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今文尚书语法研究

分享到:

定价:¥24.00

  • 出版时间:2004年10月
  • 页数:456页
  • ISBN:7-100-03973-8
  • 主题词:今文尚书语法研究
  • 人气:236

显示全部序言

  20世纪80年代初,钱君宗武先生即从先师周秉钧先生授治《尚书》,至今已有二十年了。钱君宗武先生二十年如一日,专事《尚书》语言研究,博综宏览,笔耕不辍,撰写学术论文、学术专著百万余言,胜义纷呈,多有创获,已形成《尚书》语言研究的独特风格,影响遍及海内外。

  《尚书》为唐、虞、三代之文,流传时代久远,语言古奥艰深,句读舛误,诘屈聱牙,加之版本繁杂,真伪莫辨,历来最为难读。自汉以降,治《尚书》者,层出不穷,至于清世,局面更为之一新,蔚为大观,清代之后,研究者继续不断。其名著大作,可谓多矣,然而真正系统研究《尚书》语言,特别是系统研究《尚书》语法的,则是凤毛麟角。据笔者所知,最早研究《尚书》语法的专论,可能要算1928年发表于国立中山大学语言历史研究所周刊上的《尚书的文法及其年代》了,作者何定生先生的写作意图,主要还在于通过文法分析来确定《尚书》各篇产生的年代,因而作者仅研讨了代词、介词、连词、助词等几类虚词中的部分词语,偶尔涉及副词,还不能说是《尚书》词法的系统研究,更谈不上《尚书》语法的系统研究。尔后六十余载,几无嗣响,至1996年,钱君宗武先生《今文尚书语言研究》问世,才开创了对《尚书》语言进行研究的新局面,出现了《尚书》语言研究的第一部专著。作者从《尚书》的语料价值,《尚书》的文字、词汇、语法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作出了科学的论述,填补了汉语史研究上的一个空白。今天钱君宗武先生又完成了《今文尚书语言研究》的续篇,即《今文尚书语法研究》。作者在攀登科学高峰的道路上,不畏艰辛、不辞劳苦、积极奋进的精神,的确令人钦佩!

  《今文尚书语法研究》是钱君宗武先生《尚书》语言研究系列的第三部力作。这部专著既保持了作者《尚书》语言研究的统一风格,又具有专书语法研究的许多特色。首先是特点突出,鲜明深刻。作者研究《尚书》二十年不曾间断,对今文《尚书》语言现象特别娴熟,驾驭自如。该书第一部分便能准确地从词法和句法两个方面,全面系统地勾画出今文《尚书》众多的语法特点,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同时又能引起读者需要继续读下去、进一步深究的兴趣,先知其然,后知其所以然。例如以往的文言语法著作都认为文言人称代词的特点之一是单复数同形,而作者指出今文《尚书》中的自称代词并非单复数同形,而是用不同形态的同义词来表达。在后面的专论中,则详尽地阐明了《尚书》“我”、“予”、“朕”在格位和单复数表示方面,存在着互补关系。“朕”主要用于领格,表示单数。“我”和“予”主要用于主格,“我”用于主格多表复数,“予”用于主格几乎皆表单数。“我”、“予”在同位语中,“我”多表复数,“予”几乎皆表单数。另外三个低频词“卬”、“台”、“吾”,则与“我”、“予”、“朕”存在着语音上的联系,“卬”是“我”的地方变体,“卬”、“我”上古同为疑纽。“台”是“予”的地方变体,“台”、“予”上古同为影纽。“朕”自为一组。“吾”是后人改窜,古本作“鱼”,或即“予”。吾、予、鱼,上古皆为模部字。予,影纽。吾、鱼,疑纽。影、疑喉牙邻韵,例得相通。作者所言信而有征,令人叹服。

  其次是纵横比较,语料宏富。比较研究的方法,也是钱君宗武先生《尚书》语言研究的一个特色。作者既善于运用共时语料,也善于运用历时语料。例如在论述今文《尚书》的判断句时,他一方面与共时语料金文中的判断句进行比较,发现了汉语判断句的最早形式;另一方面又与《史记》引《书》判断句的同义语料进行比较,理清了汉语判断句由商周至秦代发展演变的轨迹。其结论,古汉语判断句的基本形式是“主语+名词性谓语”。这种形式不仅是西周金文和今文《尚书》判断句的基本形式,也是判断句的最早形式。这种形式一直存在于文献语言中。到了秦汉时期,“也”字由于煞句的需要而出现在名词性谓语后面,起到帮助判断的作用。“主语+名词性谓语+也”型判断句成为秦汉时期判断句的一种常式。同样,“者”字作为语气助词出现在主语后面,起到标识判断句的主语、提示停顿的作用,加强句子的语气。“主语+者+名词性谓语”型判断句也是秦汉时期判断句的一种常式。“者”、“也”两字的出现,使得“者”、“也”俱全的判断句型“主语+者+名词性谓语+也”成为古汉语判断句的典型形式。这种形式在《史记》中已发展成为一种相当成熟的形式。作者运用丰富翔实的语料,通过对比研究,使读者对汉语判断句的原委一目了然。对其他词法、句法的论述也往往如此。

  再次是穷尽研究,结论可信。钱君宗武先生非常重视穷尽性地定量分析,对各类句型及其词语的使用频率,都有精确的统计数字。因而往往能纠正前人之讹误,结论令人信服。在对人称代词的研究中,何定生先生在《尚书的文法及其年代》一文中说:“《周书》各篇,告戒大众的文尽多,然皆绝对用‘尔’,而不用‘汝’。凡用‘汝’时,皆表单数。今《商书》所用,则不统一了,但还不奇;及‘汝’竟与《周书》各篇恰恰站在相反的地位,用于‘众数’。”钱君通过对《尚书》语言穷尽性地考察,则指出,“汝”在《周书》中也有用于复数的。《顾命》2见,《费誓》7见,《秦誓》1见。“汝”在《商书》各篇中皆用“众数(复数)”的说法,也不尽然。如《汤誓》“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之“汝”,很明显是指夏桀,表单数。还指出,何先生未分析《虞夏书》中的“汝”。在《虞夏书》中“汝”有2l例表单数,10例表复数。而“尔”仅8例表单数外,余皆表复数。“汝”、“尔”、“乃”单复数的使用,取决于说话的对象。若说话对象是个人,则用单数;若说话对象是群体,则用复数。另外,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仅《虞夏书》的《尧典》、《商书》的《汤誓》、《周书》的《金縢》和《酒诰》因言谈对象的变换而变换单复数。从《尚书》的语言事实来看,钱君的说法是可信的。何定生先生的说法则略有疏漏。

  最后是胜义纷呈,多所创获。今文《尚书》多为可信的商周古文,和商周甲、金文是共时的语言材料,但商周甲、金文有字数篇幅、行文格式等多种限制,不能全面反映商周语言风貌。今文《尚书》篇幅较长,语料丰富,详于记言,又有叙述描写,既具有书面语的特点,又具有口语的特点,是研究商周语言极其宝贵的资料。由于历代研究《尚书》者,对于《尚书》语法很少问津,蕴藏在今文《尚书》中的许多语法现象,亦未曾被挖掘出来。钱君宗武先生师承往哲,研究《尚书》语言能得其真谛,经他冥心爬梳,剖肌析理,把许多早期的语法格式,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具道其所以,令人耳目一新。现略举数条简述于下。就句法而言,如判断词“是”构成的判断句到底起于何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本书中,作者明确指出《周书•金縢》中的“乃并是吉”是一个判断句,其中的“是”是在文献中作判断词的最早语例。又如对叙述句中宾语前置形态的论述,本书说甲骨文和金文中没有“惟+名词宾语+是、之+动词谓语”式,而有“惟+宾语+谓语”式,先秦两汉文献中罕见“惟+宾语+谓语”式,而常见“惟+名词宾语+是、之+动词谓语”式,今文《尚书》二者兼而有之,为叙述句宾语前置式的演变发展过程续接了一个重要阶段,真实地反映了一种新形式产生了,旧的形式还没有消亡的过渡状态。再如作者在分析了今文《尚书》中的许多特殊省略现象之后,指出今文《尚书》特殊的省略现象,既反映了周秦口语的某些语法特点,也反映了商周语言向秦汉语言过渡语法规则构造的某些不规则性。这些语法构造有些在后代文献语言中逐渐演变成语法规则。因此,研究今文《尚书》的省略对于汉语省略现象发生、发展、演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就词法而言,书中对代词、叹词、语气词等都有许多精到的论述,有的已在前面谈过,其他的也不再赘述了。现仅就作者对今文《尚书》中无“者”字一事,看看他的见解。他认为“者”字结构有可能脱胎于动词或形容词用于名词这一语言现象。“者”字是文献语言中形容词、动词或动词性词组用为名词或名词性词组的标识。《尚书》时代人们对于形容词、动词或动词性词组用如名词或名词性词组这一语言现象可能习以为常。先秦两汉以来,随着长篇巨制的不断涌现,人们必须仔细琢磨才能明白这些词或词组的特殊词汇意义和语法作用。《史记》引《书》大量用“者”作为这些词或词组的标识。在《尚书》、《左传》、《史记》三部典籍中,“者”从无到有,渐次增加。今文《尚书》中没有一个“者”字,而“者”的使用频率《左传》为千分之二点八,《史记》为千分之八点四。在谈到“者”字的词性时,作者通过对于文献语言中“者”字结构产生发展的动态分析以及对于今文《尚书》和《史记》同义语料的对比研究指出:“者”起初的作用或许是把形容词、动词或动词性词组的一般用法和特殊用法区别开来,“者”的作用或许首先是结构作用而不是称代作用,“者”本身不能表示人或事物,不能作句子的语法成分,不具备代词的本质属性。“者”作为结构助词符合语言事实。以上分析,入情入理,颇具新意,能给人以启迪。

  先师周秉钧教授在《尚书易解》自序中曾提出善读古书的二十字原则,即:“核之以诂训,衡之以语法,求之以史实,味之以文情。”钱君宗武先生在今文《尚书》的语言研究中,恪守师教,对诂训、文情、史实、语法诸方面均能全面重视,广搜博览,资料宏富,因而在研究的过程中,能得心应手,成绩斐然。钱君宗武先生在《尚书》语言研究的领域内,大大弘扬了周秉钧教授严谨求实的学风,慎于著书立说,每成一稿,必反复斟酌,修葺不辍。《今文尚书语法研究》虽成稿多年,仍一直搁在案头,不断地进行修改。钱君宗武先生在学术研究中的这种审慎态度,定能使他不断取得更大的学术成就。


                       王大年写于岳麓山景德村

                           辛巳年仲冬下浣

显示全部后记

  《今文尚书语法研究》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和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九•五”规划项目的最终成果。这也许是今文《尚书》语法研究方面的第一部专书。当然,自汉代始,历代训诂学家说《书》就已注意到《尚书》的一些语法现象,并讨论某些语法问题,然未为专论,零金碎玉,吉光片羽,淹没在浩博的训诂材料中。明清以来,有些学者也开始运用《尚书》语料写作语法专著,但《尚书》的专书语法研究仍未顾及。最早研究《尚书》语法问题的专论或许是《尚书的文法及其年代》,这是何定生先生1928年发表于语历所周刊上的文章。可惜六十多年来,几无嗣响。

  《尚书》的语法研究十分重要。首先是《尚书》本身深入研究的迫切需要。曾运乾先生和先师周秉钧先生运用语法手段解决了不少《尚书》的训诂疑难,令人信服,即为明证。另外,《尚书》的专书语法研究对于汉语语法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今文《尚书》与商周金文是同时代的语料,金文囿于篇幅文体等方面的限制,不能全面反映商周语言风貌。今文《尚书》语料丰富,主于记言,又有叙述描写,既具有书面语的特点,又具有口头语的特点。今文《尚书》是研究商周语法弥足珍贵不可替代的语料。

  《今文尚书语法研究》初稿容量是定稿的三倍。稿子容量大,出版成本就高,只好一再瘦身缩水,尽量删除语例穷尽性的定量定性分析,集中讨论今文《尚书》比较重要的语法特点和语法规律。

  《今文尚书语法研究》是《今文尚书语言研究》的续编。《今文尚书语言研究》1996年由岳麓书社出版。当时,出版社考虑到该书的读者面和经济效益,仅仅印行1000册。出乎意料之外,该书上架不久即告售罄。出版社的读者服务部陆续收到一些读者的求购函,我也不断收到一些学者朋友的索书信件。岳麓书社社长夏剑钦先生曾几次跟我商量重印的事,但不知什么原因,始终未能重印。《今文尚书语法研究》保留了《今文尚书语言研究》语法部分的某些内容。因为对于今文《尚书》重要的语法现象,专题的语法研究和语言研究的语法部分都必须讨论,部分内容交叉是不可避免的。

  《今文尚书语法研究》的所有语法特点和语法规律都是各种语法现象全部语例详尽分析的归纳和总结。语例总量较少的语法特点和语法规律则演绎语例分析的过程,反之则重在说明结论和理据,详细的语例表解和分析则等待有条件出版一部大容量的今文《尚书》语法研究专著。

  《今文尚书语法研究》是我《尚书》语言研究系列的第三本书,也是我在《尚书》方面写作的第六本书。这本书虽然写了五六年时间,每修改一次仍有可修改的地方。先师周秉钧先生生前常告诫我们慎于著书立说。他的《尚书易解》1946年即已写成,1950年杨遇夫先生作序称许之,然而先师仍不辍修改,1984年方始付梓。先师以三十八年时间苦心孤诣,反复斟酌,研磨已成之书。这种严谨扎实的治学精神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是先师留给我们永恒的精神财富。然而,我们常常不能免俗。最近,科研管理部门通知今文《尚书》语法研究的课题已经到了必须结项的时候,只好把这部书呈现出来,惟求大方是正,不胜祈祷之至!


                          钱 宗 武

                     辛巳年仲春于广陵瘦西湖畔




              <STRONG><FONT size=3>附   记

</FONT></STRONG>

  《今文尚书语法研究》三年前已交付一家出版社,后因篇幅和效益的问题,未能如期付梓。今年,欣闻商务印书馆决定出版这部书,真是感慨万千。我对商务印书馆海纳百川的大家气象深致敬意,我对那些推荐和评审这部书稿的权威学者深怀感激,我对责任编辑热情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的编辑作风也深表谢忱。这些不是程式化的客套,这是发自内心的真诚。任何一个曾在浩瀚沙漠里长途跋涉的人都会感到泉水的清冽和甘甜。

  《今文尚书语法研究》交付商务印书馆前,我又作了一些修改,删除了代词和介词部分逐篇逐词格数分析的各个详表,删除了常用工具书《说文解字》引文和经史诸子引文已详明篇名的夹注页码。本书“主要参考书目”已有版本情况的详细介绍,各篇附注就不再注明所引著述的出版单位,但是,所引论文和未列入主要参考书目的著述则在附注中详明出处和版本。前哲时贤的学术观点和研究方法曾给我巨大的启发和帮助。这部书倘有可取之处,皆因他们导夫先路,我们正沿着他们开辟的道路前行。


                       钱宗武补识于广陵半塘之畔

                          癸未年十二月二十日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本书是教育部“九•五”规划项目成果,是我馆古汉语专书研究系列中的一部。本书对今文《尚书》的比较重要的语法特点和语法规律进行了详尽地研究和分析。主要内容有:今文《尚书》的语法特点;名词、动词、形容词复音化的主要构词法;对数量词、代词、介词、连词、语助词、叹词的统计和分析;对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双宾语句的研究等。是一部有较高的学术价值的古汉语专业研究著作。

显示全部目 录

序                        王大年

一 今文《尚书》的语法特点

 (一) 语音学方法和句法学方法是复音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的主要构词方式

 (二) 自称代词单复数不同形,对称代词“尔”代替“汝”同义类化的动因复杂

 (三) 非数量词表示数量概念。“三”为定数,“四”表虚数

 (四) 没有结构助词“者”和句末语气助词“也”

 (五) 句首句中语气助词和叹词丰富;句末疑问语气助词十分贫乏

 (六) 宾语前置有一些规则性的特殊句式

 (七) 被动句处于语意被动句向形式被动句的发展过渡阶段

 (八) 判断句谓语的限定性和形式的多样性

 (九) 双宾语句的动宾之间呈现复杂的语序排列,动词皆具施动的迁延性和双向性

 (十) 省略句多不常见的省略方式,省略的语法成分比较复杂

 (十一) 介词语法功能的兼职化正向专一化转变,所标志的语义关系显示出明晰的层级性

 (十二) 连词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系统,已出现相当数量复音连词和同义连词

二 名词、动词、形容词复音化的主要构词法:语音学方法和句法学方法

 (一) 名词、动词、形容词复音化的语音构词

  1.连音式构词:两个异形音节,单音节表音,复音节表义

  2.叠音式构词:两个同形音节,单音节表音,复音节表义

  3.附音式构词:两个异形音节,一个是附加音节,一个是表义音节

 (二) 名词、动词、形容词复音化的句法构词

  1.词素之间的语法关系

  2.过渡性特点:词类的多样性和词形的变异性

  3.构形的驱动因素

三 数量词和数量表示法

 (一) 数词和数词表示法

  1.基数及基数的特殊表示法

  2.序数及序数的特殊表示法

  3.倍数及特殊的倍数表示

  4.约数及约数表示法

  5.虚数及虚数表示法

  6.分数表示法

 (二) 量词和量词表示法

  1.物量词及物量表示法

  2.动量词及动量表示法

四 代词的用法及其特点

 (一) 人称代词的用法及其特点

  1.自称代词的用法和特点

  2.对称代词的用法和特点

  3.他称代词的用法和特点

 (二) 指示代词的用法及其特点

  1.近指代词

  2.远指代词

  3.虚指代词

  4.无指代词

  5.指示代词的特点

 (三) 疑问代词的用法及其特点

  1.单音疑问代词

  2.复音疑问代词

  3.疑问代词的特点

五 介词的语法功能及其辨析

 (一) 介词及介宾短语的语法功能和语义类型

 (二) 介词的功能、特征及其发展变化

  1.今文《尚书》介词总表

  2.今文《尚书》介词的特征

  3.今文《尚书》介词在历时、共时语言状态中的发展变化

 (三) 几组介词语法功能和语义类型的异同分析

  1.于、於、以

  2.由、以、用

  3.从、自、由

  4.若、如

 (四) 今文《尚书》介词与动词、连词、语助词的辨析

  1.介词和动词的辨析

  2.介词和动词辨识的语例分析

  3.介词和连词的辨析

  4.介词和连词辨识的语例分析

  5.介词和句中语助词辨识的语例分析

六 连词的类型、特点及其词性界定

 (一) 连词的语例统计和功能分类

 (二) 连词的功能系统及连词的特点

 (三) 连词的来源及其与副词的辨析

七 语助词的类型、语音特征、语用特点及其历时变化

 (一) 语助词的类型

  1.句首语助词

  2.句中语助词

  3.句首句中语助词

 (二) 共时状态中的语音特征和历时动态中的语用特点及其发展变化

八 语气词的语用范围和语用特征

 (一) 语气词的语用范围、篇目频次及其特点

 (二) 高频语气词的语用对比及语气词的语用特征

九 叹词的类型特点及语音联系

 (一) 叹词及叹词的语用词次分布

 (二) 叹词的语用类型、特点及其语音联系

十 判断句的类型及其句法特点

 (一) 今文《尚书》判断句的类型

  1.肯定判断句

  2.否定判断句

  3.判断句组成的表示并列关系的复句

 (二) 今文《尚书》和《史记》引《书》判断句的比较

 (三) 西周金文与今文《尚书》判断句的比较

 (四) 结论

十一 被动句的类型及历时比较研究的几点结论

 (一) 今文《尚书》被动句的类型

  1.形式被动句

  2.语意被动句

 (二) 被动句的发展过渡

十二 一般省略和特殊省略

 (一) 一般省略的方式和内容

  1.一般省略的方式

  2.一般省略的内容

 (二) 特殊省略的方式和内容

  1.省略方式的特殊现象

  2.省略内容成分复杂

  3.省略内容过多

十三 双宾语句型和双宾语动词的选择

 (一) 双宾语基本句型的完全式和省略式

  1.双宾语基本句型的完全式

  2.双宾语基本句型的省略式

 (二) 双宾语基本句型的变化式

  1.主语+动词谓语+间接宾语+于+直接宾语

  2.主语+以+直接宾语+动词谓语+间接宾语

  3.主语+动词谓语+直接宾语+于+间接宾语

  4.间接宾语+动词谓语+直接宾语

 (三) 双宾语动词及双宾语动词的特性

十四 宾语前置的常见形式和非常见形式

 (一) 宾语前置的常见形式

  1.疑问句的宾语前置

  2.否定句的宾语前置

  3.叙述句的宾语前置

  4.介宾结构的代词宾语前置

 (二) 宾语前置的不常见形式

  1.否定句的否定词置于前置宾语之后

  2.叙述句的双宾语句,间接宾语置于动词谓语之前,直接宾语仍置于动词谓语之后

  3.叙述句宾语和动词谓语间不用结构助词的宾语前置

  4.介宾结构中非代词宾语的宾语前置

后记

附记

主要参考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