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俄汉谚语俗语词典

分享到:

定价:¥25.00

  • 出版时间:2005年04月
  • 页数:375页
  • ISBN:7-100-04160-0
  • 主题词:谚语俗语词典
  • 人气:352

显示全部序言

  本词典主要是为俄语学习者而编写的。作为一份资料,当然,一切从事与俄语有关的工作的人,也都可以参考。
  大家知道,谚语和俗语是民间语言的精华。要学好一个民族的语言,必须掌握其一定数量的谚语和俗语。但是,谚语和俗语数量巨大,要想一一记住,几乎没有可能。因此,我们不得不经常要查词典,这是显而易见的。
  俄罗斯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俄罗斯语言是一种极其丰富的语言,俄语中的谚语和俗语数不胜数。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遇到谚语和俗语,我们求助于谁呢?我们知道,谚语和俗语不同于成语。根据词汇意义和语法关系,许多谚语和俗语都可以理解和翻译出来。其次,可以查俄汉词典和俄语详解词典,这些词典能提供帮助,有些问题就可以解决。第三,如果能找到造诣较深的学者或俄罗斯人咨询,则他们也能解决一部分问题。但是,对广大学习者和工作者而言,最主要的依靠还是查词典。然而,我国至今没有出版过一部俄汉谚语俗语词典。
  是不是没有必要出版一部这样的词典呢?完全不是。目前通过通用语文词典查谚语和俗语的办法至少有三大缺陷:
  第一,通用语文词典所收的谚语和俗语数量有限,而且常常取舍各有不同。有的谚语或俗语这本词典没有收入,而那本词典收入了,这样,就要查两本乃至更多的词典。例如,解放初期较有影响的陈昌浩等编著的《俄华辞典》(国立外文与民族文辞典出版局出版,1951年,莫斯科)没有收入如下谚语或俗语:Бйтая посýда два вéка живëт(破碗耐用);И у стен есть ýши(隔墙有耳);Лбом стены не прошибёшь(胳膊拧不过大腿)。又如,俄语界广泛使用的颇有影响的双语词典、刘泽荣主编的《俄汉大辞典》(商务印书馆,1960年,北京)和黑龙江大学俄语系词典编辑室编辑的《大俄汉词典》(商务印书馆,1985年,北京)以及《大俄汉词典》(修订版)(商务印书馆,2001年,北京),在有关条目中找不到如下谚语或俗语:Хорошá верёвка длйнная,аречь корÓткая(绳宜长,话宜短);及Держй гÓлову в хÓлоде,живÓт в гÓлоде,анÓги в теплé,(头要凉,脚要暖,肚要饥);Без трудá не вынешь рыбку из прудá(不付出劳动,什么事也做不成)。是不是有一本晚期出版的大词典如《大俄汉词典》就够了呢?那也不一定。有一本这样的词典固然不错,它能帮助我们解决不少问题。但是,对谚语和俗语来说,它就不够了。我们知道,《大俄汉词典》是在《俄汉大辞典》的基础上编辑而成的。在谚语和俗语方面,它增收了一批谚语和俗语,如Берегйсь бед,покá их нет(要防患于未然);Молодéц прÓтив овéц,а прÓтив молодцá сам овцá(绵羊面前是好汉,好汉面前是绵羊);Не едйным хлéбом жив человéк(人不是光靠面包活着)。但在增收的同时,它又去掉了一批,如下列谚语或俗语在有关条目中就找不到:Богáтый в бýдни пирýет,а бéдный и в прáздник горюет(富人连平日也花天酒地,穷人连节日也愁眉苦脸);Не дáвши слÓва,крепйсь,а дáвши слÓво,держйсь(未做诺言前,应再三考虑,已做诺言后,则必须做到);На стáрыйхмель хоть воды взлей(事已过去,无法挽回)。因此,在查过《大俄汉词典》之后,再查查《俄汉大辞典》也就不无益处了。其实,这种情况是很正常的,因为它们都是一般的词汇词典,而不是谚语俗词词典。这本词典查不到,你可以到另外的词典中去找。不过,这样一来,查找者就麻烦了。
  第二,在通用语文词典中,谚语和俗语的排列是无序的,查找起来很不方便。各种词汇词典所收入的谚语和俗语,绝大多数都是作为例句列入谚语或俗语中某一词的条目之中的,一般均注明为谚语或俗语,也有不加任何注的,有的则列入习语中。谚语和俗语一般为四五个词,或六七个词,当然也有词数更少或更多的。遇到一个谚语或俗语,我们如何去查找呢?即我们先从哪个词去查找呢?心中无数,靠碰运气。有时也会成功,如谚语:Куй желéзо,покá горячÓ(趁热打铁),我们以《大俄汉词典》为例,在第一个词KOBáTb的条目中便已找到。但是,如果以为都查第一个词就能找到,那就错了,例如,俗语Толкýй больнÓй с подлéкарем(谈不出什么名堂来),我们在查到最后一个词的条目中才找到它的扩展式运用。有人习惯于先查名词、形容词、动词、副词,然后再查连接词、前置词、语气词等等,这有一定道理,有时也能奏效,例如,谚语Чёрного кобеля не отмÓешь добелá(黑狗洗不白),我们(仍以《大俄汉词典》为例)在名词кобéль的条目中即已找到。但是,这也不是什么规律,在谚语Хоть вйдит Óко,да зубнеймёт(可望而不可即)中,我们就不顺利了,要查到хоть才能找到。总而言之,各种通用语文词典,在将其收入的谚语或俗语列入其中哪个词的条目中这一问题上,没有一定的原则,各自为政。即使是两本渊源颇深的词典,在谚语或俗语的介入上,也不完全一样,如谚语Знáет кÓшка,чьёмясо съéла(自知理亏),《俄汉大辞典》将其列入чей的条目中,而《大俄汉词典》则将其列入кÓшка的条目中。有时,同一谚语或俗语,既被列入这个词的条目中,又被列入另一词(甚至更多词)的条目中,例如谚语Цыплят по Óсени считáют(到了秋后鸡雏才能算数),《大俄汉词典》既将其列入по的条目中,又将其列入Óсень的条目中。这种安排,对词典的使用者倒是有点好处,但严格说来,除非必要,此法不可取。因为,词典篇幅有限,它要用有限的篇幅刊载尽可能多的内容,而不需要简单的重复。词典中的东西,一般都应各有所属,一查即得。重复列出谚语和俗语,对使用者来说,害大于利。
  第三,通用语文词典谚语和俗语的缺收率较高,而需查找的谚语或俗语是否收入,在未查过之前无从知晓。一个谚语或俗语,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查遍所有通用语文词典仍无所得,在此情况下,只好求助于俄语详解词典了。但是,在俄语详解词典中一般也不易找到,即使找到,但由于词典对谚语和俗语一般不予解释,也是空欢喜一场。例如,谚语Скрипýчее дéрево два вéка стойт(破罐子经敲),俗语Эх-ма,кабы дéнег тьма(唉,要是有数不清的钱就好了),《俄汉大辞典》和《大俄汉词典》均未收入,最后虽然分别在乌沙科夫主编的《俄语详解辞典》скрипýчий一词和эх一词的条目中找到,但词典对其含义既无解释,当然更无译文。以上两本颇具影响的俄汉词典没有收入的谚语和俗语为数不少。让学习者和工作者花费如此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查找原本就没有收入的谚语和俗语,这是一种巨大的浪费。不仅如此,在查过许多词典之后而一无所得,还会使他们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失落感。当然,作为学习者,特别是工作者,为了解决问题,还应该去查专门词典,或向专家学者请教,但那也不是立马就能得到满意解答的。
  综上所述,即使为了解决以上缺陷,我们也有必要编纂出版一本《俄汉谚语俗语词典》。它的优点是:第一,容量较大;第二,方便查找收录哪些,未收录哪些,一目了然。何况,除此以外,还可以提供许多别的重要信息。
  我从开始学习俄语就对俄语的谚语和俗语甚感兴趣,在数十年的教学、翻译和研究俄语的过程中,断断续续收集到谚语和俗语约2000条,并且很想以此为基础编写一本俄汉谚语俗语词典,供俄语学习者查找和俄语工作者参考。十几年前,我在莫斯科见到В.П.Жýков编著的《俄罗斯谚语和俗语词典》。在深入学习和研究之后,我深受启发和鼓舞,觉得编一本《俄汉谚语俗语词典》是有意义的。于是,我决心投入较多的时间和力,为后来者尽一点微薄之力。经过数年的努力,这本词典终于编成,这就是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本《俄汉谚语俗语词典》。
  在本词典即将和读者见面之际,我有几个问题需要加以说明。
  第一,本词典收入谚语和俗语作为条目的原则。什么是谚语,什么是俗语,它们的区别何在?这个问题至今没有定论,特别表现在实践中。我不想在此作理论上的探讨,只想作个简单的介绍,以便读者有个一般的了解。
  根据俄语各种著作,一般认为:谚语是形式上通常有韵律,内容上有形象、有教诫的简短的名句,而俗语则是约定俗成的,通常有形象、有寓意的,不是一个完整句子的习用语,它和谚语的区别在于它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例如,Что посéешь,то и пожнёшь(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谚语(见乌沙科夫主编《俄语详解辞典》条目пожáть²),而Из огня да впÓлымя(才出龙潭,又人虎穴)是俗语(同上,见条目огÓнь)。但是,话虽如此说,而同一谚语或俗语,你注谚语我注俗语,或你注俗语我注谚语的例子为数不少。例如,Сединá в бÓроду,а бес в ребрÓ(人老心不老)《俄语详解辞典》注为谚语(见条目сединá),而《俄汉大辞典》则注为俗语(见条目бес)。又如,Покá гром не грянет,мужйк не перекрéстится(平时不烧临时抱佛脚)《俄语详解辞典》注为俗语(见条目гром),而《大俄汉词典》则注为谚语(见条目гром)。有时,同一谚语或俗语,在同一本词典中,在这一词的条目中注为谚语,而在另一词的条目中又注为俗语。例加,ЯзыкÓм болтáй,а рукáм вÓли не давáй(动口不动手)在《俄语详解辞典》中,既注为谚语(见条目рукá),又注为俗语(见条目язык)。又如,Берегй честь с мÓлоду(从少年时起就要珍重人格)和Брань на воротý невйснет(骂语留不长,何必挂心上),前者在《俄汉大辞典》中,既注为谚语(见条目берéчь),又注为俗语(见条目честь),后者在《大俄汉词典》(修订版)中,也是既注为谚语(见条目вÓрот),又注为俗语(见条目вйснуть)。还有一种情况,为数也不少,即一本词典将其注为谚语或(特别是)俗语,而另一本词典则将其归入习语中。例如,Два сапогá пáра(半斤八两),《俄语详解辞典》将其注为谚语(见条目пáра),而《大俄汉词典》则将其列入习语中(见条目пáра)。又如Дáлыше éхать нéкуда(悬崖勒马),《俄语详解辞典》将其注为俗语(见条目éхать),而《俄汉大辞典》和《大俄汉词典》则均将其列入习语中(分别见条目éхать和дальше)。再如,Кружйться,как бéлка в колесé(无谓地忙碌),《俄汉大辞典》将其注为俗语(见条目колесÓ),而《俄语详解辞典》则将其列入习语中(见条目колесÓ);Брать быкá за рогá(擒贼先擒王),《俄汉大辞典》将其注为谚语,而《大俄汉词典》则将其列入习语中(分别见条目брать)。同一本词典将同一个谚语或俗语在一个词的条目中注为谚语或俗语,在另一个词的条目中又将其归入习语中的情况也能见到。例如,Бýдет и на нáшей ýлице прáздник(我们也会有扬眉吐气的日子),《大俄汉词典》(修订版)在н²的条目中将其注为俗语,而在прáздник的条目中则将其归入习语中;Мал золотнйк,да дÓрог(东西小,价钱贵),《俄汉大辞典》在золотнйк的条目中将其注为俗语,而在мáлый¹的条目中则将其归入习语中,另外又补注其为谚语。将谚语和俗语归人习语是可以的,因为习语包括的范围广,但《俄语详解辞典》和《俄汉大辞典》在将其归入习语后,有时仍加注其为谚语或俗语,而有些词典则不另外加注。
  在谚语和俗语的界定及其区别的问题上,不一致、不协调的情况还有,这里就不赘述了。应该说,大多数谚语和俗语(特别是谚语)还是可以用上面提到的一般看法来确定和区分的,不能因为有了一些不同的理解就觉得这里的问题一团糟。例如Конь о четырёх ногáх,да спотыкáется(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分别见《俄语详解辞典》条目спотыкáться、《俄汉大辞典》条目о²和《大俄汉词典》(修订版)条目о¹),Пýганая (стрéляная) ворÓна кустá бойтся(惊弓之鸟,草木皆兵)(分别见《俄语详解辞典》条目пýганый、《俄汉大辞典》条目ворÓна和《大俄汉词典》(修订版)条目стрéляный),Дальние прÓводы—лйшние слёзы(送君千里,终有一别)(分别见以上三种词典的条目прÓводы),在以上三种大词典中均注为谚语。又如,Ко всякой бÓчке затычка(什么桶口都能塞)(分别见以上三种词典的条目затычка),Комáр нÓса не подтÓчит(无懈可击)(分别见以上三种词典的条目комáр),На всякую потрéбу не напасёшься(各种需要无法一一满足)(分别见以上三种词典的条目потрéба),在以上三种词典中均注为俗语。
  之所以提到这个问题,是因为它与本词典的编写原则有关,即什么样的谚语和俗语收入本词典,什么样的谚语和俗语不予收入。鉴于以上所述目前尚无理论上的统一观点,实践中的夹注颇不一致,以及俄罗斯人在书写和交往中也并不十分讲究是谚语还是俗语,为了不给广大读者带来麻烦和便于提供更多资料,凡是以上三种词典中有一种词典注明为谚语或俗语者,本词典便将其收入,三种词典均未明确注出其为谚语或俗语者,则不予收入。
  此外,从俄罗斯和我国正式出版的书报杂志中收集到的语句,注明或说明其为谚语或俗语的,也均予收入。不是谚语或俗语,或汉译俄的语句则均不收入,如Счастлйвые часÓв не наблюдáют(幸福的人们不看钟)(此为箴言,源自格里鲍耶陀夫的《聪明误》),ДорÓга в тысячу миль начинáется с одногÓ шáг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此为汉译俄)。
  第二,结构。本词典将以分项说明的形式诠释每一个谚语和俗语。具体为:1.直义:只要可能,每一个谚语和俗语都将给以直义的解释,以便学习者易于理解和记忆;2.释义: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从不同角度和以不同方式对谚语和俗语进行解说;3.比较:在有可比较的其他谚语和俗语时,将其列入,以便进行对比,加深理解,扩大知识面;4.用法:在可能和必要的情况下,说明运用条件,这对掌握和准确运用该谚语或俗语十分重要;5.参考译文:同一谚语或俗语,在不同的上下文中,译出来很可能不一样,本词典将尽可能收入不同的译文,供读者参考和选用;6.例句:语言环境是对寓于其中的谚语或俗语的最好的使用说明,因此只要可能,奉词典均引用例句;7.例句译文:为了使读者了解例句的内容,本词典提供例句的译文,但译文一般只求正确与通顺;8.出处:极少数谚语或俗语,源于文艺作品、其他民族语言或其他国家,也注明备查;9.变式:俄语词序较灵活,使用替代词的情况也时有所见,这就给查找者带来了麻烦,本词典只能将其中最常用的一种形式作为条目,而将其他形式(包括带有古旧词、方言和不同语法结构的形式)列入该条目的变式中。以上九项,并非每个谚语和俗语项项齐全,设不设某一项,决定于两个因素:1.有无资料;2.有无必要与可能。此外,附带在此说明一下:本词典中的各项内容,或直接或间接均有所源,并非个人杜撰。
  第三,现状和愿望。本词典不是一本完美的《俄汉谚语俗语词典》。但是,它含量较大、比较易于查找、大多数条目都有充分解释和说明、可以减少读者许多麻烦和使读者得到不少信息。当然,它的不完善之处也是显而易见的。譬如,词典里并非每一个谚语和俗语都配有例句(没有合适例句,只得暂付阙如)。不过,一本完美的俄汉词典的出现,需要具备许多前提条件:它必须要有数量巨大的人群对该语言的长期的使用,要有经验的积累和时间的过滤,要有甘于寂寞的一批严谨的专家学者的收集和整理,等等。一本完美的俄汉谚语俗语词典,不是两三代人能够编成的,甚至需要更多的时间。而且,即使当时是完美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又可能变得不完美,需要修订和增删。因此,完美是相对的,但也是我们永远要追求的理想。俄罗斯语言曾经在我国较广大的人群中被学习和使用,现在学习和使用该语言的人群仍具相当规模,我们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我们的许多经验已经过时间的考验,我们已有了一批埋头苦干的专家和学者,因此,一部较好的《俄汉谚语俗语词典》是可以期待的。目前,在鲜见同类词典的情况下,这本《俄汉谚语俗语词典》如果能在这一漫长的过程中起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做点添砖加瓦的工作,那我就感到遂了自己的一份心愿了。
  在本词典编写和出版的过程中,曾得到下列同志和朋友的帮助和支持: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雷启志副教授曾帮助整理部分原始材料,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先后来我校工作的外籍教师Маржáн Мýсина,Шéвелёва Светлáна,Шепелева Áнна Сергéевна曾帮助解决一些疑难问题,郑州大学高丹盈教授、李利民教授、王锋教授和商务印书馆外语室编辑王立新同志在出版方面曾给予大力支持,在此,我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编  者
                             2004年9月

显示全部目 录


凡例
俄文字母表
<STRONG>
正文</STRONG>

条目索引
主要参考书目
例句来源书目
例句译文参考书目(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