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转型期的中国美学——曾繁仁美学文集平装

分享到:

定价:¥45.00

  • 著者:2126 
  • 出版时间:2007年12月本印时间:2007年12月
  • 版次:1印次:1页数:495页
  • 开本:16册数:1
  • ISBN:978-7-100-05525-3
  • 读者对象:美学研究人员
  • 主题词:转型期中国美学
  • 人气:72

显示全部序言

  曾繁仁同志的美学文集《转型期的中国美学》即将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我有幸先读为快,深感这是一部当前我国美学界迫切需要的富有创新精神的著作。
  作者把他的文集命名为《转型期的中国美学》,是意味深长的。我们现正处于一个发展和变动的时代。近一个时期以来,中国和整个世界都已经和正在继续发生急剧的变化,科学技术革命充当了变革的先导,大大促进了社会的飞速发展。与过去相比,无论是社会生产力、经济结构、政治体制、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生活方式,或是思想意识、文化、道德、价值观念乃至审美意识和趣味,都变得面貌一新,与前大不相同了。面对这样迅速变化着的世界,如果在学术研究上依然墨守成规,采取以不变应万变的态度显然是没有出路的。我们的美学研究一定要跟上历史发展潮流,适应于21世纪新时代前进的步伐,广泛地面向世界吸收新知识,应用新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在理论上有所突破和创新。我以为,如何推动美学研究从传统走向现代,建立适应于新时代要求的中国现代美学,这是当前我国美学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曾繁仁同志的著作在这方面作了可贵的探索,我相信一定会得到美学界的密切关注和高度评价。
  本书的特点之一是十分重视审美教育。作者用相当大的篇幅,从理论到实践的方方面面论述了审美教育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实际上,美学这门学科是整个文化建设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以美学为必要基础的审美教育是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因此,美学研究和审美教育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承担着重大的使命,其根本目的就在于通过美的鉴赏和艺术教育,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使情感得到陶冶、思想得到净化、品格得到完善,从而使身心得到和谐发展、自身得到美化。审美教育的这种独特的功能和作用是别的学科教育所无法替代的,因此它绝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品,而必须予以充分重视和加强。作者精辟地指出,审美教育是一种如何做人的教育,是一种人性的教育,也是一种文化与文明的教育。他并且强调,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对当代审美教育建设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这些主张对于推动我们的审美教育的发展,无疑地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认为本书最值得注意的创新,在于生态美学的提出和探索。正如作者所说,生态美学是在世界生态危机愈益严重的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型的美学理论形态,是同人与自然的矛盾日趋尖锐、生态危机已极大地威胁人类生存这一现实状况相伴随的。自从人类进入近代工业社会以来,人们利用科学技术这个强有力的手段去征服自然,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开发,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而无节制地对自然资源进行掠夺性开采,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造成了人和自然的对立和疏离,结果使人类的生存环境恶化,形成全球性的空前的生态危机。20世纪60年代起,国际科学界、知识界的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对使人类陷入困境的原因进行深刻反思。生物学家卡逊、哲学家奈斯以及著名的罗马俱乐部的成员们先后发表了一些重要著作和研究报告,引起国际社会对生态环境问题的极大关注,使广大公众的环境意识开始觉醒。奈斯教授曾应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的邀请来我国访问。他去峨嵋山参观时独自在山林中静坐,面对大自然长久默想,一时传为佳话。我和奈斯以及罗马俱乐部的某些成员曾有交往,有机会聆听他们的主张和看法,颇受启迪。不过在我的印象里,他们主要是从科学的角度去看生态问题对自然和社会生活造成的影响,而很少从美学的角度去观察这个问题。因此我以为生态美学的提出是我国学术界的首创,正好弥补了生态研究的一个空白,无论是在理论上或是在实践上都是具有现实意义的。依我的浅见,今天人类因生态危机而陷入困境是人自己造成的,走出困境也还是要靠人自己。有的人希望回到过去的田园牧歌式的时代,显然是无法实现的空想。有的人把目前的困境归咎于科学技术更是没有道理的,况且要克服生态危机也还是必须借助于先进的科学技术。问题的关键在于,要用现代人的精神去看待人和自然的和谐关系,而在这方面,生态美学是可以有所作为的。生态美学不是把自然当做供人利用和征服的对象、单纯满足欲求的手段,而是把人和自然看做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像尊重人一样去尊重自然,承认自然界的价值和生存的多样性。它不再把人作为宇宙的中心,使自然界的一切完全服从人的需要,而是把人视为整个宇宙有机整体的一部分,使人和自然得到协调的可持续发展,并使科学技术成为建设生态文明的强有力手段。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生态美学的提出是科学发展观在美学中的具体应用。当然,生态美学在我国还是新事物,有待于进一步发展和成熟。曾繁仁教授是生态美学的倡导者,他在本书中对生态美学作了全面的阐述和论证,这是他对我国美学研究做出的新贡献。当本书即将与读者见面之际,衷心祝愿他取得圆满成功。

                             汝信
                           2007年9月

显示全部后记

  利用暑假即将结束的时间我将《转型期的中国美学》书稿的小样校了一遍。这也是对于自己4年多的学术工作的一个回顾,除了感到自己在这4年中的确进行了思考与付出劳动外,也对自己的成果不尽满意。这当然与自己的水平有关,但大量的会议也使学术工作的时间显得紧迫。同时,也使我对这4年的学术工作历程有一个回顾。我应衷心感谢《文学评论》、《文艺研究》、《文史哲》、《陕西师大学报》、《学习与探索》、《光明日报》理论版以及《人文杂志》等报刊所给予我的支持,没有他们的支持这些成果难以面世。同时,我也要感谢几次学术研讨会所给予我的启发。2003年冬我们在黑龙江大学召开文艺美学学术研讨会,正是在会议的启迪下我写作了《试论文艺美学学科建设》一文,并为我们中心以后出版的《文艺美学教程》奠定了基调。2005年5月与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联合召开的纪念席勒逝世200周年的研讨会启发了我对席勒美育理论的更加深入的思考。2005年8月在青岛召开的“当代生态文明视野中的美学与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激烈的学术论争中促使我进一步思考生态观、人文观与审美观的关系问题。而在此期间的两次访学则对我集中精力学习思考问题与完成写作任务起到重要作用。2003年1月至4月,在香港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的三个月,使我有集中的时间阅读学习了基督教文化的经典与论著,略微弥补了自己在古希腊文化之外对于古代希伯来文化的进一步了解。其成果就是《试论基督教文化的神学存在论生态审美观》。2004年1月至2005年2月,在教育部与学校外事处的支持下我得以作为高访学者在加拿大的维多利亚大学访学三个月。在这难得的三个月中没有电话没有会议,只有静静的时间。我基本完成了两部书稿的通稿工作,而且写作了《试论中国新时期西方文论影响下的文艺学发展历程》与《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与现代生态文化建设》两篇文章。在这里还需要说明的是本文集的三个部分并不平衡,四年来我用力最多的还是生态美学问题,因为我觉得这个问题愈来愈显得重要,历经2001年至今的6年的思考探索虽有前进,但许多问题还需深入。本书的最后加了四篇较短的附录,主要表明自己对于学术工作的态度与看法。力图表明自己向朱光潜先生所说的“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学问”这样的境界靠拢。在本书的写作中得到许多前辈学者、同辈学者以及年轻学者的支持鼓励。没有当前我国美学与文艺学领域各位同仁的切磋鼓励,没有中国当前的学术环境,就一定没有我的这些些微的成果。因此,我觉得与我的师长们相比,我还是遇到了一个好的时代,处于一个较好的学术氛围。因此,我要对学术界各位同仁表示我的谢意。我还要感谢中华美学学会会长汝信教授在百忙中为我写序,鼓励有加。也要感谢王德胜教授和商务印书馆使我这本文集得以出版,感谢我的学生对于本书所做的许多事务性工作。总之,我要感谢的学界朋友真的很多很多,他们所给予我的关爱、支持与照顾我将永远铭记在心。在我将近40年的工作和学术生涯中,特别在逐步迈入老年的这四年辛勤的学术工作中内子纪温玉女士始终是我最坚强的后盾,没有她的关爱照顾,我不可能承当与完成各种任务,我的包括本书在内的一切成绩都是我们共同的成果。在我校完本书最后一个字之后,我突然感到原来时间过得如此之快,而人的精力又如此有限,我又一次感到了自己的差距,感到本书在许多问题上的不足,只能期待于在未来的时光中更加努力,也更加期待年轻的学界同仁做出更大成绩。

                    2007年9月2日于济南六里山寓所

显示全部作者简介

       曾繁仁,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兼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长期从事美学与文艺学的教学科研工作,著有《西方美学论纲》、《走向21世纪的审美教育》、《美学之思》、《当代生态存在论美学论稿》等论著。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该书探讨了处于经济、社会、文化重大转型时期中国美学的发展问题。共有三部分,第一编“文艺美学——由本质论到经验论”,第二编“审美教育——由思辨美学到人生美学”,第三编“生态美学论——由人类中心到生态整体”。作者曾繁仁为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长期从事美学与文艺学教学科研工作。

显示全部目 录

序                            汝信
自 序
第一编 文艺美学——由本质论到经验论
  1.当代社会文化转型与文艺学学科建设
  2.试论当代存在论美学观
  3.试论文艺美学学科建设
  4.胡经之教授的重要学术贡献
  5.蒋孔阳教授对我国当代美学的贡献
  6.钱中文先生的学术贡献
  7.试论当代美学、文艺学的人文学科回归问题
  8.试论中国新时期西方文论影响下的文艺学发展历程
  9.当代一次中西艺术对话所给予我们的启示
  10.美学学科的理论创新与当代存在论美学观的建立
第二编 审美教育——由思辨美学到人生美学
  1.论席勒美育理论的划时代意义
  2.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与当代美育建设
  3.现代美育学科建设
  4.论西方现代美学的“美育转向”
  5.关于当代美育理论建构的答问
  6.关于加强审美教育提高语文素养的答问
  7.我国美育事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平台
   ——写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类课程指导方案》颁布之际
  8.现代性视野中的美育学科建设
  9.培养学会审美的生存的一代新人,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目标
  10.关于美育当代发展的几个问题
第三编 生态美学论——由人类中心到生态整体
  1.当代生态美学的发展与美学的改造
  2.马克思、恩格斯与生态审美观
  3.试论当代生态美学观的基本范畴
  4.当代生态文明视野中的生态美学观
  5.我们为什么提出生态审美观以及什么是生态审美观
  6.试论人的生态本性与生态存在论审美观
  7.简论生态存在论审美观
  8.当前生态美学研究中的几个重要问题
  9.生态美学研究的难点和当下的探索
  10.生态美学——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美学观念
  11.老庄道家古典生态存在论审美观新说
  12.试论《诗经》中所蕴涵的古典生态存在论美学思想
  13.试论基督教文化的神学存在论生态审美观
  14.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与现代生态文化建设
  15.试论当代生态存在论审美观中的“家园意识”与城市休闲文化建设
  16.关于城市生态文化建设的思考
  17.关于儒学与城市文明的对话
附 录
  1.我对做学问的一点理解
  2.在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中争得更大的发展
  3.中国传统文化现代价值刍议
  4.科学研究与学术规范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