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第1卷第3期 总第3期) 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

分享到:

定价:¥35.00

  • 主编:  
  • 出版时间:2008年09月本印时间:2008年09月
  • 开本:16页数:242页
  • ISBN:978-7-100-05970-1
  • 读者对象:地理、区域规划专业师生及研究人员
  • 主题词:城市区域规划研究
  • 人气:152

显示全部序言

  文化遗产是人类文化历史的积淀,既是宝贵的物质财富,又蕴涵着精神内涵,是时代的标志,也烙有地域的印痕。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长期以来中华民族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然而,当今中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文化遗产面临着空前的保护与发展的矛盾。对于文化遗产保护这样一个重要的议题,本期首先特约两篇专稿予以论述。
  吴良镛结合在南京的亲身经历,以及北京关于旧城保护与改造的思考,就南京城南地区“保护与更新”提出“历史名城的文化复萌”的命题。吴良镛希望对那些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同时又长期衰败的城市地区,将文化遗产保护和城乡文化环境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城市物质建设与城市文化复萌双重目标,从中我们可以一窥城市文化遗产保护理论探索的创新思考。张杰、邓翔宇则针对以传统城市格局和风貌为主要特征的历史文化名城周边地区的聚落遗产与文化景观,提出了系统保护的观点与方法,建议在城市空间战略发展规划和总体规划中加以保护和控制,并把相应的保护内容纳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技术体系。这两篇文章都是从整体的、全局的视角来考虑文化遗产保护问题,值得我们关注。
  本期“学术文章”进一步从多个侧面反映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单霁翔“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历程”归纳了我国文化遗产事业的发展与实践,系统地概括了新中国成立后文物保护领域形成单体文物、历史地段、历史性城市的多层次保护体系,以及从单纯的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走向对自然生态环境、历史变迁轨迹、人的内心世界的尊重的转变过程。左川以翔实的第一手材料,探寻新中国成立初期北京首都行政中心位置确定的历史线索,分析现在中央行政办公用地的形成及其原因。朱晓明、阮仪三基于现场调查,论述影响长江以北运河古镇形态的地理、文化与民族因素,并对现存古镇的独特价值和保护利用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此外,还有两篇文章从研究方法论的角度对文化遗产保护进行研讨。刘伯英介绍北京工业遗产研究的内容和方法,探讨北京工业遗产的研究体系,并对建立多层次的工业遗产保护体系和工业遗产管理提出建议。毛锋、周文生与黄健熙以京杭大运河保护规划为例,探讨了利用以RS、GIS、GPS、VR为代表的现代空间信息技术,提升文化遗产调查、评价、规划、管理与决策、考古、监测以及展示水平的可行性和技术路线。
  英国伯明翰城市大学城市规划系彼得•拉克汉姆(Peter J.Larkham)教授为本期“国际快线”撰写“Conservation and Heritage:Concepts and Applications for the Built Environment”(“英国的遗产保护与建筑环境”),系统地介绍了英国关于保存、保护遗产的认识过程以及规划历史,这对我国当前的快速城市化过程中的城市规划与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刊接下来两期的主题分别是生态城市、住宅市场与住房政策,欢迎读者继续予以关注。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该书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主办、商务印书馆出版。本刊植根中国问题,参照国际规范,推进学术研究,倡导人文复兴。主要刊登城市与区域规划领域学术水平高、指导性强的最新研究成果,推动和引领中国城市与区域规划学科发展。鼓励具有长期研究积累、多学科交叉的原创性研究论文。   此为第3期。以“文化遗产保护”为议题,包括特约专稿、学术文章、研究综述、国际快线、书评、经典集萃、研究生论坛七个部分,包括《历史名城的文化复萌》、《论聚落遗产与文化景观的系统保护》、《英国的遗产保护与建筑环境》等15篇文章。

显示全部目 录

主编导读
特约专稿
历史名城的文化复萌                    吴良镛
论聚落遗产与文化景观的系统保护          张 杰 邓翔宇

学术文章
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历程                单霁翔
首都行政中心位置确定的历史回顾              左 川
北京工业遗产的研究方法                  刘伯英
长江以北“京杭大运河”古镇调查研究        朱晓明 阮仪三
空间信息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研究  毛 锋 周文生 黄健熙

研究综述
中国城市化问题研究综述(Ⅱ)             顾朝林 吴莉娅

国际快线
英国的遗产保护与建筑环境             彼得•拉克汉姆

书 评
评《简•雅各布斯:城市寻梦》               易晓峰
评《城市危机:文化与城市可持续发展》           胡尚如
评《循环城市——城市土地利用和再利用》          杨 松

经典集萃
20世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化道路(Ⅲ)        布赖恩•贝利

研究生论坛
论场所与场所营造                     刘合林
关于历史文化名镇村选择的思考       李阿琳 李 力 吴淞楠
各期列表
本书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主办,旨在从规划的角度探讨城市与区域发展的规律,推进城市与区域规划学科的发展,主要刊登城市与区域规划学科前沿性、开创性、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反映国际最新研究动态,介绍国内外顶尖城市与区域规划学者的研究经历和科研成果,鼓励具有长期研究积累、多学科交叉的原创性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