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中国的解释性传说

分享到:

定价:¥28.00

  • 出版时间:2002年08月
  • 页数:553页
  • ISBN:7-100-03328-4
  • 主题词:中国解释性传说
  • 人气:124

显示全部序言

  谭达先先生将出版新著《中国的解释性传说》,这是他第40本书,希望笔者为之作序。好友佳作将问世,理当向读者介绍其人其书。

  广西玉林市近郊有个坑口岭,岭侧有个镇忠村。1925年,谭达先便生于这个山村。妈妈鼓励儿子“要有志气,对社会有所贡献,不要被那些对我家有偏见的人所轻视。”儿子刻苦读书,1946年从广西穷山村考上中山大学。四年苦学后当了一年中学教师,便为创造社老作家,爱才的冯乃超副校长于1951年召他回母校任助教,1954年晋升讲师,派往北京师范大学跟钟敬文教授进修民间文学两年,至1959年,他已出版5本民间文学著作。

  正当谭达先满怀激情奋进时,1966年文化大革命的冲击波,卷他陷于逆境,被批斗,手稿、笔记与书籍被抄走,1968年冬下放农村劳动三年十个月。中国的历史要往前发展,学术春天会来临,虽身心受尽折磨,他坚信“民间文艺学科充满活力,终有一天会大放光芒”。达先努力于自我心理保健与思想调整,始终保持学术研究的活力。1972年中山大学调他回中文系教书,但中文系极左思想者不给他上讲坛讲课的机会,只让他批改学生作业。他利用“八小时工作以外的时间”写作,经常是每天凌晨3时动笔,写到7时30分上班前,中午12时写到2时,晚上8时爬格子到11时,星期六晚上、星期日和所有节假日全都用于写,写,写。不少笔记、资料抄家时抄走了,运用劫余的资料,脑中记得的作品与史料,边回忆边写作。每写完一本,复写三份,送往校外亲友家,分藏三处,预防意外的再抄家,预防被扣上“人还在,心不死”,增添“新罪证”。真有点像解放前共产党地下工作似的。屈原《离骚》云:“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达先心萦民间文学,近似这一神圣境界。1980年后香港商务印书馆出版他的近100万字《中国民间文学理论丛书》全是在这种特殊情况里写的。古人云:“文必穷而后工”,对达先来说,此话很酸涩,却颇贴切。他“拿命来搏”写下的《中国民间文学概论》、《中国神话研究》、《中国民间寓言研究》、《中国民间童话研究》、《中国动物故事研究》、《中国民间戏剧研究》、《中国评书(评话)研究》、《中国民间谜语研究》等8册《中国民间文学理论丛书》确是体大宏博,资料丰富,论述精当,行文流畅,体例别致,富于开拓性。香港、台湾两地商务印书馆先后出版,流传海外,多所大学用作教材或必读参考书,起了弘扬中华文化的作用,令达先极感宽慰。

  1976年10月,中国人民粉碎“四人帮”,国家命运发生转机,达先也有了转机。1979年中山大学纠正错案,恢复他的讲师职务与原工资级别,也恢复了他的正常教学。

  1980年2月谭达先定居香港,却陷入另一种逆境。当时的港英当局一不承认他中山大学毕业的学历,二不承认他中山大学30年教龄(其中27年讲师龄),三不承认他在大陆出版5本学术著作的事实。他不得不从“找饭碗”做起。幸而香港商务印书馆1980年起出版了他的《中国民间文学理论丛书》,以香港出版这套学术著作的资格,1980年7月起应聘香港中文大学校外进修部讲授文学课和中文写作。这是职员工人业余进修文化的补习学校,多在夜间或周末下午上课。达先不得不日日作“稻粱谋”。他得到一些私立中学校长的同情,聘他教书。但港英政府教育司官员一旦觉察,便撵走他。达先被撵一处,另找一所中学教书,先后教了8所中学,像打游击一样,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他在这种逆境中,弘扬中华文化之志更坚,在香港《文汇报》、《大公报》、《星岛日报》、《东方日报》、《广角镜》等报刊发表文章,1980至1982年在香港商务印书馆出齐整套8册《中国民间文学理论丛书》,应特邀出席日本等地国际学术会议。为了取得在香港教书的“合法资格”,达先57岁读香港大学哲学硕士研究生,59岁获硕士学位,60岁读哲学博士研究生,66岁获博士学位。

  达先获香港大学哲学硕士、博士学位后,境遇有所改善,在香港、澳门多所大学授课,潜心写出中国民间传说系列研究——《中国传说概述》、《中国四大传说新论》、《中国描叙性传说概论》与《讲唱文学•元杂剧•民间文学》。

  1991年谭达先移居澳大利亚,与儿女团聚,享天伦之乐,按常理可以安度晚年了。可是他自讨苦吃,挥笔不歇,写成《中国二千年故事史》,编定论文集《澳洲学人论中国民间文学》(或名《海外学者心目中的中国民间文学》),陆续写出《中华民俗大全澳门卷•民间文学章》、《澳门民间文学概论》、《香港民间文学概论》、《中国笑话史》、《二十世纪中国俗文学研究•香港俗文学研究专章》,与人合编《澳门民间故事》、《澳门歌谣、儿歌、谜语》……真是学术雄心在,笔耕志犹坚!

  这部《中国的解释性传说》,是谭达先先生晚年“中国民间传说系列研究”中的又一炉火纯青之作。他本可安安逸逸搁笔养老,但他为了“弘扬中华文化,愿多留精神产品于人间”,追求“较为长命的学术著作”,不写“过眼云烟式的短命文章”,这便是他的“研究心态”。他的著作总是“力求资料丰富”,“尽可能从古今典籍中挖掘尽量多的民间传说、故事、歌谣、谚语等民间文学资料”。

  这部著作既有普遍存在于他几十部书中的“谭达先学术特色”,又有“中国解释性传说”的具体特色,是两者的有机统一。

  这部著作的特色之一,材料丰富,分类精当。一全书分为:“山”、“石”、“城”、“泉”、“冈”、“洞”、“台”、“井”、“祠庙”、“亭塔”、“乡里”、“室楼”、“桥”、“河涧”、“潭湖”、“池塘”、“澳滩”、“墩”、“墓冢”、“主食”、“菜肴”、“饮品”、“糖果”、“植物”、“动物”、“医药”、“文具”、“工艺”和“民俗”等29类传说。广收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的风物传说。广选近代、现代记录的“解释性传说”,适当选收古代典籍记载的古代“解释性传说”。对重要的传说,兼收异文。一卷在手,中国解释性传说的代表之作尽收眼底。山石河湖自然景观,亭楼桥墓人文景观,菜饭糖酒人生饮食,动物植物生灵物种,医药工艺民俗事象,种种由来,为何这样,民间有千姿百态千香百味的有趣解释,解释中有人物、有故事、有情、有理,耐品耐赏。

  这部著作特色之二,解难谈艺,深入浅出,易读易解。每章开头“简介”这一类传说的特点。达先匠心独运,对所引每一篇传说,分列“难词”、“时代背景”、“艺术特色”之分析,帮助读者欣赏民间传说中的美文,增进对祖国大好河山的了解与热爱。本书也可作旅游爱好者的导游,出发之前检索本书可以了解将游之地有什么风物传说,自可增进旅游乐趣。本书也可作民间文学研究家的前进基地,可从本书所引资料作进一层的研究。

  谭达先先生,今已七十六岁高龄,旅居澳大利亚,胸怀华夏,为弘扬中华文化,老而弥坚,孜孜不倦,辛勤挥笔。遥祝达先先生在南半球再获新的学术丰收!     

                         2001年6月13日于广西南宁市

显示全部后记

  以《中国的解释性传说》为书名的专著,从未有过,此书算是头一本,希望能做点介绍和研究的开拓性工作。据我所知,在各国的解释性传说中,恐怕要以中国的为最多了。如把中国大陆、香港、澳门乃至台湾汉族与五十五个少数民族的作品并收,系统地写成一部理论性大书,恐怕至少也会有几百万字之多。此书仅以近、现代作品为主,兼及少量古代作品,分章各选若干篇做个概要式析述。有时在某章或某篇之后,设有“附录”,收入一或几篇作品,有的是同型的异式(异文),有的则不是;为省篇幅,不再析述它们。让读者自己去做比较、研究,它们对于更好认识某类传说型式的丰富性及其艺术特点的多姿性,相信会有一些启迪作用。

  中国的解释性传说大约有多少?目下尚无确切的统计。古代作品且不去说它们。就近年中国大陆的情况而论,从1984年起,有关部门开始做了大规模的调查采录,至1990年已收到包括解释性传说在内的民间故事183万篇,大量的《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县卷本,早已陆续问世。预计不久以后出齐国家级的《中国民间故事集成》每省一巨册,中国各省市将共有卅一巨册。又据有关部门说,那时大陆出齐的《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国歌谣集成》、《中国谚语集成》三套大书,每套各有卅一巨册国家级的省卷本,合之九十三巨册,总字数达40亿。那么,即使作个最保守的估计,各省卷《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卅一巨册合计,至少也近乎17亿字。(据知1988年4月,大陆各地已共出民间故事县卷本三套达1200多册,近2亿字。又:1991年,光是河北省的地区、市、县,已出民间故事资料本三百部,共2.8亿字)若说解释性传说在近、现代民间故事总体中,占2亿字,也不会是虚语。一个匈牙利学者V.弗依格特教授赞许说;“欧洲近几年来越来越感到中国民间文学的丰富和重要。”(见1991年4期北京版《民间文学论坛》页74贾芝语)此书所引用作品,主要来自拙藏。虽然所引不及民间尚在流传的千万分之一,但已见其内容十分丰富,艺术十分多采,不得不令人叹服中华民族民间文学创作天才之高了。

  对于解释性传说,这仅仅是着重从文学角度析述的一本入门书,意在供给一般爱好中国文学的读者阅读和参考,也可供给这方面的学者们的查检之用。至于作品宜涉及的在文学性之外多方面的学术性问题,甚少着笔,请读者见谅!

  在我近十多年研究传说的过程中,祖国内外许多同行专家学者,赐示良多。如美国丁乃通教授(1989年已故)生前曾多次来信给予鼓励。祖国上海民间文学理论权威姜彬(天鹰)教授、俄国李福清教授多次以故事集及理论专著相赠。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马昌仪教授、北京大学段宝林教授、华中师范大学刘守华教授、广西师范学院过伟教授、浙江湖州民间文学家钟伟今先生等,也各有赠书。如得不到他们的支持,此书就会失去不少传说精品。在此,对他们表示深深的谢意。过伟教授为本书作序,更是衷心感谢!

  自1946年6月我离开家乡广西玉林市,1950年7月毕业于中山大学,次年回母校任教,1954年6月升为讲师。1980年2月28日到了香港暂居11年,一边工作,一边研究;同时,自1982年4月起,至1991年1月止,继续到香港大学深造近9年,先后取得哲学(民间文学)硕士、博士学位,并在国际上进行学术活动,弘扬祖国文化。1991年11月30日,正式移居澳大利亚悉尼市后,仍坚持研究。虽然,我在国外奔波已21年,可是,此心无时无刻不萦绕在中国和家乡的民间文学上。今写成此书,使我能了却研究传说的一段宿愿,稍可自慰。每忆及原籍的慈父承铭先生,慈母陈业秋女士,远在异邦的我,未报亲恩于涓滴,惭愧无以自容。此书面世,冀稍慰他们于泉下。为了弘扬中华学术于世界,也为了促进中国民间文学这门新兴科学的发展,并让国内外学人们共同关注中华民族无比多彩的解释性传说,北京商务印书馆热情地支持我出版此书,使它与《中国传说概述》、《中国四大传说新论》、《中国描叙性传说概论》组成较完美的系统,以回馈于祖国和家乡人民。在此,我也表示最大的敬佩和深切的谢意。

  1991年后,我虽身居国外,但在伟大时代巨大进步的感召下,也有幸能兼任一些促进文化交流的工作,如兼任北京兴华大学东方文化馆学术顾问教授、马来西亚国际孙子兵法研究所顾问教授、北京中国俗文学学会荣誉理事等职。1995年秋天,我回到上海、广州、香港作学术访问。1996年11月,回到澳门大学作学术讲演;1997年9至11月,还回到大陆的武汉大学、中南民族学院、中山大学作学术讲演。1998年11月,也到过广西师院、广西大学、广西玉林师专、中山大学作学术讲演。1980年后,我也在大陆、台湾、香港、澳门发表过一些文章,探讨和析述有关中国民间文学理论问题,并向专家与同行朋友求教。今年虽七十六矣,但未为老也。为了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与中国民间文学于祖国内外,我还打算再写几本书,希望心愿能够实现。

  请祖国读者朋友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1994年5月初稿于澳大利亚悉尼市。

                    1996年11月修订于澳门旅次。

                    1998年8月续修订于中国深圳旅次。

                    1999年9月4日定稿于澳大利亚悉尼市。

                    2001年9月23日校毕于悉尼市。                 

                      

显示全部作者简介

  谭达先(生于1925年),澳籍华裔著名中国民间文学研究者,香港大学博士。1950年毕业于中山大学文学系。1952年起,专门研究中国民间文学至今,有民间文学专著39本之多,主要如《谭达先民间文学论文集》、《民间文学与元杂剧》等。在海外任教多年。他的著作曾作为日本、香港、台湾的大学教材及中文系必读书目。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此书以近、现代白话记录的传说为主,也适当地选入一些古代文言传说,对中国大陆、台湾、澳门等地的传说作了较为全面的介绍。它分类收入了山、石、井、祠庙、亭塔、乡里、室楼、桥、河涧、潭湖、池塘、澳滩、墩码、墓冢、主食、菜肴、饮品、糖果、植物、动物、医药、文具、工艺和民俗等29类传说。对各类传说的特点进行了归纳,对引述的各篇传说,从历史与艺术的角度进行了分析、解释。较为全面地介绍了中国解释性传说的源流,内容及艺术价值。材料丰富,引人入胜,兼具通俗性和艺术性。

显示全部目 录



自序

解释性传说概说

第一章 山的传说

第二章 石的传说

第三章 城的传说

第四章 泉的传说

第五章 冈的传说

第六章 洞的传说

第七章 台的传说

第八章 井的传说

第九章 祠庙传说

第十章 亭塔传说

第十一章 乡里传说

第十二章 室楼传说

第十三章 桥的传说

第十四章 河涧传说

第十五章 潭湖传说

第十六章 池塘传说

第十七章 澳滩传说

第十八章 墩的传说

第十九章 墓冢传说

第二十章 主食传说

第二十一章 菜肴传说

第二十二章 饮品传说

第二十三章 糖果传说

第二十四章 植物传说

第二十五章 动物传说

第二十六章 医药传说

第二十七章 文具传说

第二十八章 工艺传说

第二十九章 民俗传说

参考书目举要

后记

附录 本书作者专著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