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南北朝时期益梁政区研究

分享到:

定价:¥24.00

  • 出版时间:2002年10月
  • 页数:462页
  • ISBN:7-100-03562-7
  • 主题词:南北朝时期梁政研究
  • 人气:189

显示全部序言

  李文才同志的博士学位论文《南北朝时期益梁政区研究》即将出版,驰函乞序。作为他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的主持人,及出于对年轻学子的关注,我欣然应允。

  这部学术专著,本属于区域政治史范畴。但作者并不是孤立地写益梁局部地区的政治变迁,而是将其放入整个南朝政治史,乃至南北关系发展的历史中进行考察,这样既深化了南朝史、南北关系史的研究,同时又使得论题突破了地区的狭隘性,而具有一定的全局性。人们可以通过对南北朝时期益梁地区政治变化情况的深入了解,去把握其间南朝中央政治及南北关系演变的整体情况。这样就提升了选题的学术价值档次,使之与一般的地区史研究著作区别开来。

  就整体内容而论,本书史料征引丰富,论述与考证相兼。既有高屋建瓴的宏观论述,如从地缘政治学角度对南北朝历史特点的分析,就比较准确地把握了南北朝历史的全貌;同时,又有微观的剖析,如对郢州设置的政治意图、襄阳柳氏的政治特点等的揭示,都具有相当的深度。而本书在提供论据时,无不以确凿的史料为出发点,做到言而有据。在阐述创新见解时,则表现了作者对各史实之间内在联系的准确识断,以及对所论主题历史进程规律性的探索。所有这些,充分反映出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扎实的史学功底。

  就写作体例来说,本书也颇有创新之处。这主要表现在,作者对问题进行分析时,采取了专题式的论述,同时又基本上按照时间的先后为顺序。应该说这是一种创新,因为专题式的论述,可以使论题深入,而按时间为顺序,则又可以使人读后易于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本书行文风格,语言平实明快,清新活泼。虽然是一部严肃的学术专著,但作者并没有板起面孔,故作深沉,而是用平实清新的语言,将深刻的学术观点如实地表述出来。因此,可以说这是一部内蕴深厚而文风朴实的学术专著。

  如所周知,国内魏晋南北朝史专业各博士点,目前普遍感到头疼的一个问题,就是选题太难。文才同志在硕士阶段学习的是隋唐史,其专业方向与魏晋南北朝史虽然有密切关系,但专业转向仍无异于另起炉灶。所喜的是,文才同志在其导师黎虎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在短短的三年中,就成功地完成了这篇博土论文,这既反映了黎虎教授指导有方,也反映出作者用功之勤,同时也与作者选题有一定关系。因为作者避开了一些传统的选题范围,没有选取传统研究所集中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选题,而是另辟蹊径,选取区域政治史作为研究课题,而区域史研究又是近几年学术界才刚刚开始注意的一个领域。因此,这又反映出作者敏锐的识见,和对学术前沿的关注。总之,本书是一部具有很高学术价值的出色学术专著,其出版必将对魏晋南北朝史,及区域政治史的研究起推动作用。

  最后,还想说几句与本书无关而又有关的话。当前物欲横流,学术领域受害匪浅。学人中有的急功近利,或心存浮躁,对学术产品粗制滥造,甚至学术腐败现象也时有产生。但多年来我在主持或参加博士生学位论文答辩时,发现在一部分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中,既表现了作者的天赋和勤奋,更显示了他们抗拒流俗的纯洁心灵和人格魅力,实在是难能可贵。愿以此共勉,坚守此道,把手同攀历史科学的高峰,为中国历史学科的发展和繁荣作出应有的贡献。

                             朱 大 渭

                           2002年元月于北京

显示全部后记

  本书是在笔者博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补充修订而成,论文原题《南北朝时期益、梁地区研究》,在决定出版时,经朱大渭先生建议,改为今题。从选题、收集资料、拟定提纲、撰写到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前后历时大约两年时间。而从1998年7月博士毕业,至如今定稿,又近四年,其间所延宕的时日实在太久了,这完全是由笔者生性庸懒所致。然而就是这样一本很不成熟的小书,在其完成过程中,曾得到众多师友的指导和帮助,如果没有他们的提携,可能到现在还无法定稿。故而每想起师友们的帮助与期望,心中不无惭愧。

  在这里,首先要向恩师黎虎先生表示诚挚的谢意。先生的为人与为文,都堪称世之楷模。在从师三年的日子里,先生在学业上对我悉心指导,本篇论文无论是选题定题,收集资料,还是写作修改,都得到先生的具体指导,可以说,如果没有先生的督劝与指点,要完成学位论文并顺利通过答辩,是非常困难的。先生的为人如其为文,朴素、严谨、求实,但并不古板,在先生门下学习生活,可谓如坐春风,因为时时可以感受到先生的殷切关怀。至今,我仍然清晰记得,每次去聆听先生的教诲时,总是先听到先生的吁寒问暖。每念及此,总是祈盼时光能够倒流,让我再去领受先生的教诲与关怀。

  这里还要特别感谢我的师兄张金龙博士。三年同窗生涯,除得到师兄在生活方面的诸多关心之外,在专业学习方面更是颇受教益。师兄在魏晋南北朝史研究领域早负盛名,为一代青年学者之翘楚,在学术上,师兄从来都是我的学习榜样。同学的三年中,我常听师兄坐而论道,其时虽不过清茶两杯,却每每是三、四小时在不知不觉中溜走,古云“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良有以也!

  本书初稿作为博士学位论文,承蒙以下先生审阅和答辩,他们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顾问、原会长朱大渭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史研究》原主编童超先生,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祝总斌先生、阎步克先生,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曹文柱先生、陈琳国先生。他们都是魏晋南北朝史研究领域的著名专家,在审阅和答辩过程中,都曾为拙稿提出中肯的意见和建议,并给予笔者以热情鼓励。其中朱大渭先生,不但担任答辩委员会主席,如今又不辞劳累,欣然为本书赐序。在此,一并向这些德艺双馨的先生,致以真诚的感谢。

  最后要向我的父母、妻子、岳父母表示感谢,没有他们从精神到物质上的支持与帮助,本书也很难完成。特别是要向我的妻子贺春燕女士表示感谢,因为从我们相识到共同生活,她对我所从事的研究和工作都给予充分的理解与支持,在我博士毕业以后,她毅然放弃了北京的工作和户口,先是随我来到大连,如今又随我漂泊到保定,却从来没有一句怨言。现在,我们的女儿李聿佩正讶讶学语,妻子肩上的负担,无疑又要加重了。

         

                           李 文 才

                      2002年元月谨识于河北大学

显示全部作者简介

  李文才(1969—)男,汉族,江苏东海人。199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先后在《中国史研究》、《民族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近30篇,并有合著1部,参撰多部。现为河北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本书对南北朝时期益、梁地区政治史进行了系统研究,涉及中央与地方关系、南朝与北朝关系、各民族之间的关系,以及益、梁地区的重要性等。

显示全部目 录

绪 论

第一章 从桓温平蜀到义熙伐蜀

 第一节 桓温平蜀与前秦取蜀

 第二节 义熙伐蜀与晋末宋初政局

第二章 刘宋时期益、梁(南秦)二州刺史人选情况研究

 第一节 两晋、刘宋统治益、梁政策之比较

 第二节 刘宋益、梁(南秦)二州刺史人选情况考察之一

 第三节 刘宋益、梁(南秦)二州刺史人选情况考察之二

第三章 元嘉时期益、梁地区研究

 第一节 元嘉前期(九、十年前)益、梁地区形势

 第二节 元嘉九、十年间的益州民乱

 第三节 民乱前后的益、梁地区形势

第四章 宋齐嬗代之际益、梁地区研究

 第一节 宋孝武帝朝政局与益、梁地区

 第二节 宋齐革命之际的刘宋政局与益、梁地区

第五章 南齐治下的益、梁地区

 第一节 南兰陵萧氏在益、梁地区政治活动的考察

 第二节 齐魏在梁州的争夺

 第三节 萧齐时期的益州政局与刘季连之乱

第六章 梁失汉中与梁魏三十年战争

 第一节 梁失汉中

 第二节 梁魏三十年战争

 第三节 关于三十年战争的两个问题

第七章 萧纪刺益、西魏取蜀及仇池杨氏的最终结局

 第一节 关于萧纪出镇益州的几个问题

 第二节 西魏取蜀

 第三节 仇池杨氏的最终结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