模式入手,尝试对从中世纪到现当代欧洲人生活水平的长期趋势展开深入系统的专题研究,以厘清千余年来欧洲文明进程中普通人生活水平改善的经济和政治原因、主要节点、普惠性和差异性,纠正长期以来新人口论和经济史在相关问题认识上的偏差,从特定角度揭示欧洲文明何以成功的制度性和基础性原因。

显示全部目 录

总序
序言
第一编 中世纪(5—15 世纪)•
第一章 告别糊口经济?
一、人口变化同中有异
二、消费驱动下的农业进步
三、价格史中的食品供求关系
第二章 领主和农民的收入变化
一、中世纪早中期领主收入增加与农民收入减少•
二、中世纪晚期领主收入下降与农民收入上升
三、习惯法及其在领主和农奴收入分配中的作用•
第三章 中产阶级的收入与生活水平
一、中世纪是否存在中产阶级?
二、中产阶级的收入
三、中产阶级的生活水平
第四章 工资劳动者的收入与饮食消费
一、工资劳动者的构成
二、工资劳动者的收入
三、工资劳动者的饮食消费
第五章 老年群体与养老模式
一、老年群体的发现
二、核心家庭与独立养老模式
三、扩大家庭或多对夫妻家庭的亲属养老模式
第二编 转型时期(16—18 世纪)
第六章 步入温饱经济
一、近代欧洲生产的增长
二、近代欧洲的人口规模及变化原因
三、近代欧洲的物价与供求关系
第七章 收入分配
一、近代欧洲各阶层的收入状况
二、地租赋税的变化
三、济贫法
第八章 中产阶级生活水平 •
一、中产阶级的概念和人口数量占比
二、基本生活消费
三、改善型消费
第九章 工人阶级生活水平
一、从工资劳动者到工人阶级
二、工人阶级生活水平的争论
三、工人阶级的消费与生活水平
第十章 老年人的生活水平
一、老年人的概念与规模
二、老年人的生活与养老
三、老年人养老的模式及其转型
第三编 现当代(19—20 世纪)
第十一章 走向富裕社会
一、制度保障
二、市场开放
   三、经济发展
四、消费品供给
第十二章 收入分配
一、劳动者收入
二、最低工资制度和农业补贴政策
三、所得税制度与社会福利政策
四、大众生活水平整体评估
第十三章 中产阶级的收入与消费
一、范围界定和数量
二、收入与支出结构
三、生活标准与改善型消费
第十四章 低收入者的生活水平
一、来源和规模
二、救济与补贴
三、基本消费与生活水平
第十五章 老年人的消费与生活
一、年老与退休
二、收入与养老
三、需求与生活
结束语
参考文献
索引

显示全部精彩试读

英国旅游业的繁荣出现在维多利亚时代,大致具有三个特征:首先是19 世纪滨海度假胜地的发展,之后是大战之间的“假日野营运动”,最后是一揽子旅游业出现。劳动时间的缩短和假日的增加为旅游提供了可能。例如,1871 年,随着约翰·卢伯克爵士(SirJohn Lubbock) 主张的《银行假日法案》(Bank Holiday’ Act of1871)的实施,数百万人乘坐各类交通工具来到度假胜地。在这个时期,一些城市开始成为出名的休闲胜地,如斯卡伯勒、布莱克浦、布莱顿等都是在这个时期发展起来的。这些城市开始投资建设码头和各种娱乐设施,为游人提供了更多地娱乐选择。“二战”之后,由于航空业的发展,旅游产品更加多样,英国的旅行社每年向世界各地运送的旅行者有数百万人。
消费品市场的发展理应包括文化方面。首先是传媒行业获得发展。报纸和杂志是消费者打发休闲时间的重要方式。1829 年,英国《太阳报》每周的发行量已经达到11 万份,此后报纸行业获得很大发展,到19 世纪末,随着阿尔弗雷德·哈姆斯沃斯(Alfred Harmsworth,1905 年,受封为Lord Northcliffe,诺斯克里夫勋爵)进军报纸行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到20 世纪初,已经掀起了一场传媒行业的革命,不仅是因为大众报业的创立,还在于独立的私人报社联合成大规模的报业联合。此后,传媒行业进一步繁荣。每周的杂志也很有市场,两次大战期间,获得迅速发展。这些杂志内容涉及厨艺、服饰、小说等内容,吸引了大量女性的消费者。它们也通过自己的方式确立了自己的读者群体。其次,文化消费品的市场还包括音乐、戏剧、电影等市场。音乐厅、剧院、图书馆等公共设施的建设也消费社会的重要内容,它们受到社会上层的欢迎,并逐渐扩展到整个社会。在英国,影院始建于1896 年,到1914 年,全国有超过一千家影院,每周接待观众七八百万之多。更关键的是,当时电影的票价都很便宜,仅仅需要3 便士就可以买到一张坐票。
最后,各个领域的经营者都在增加供应,他们有针对性地向不同的消费者推销产品,降低成本,扩大消费品和服务的数量。此时的消费品还出现了一股商业化和专业化的趋势,比如体育运动。专业俱乐部、职业联赛的成立吸引了大量观看者,观看比赛成为新的消费方式。在英国最明显的是足球。英格兰的足球联赛建立于1888年,苏格兰的第一个足球联赛则建立于1891 年,英国的足协杯决赛在1913 年吸引了12 万人到场观看。足球已经成为一门大生意。观看比赛已经成为欧洲人生活的重要内容。“二战”以后,随着电视的普及,在家中观看足球比赛也逐渐成为一种习惯。赛马运动,以及从其中衍生的博彩行业也是如此。不过,上述产业的发展都是相互联系的,比如,体育运动的发展与传媒行业的发展是分不开的。
工业化给欧洲带来了巨大的社会财富。正如马克思指出的那样,“资产阶级争得自己的统治地位还不到一百年,它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世世代代总共创造的生产力还要大、还要多。”这是欧洲人生活水平提高的最根本保障。尽管消费和生活水平的高低涉及生产、供给、分配、市场等多个领域,但其首要条件是生产力水平和物质文化产品的供给能力。从上文的论述可以看出,近两个世纪以来,欧洲的消费品供给充裕且丰富。这既得益于私人产权的确立和制度的调整,也得益于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随着全球化和战后的一体化,欧洲市场上的大众消费品更加丰富,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欧洲人走进真正的富裕时代。
  ——摘自《欧洲文明进程·生活水平卷》第361-36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