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公法研究(第一辑)

分享到:

定价:¥38.00

  • 出版时间:2002年10月
  • 页数:400页
  • ISBN:7-100-03527-9
  • 主题词:公法研究第一
  • 人气:71

显示全部前言

  法治昌明,奠基于私法发达,更有赖于公法兴盛。自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以来,公、私法的划分几经沉浮,到近代终于成为欧陆法制的原则和法学研究的前提。即使以普通法为传统的英美法系,甚至一度与西方法制决裂的前苏联及东欧诸国,在当代也无力抗拒公、私法的划分。

  导控公权力行使的法律即公法,探究以公法导控权力之精神、制度与技术的学问为公法学。无公法则权力不受制约,公法学实与一国法治文明唇齿相依。布丹以《国家论六卷》首开近代公法学先河,至拿破仑时代编纂一系列公、私法典,法国率先进入法治国家行列。德国公法学姗姗来迟,19世纪末始有公、私各项法典,直到二战后法治复兴,公法学名家鹊起,臻于繁盛,德国终能忝列法治强国。

  两千年来,中国法制诸法合体,法律既无部门区分,亦无公、私法之划分。清末丁韪良金迻译《万国公法》以后,《公法与私法》、《实理公法》、《比较宪法》等著译蔚为大观,清末修律、北洋立宪至国民政府颁行《六法全书》,近代法制形式始告确立。然志士有心,时势无情。废除《六法全书》以后,步前苏联后尘,中国一度法治废弛,法律沦为权力的工具,以致法制崩坏,动乱迭起,国家与民众倍遭祸殃。历经半世纪沧桑岁月,法治国家已成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公法学也随之生机重现。而与国家法治化的进程、私法学繁荣的气象相比,公法研究仍显先天不足,后天乏力。

  有感于此,我们愿以绵薄之力,与海内外同仁戮力齐心,共举《公法研究》之事业,为公法学掘一弘清泉、开一畦绿地。

                      浙江大学公法与比较法研究所

                          《公法研究》编辑部

                            2003年6月12日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本书由25篇文章组成:中央行政组织问题之探讨、论德国的行政强制执行制度及理论,论司法对行政的合理性审查、情报公开法若干问题研究、中美政府公开制度异同、论日本行政上的即时强制、行政听政的法理基础及观念提升、论行政法的不成文法源、行政裁决辨析、宪法诉讼的法治价值、法国宪政院与人权的宪法保护、1946年政协会议“宪法草案案”的宪政模式辨析、从古代雅典看直接民主制的局限、试论社会现实与宪法规范冲突的解决、也论法治、波斯纳案立场:法律根基的失落及其后果、批判法学对法律社会学研究的若干启示、“权力制约”概念辨析、法律与基因的对话、试论我国反洗钱刑法立法发展及其特点、内地与台湾妨害公务罪之比较、我国民事诉讼中的证明责任制度辨析及随笔三则。

显示全部目 录

中央行政组织法律问题之探讨

论德国的行政强制执行制度及理论

论司法对行政的合理性审查

情报公开法若干问题研究

中美政府公开制度异同

论日本行政上的即时强制

行政听证的法理基础及观念提升

论行政法的不成文法源

行政裁决辨析


宪法诉讼的法治价值

法国宪政院与人权的宪法保护

1946年政协会议“宪法草案案”的宪政模式辨析

从古代雅典看直接民主制的局限

试论社会现实与宪法规范冲突的解决


也论法治

波斯纳立场:法律根基的失落及其后果

批判法学对法律社会学研究的若干启示

“权力制约”概念辨析

法律与基因的对话


浅论我国反洗钱刑法立法发展及其特点

内地与台湾妨害公务罪之比较

我国民事诉讼中的证明责任制度辨析

随笔三则

  (一)“两线伦理”

  (二)“小处不可随便”

  (三)我们对“世纪大审”的大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