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中国资本市场预期

分享到:

定价:¥21.00

  • 出版时间:2005年11月
  • 页数:387页
  • ISBN:7-100-04424-3
  • 主题词:中国资本市场预期
  • 人气:124

显示全部序言

  预期作为一种心理行为倾向,已广泛地存在于我们的经济生活之中并对整个社会生活,甚至政治活动产生着深刻的影响。正确的预期有利于社会经济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在某些情况下,它甚至还是经济建设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经济学界越来越重视对人类心理预期与行为的研究,在这方面,一些西方国家走在了前列。这些西方国家不仅有发达的货币信用体系,而且有完善的资本市场。预期心理因素等对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完善的作用和影响是普遍存在着的。一些西方经济学家探讨过资本市场上的预期问题。它们获得了完整的理性预期理论认识,建立了一些资本市场的预期模型,总结了资本市场预期发展的规律,有大量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它们的资本市场预期理论能否运用于中国资本市场预期问题的研究,存在着一个本土化、中国化的问题。对于不完全是在此背景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国资本市场来说,只能结合中国资本市场预期模型,才能形成有中国特色的预期理论学派,才能提出切合货币信用体系不发达、资本市场发展时间短这一现状的中国资本市场预期问题的解决对策和办法。

  对于资本市场,我一直关注这一领域的研究。江世银博士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到西南财经大学作博士后研究前曾在《经济研究》(2000)上发表过“论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消费信贷市场”、在《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1)上发表过“预期对我国消费信贷的影响”,已经获得了有关预期的基本认识。他原本是打算研究中国预期问题的,包括预期收入、预期支出、通货膨胀(紧缩)预期、消费信贷预期、资本市场预期等,不用说,题目是够大的。后来,我要求他逐步缩小题目,仅研究上述某个方面就足够了。他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已有的研究基础,最终落实到迄今为止国内外还没有进行过系统研究的《中国资本市场预期》这一颇有意义的题目上来。中国资本市场是一个不确定的、风险和信息不对称的市场,因而是一个充满预期因素作用和影响的市场。当然,题目越小,难度也就越大。我也要求他将预期和博弈结合起来进行深入的研究,得出了预期行为在本质上也是一种博弈行为的初步认识。

  《中国资本市场预期》一书立足于理论前沿和实际需要,提出了一个中国资本市场预期问题研究和分析的基本框架,不仅是国内第一部比较系统地概述这方面理论进展和争论的学术成果,而且还是具有独创性的学术专著。其主要特点是:它不是把预期理论作为一种经济学流派加以论述,而是把它作为一种新经济心理投资问题来考察。通读全书,有以下特色:

  第一,重大的研究意义。该书针对目前中国资本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预期问题,选题很有实际意义和现实针对性,研究成果对中国资本市场现阶段解决消极预期问题、发挥积极预期作用具有一定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参考价值。它突破了传统资本市场理论和预期理论简单地以理性化构建市场的思想,以心理学对资本市场投资决策心理的研究成果为依据,详细地研究了不同的心理预期对投资者行为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充分考虑了市场因素与人的心理因素的作用,为人们更好地研究中国资本市场预期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使人们对资本市场的研究更贴近实际。

  第二,多学科的综合研究。该书运用理论经济学、数量经济学、金融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对中国资本市场预期问题进行了研究。针对人们对中国资本市场预期问题的认识和实践,国内还没有建立起适合中国资本市场预期问题的数学模型以及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资本市场预期的理论与方法还没有全面系统地被我国投资者们所掌握的现实情况,该书试图从理论经济学、数量经济学、金融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进行综合分析,从理论上对它们的理论观点、主要模型、分析方法运用于中国资本市场预期的特征、作用和影响进行研究,由此提出切合中国实际的解决对策。

  第三,清晰的探索思路。资本市场中的预期问题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学术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资本市场的投机预期、宏观经济政策与个体预期以及预期的形成机理等方面,但国内对资本市场不确定性预期行为的系统研究还不多见。在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实践中,理论界对中国资本市场难以理想发展的原因进行了种种探索,获得了许多共识,但却都忽视了预期收益不确定性对资本市场的作用和影响。通读该书可以看出,它是沿着信息、不确定性和风险这条主线层层进行分析的。

  第四,众多数学模型的建立。预期本身是一种心理现象,难以直接进行量度。特别是要对中国资本市场投资的预期收益、不确定性预期、风险预期建立数学模型、进行量化研究是有相当困难的。该书借鉴西方资本市场预期收益数学模型,结合中国资本市场预期问题的实际,初步建立了中国资本市场预期收益的数学模型,包括支付信息成本后产生的预期收益模型、预期收益函数模型、不确定性状态下的投资预期收益模型、具有风险状态下的预期收益模型、证券投资组合的预期收益模型、均衡的预期收益模型、投资者预期收益贴现模型和债券投资预期收益模型等。众多的模型是在不同投资约束条件下的函数关系。它们基本上反映了中国资本市场预期问题的实际,为切实提出解决对策提供了基本的科学依据。该书的创新正是体现在不同投资约束条件下的众多数学模型的建立和分析。

  由于中国资本市场存在的时间不长,资料不是很多,许多中国资本市场预期现象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包括研究视角、研究内容、研究方法都应该作出有中国特色的研究来。例如,该书仅是推出孔明预期这一概念,但并没有结合实际进行中国资本市场孔明预期分析;又如,政府对中国资本市场的行政干预会对投资者的预期产生什么作用和影响;中国投资者心理预期与西方投资者有哪些不同;从一个相对封闭的资本市场向一个相对开放的资本市场过渡的时期,投资者的预期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国际资本市场预期的传导机制过程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下投资者对西方资本市场预期理论的理解与困惑;等等。这些都是很值得深入、系统研究的重要课题。我相信有兴趣的人们会获得这些深刻认识的。


                       刘 锡 良

                      2005年2月15日

显示全部后记

  做学问,并非是我的专攻。我本是一个教书匠。回想起过去一周中有三四个整天站讲台时,我做梦也没想到今天会将主要精力放在做学问上,这就是说把过去附带的职业作为主业了。在外面世界很精彩的今天,要想真地学点和写点东西,是很需要有点坐冷板凳精神的。自1991年首次发表论文以来,我一发不可收拾。冷板凳坐了十多年,今天终有一点小小的收获:除了完成我个人独立写作的这第三部专著外,还在《经济研究》等报刊上发表了100余篇学术论文;有的成果被国务院研究室摘成《研究报告》上报党中央、国务院并送有关部门供决策参考,还获得了省部级奖。与同龄人相比,这是算不了什么的,我也是有自知之明的。这只不过能证明我除了当教书匠外还能写一点东西。但是,这对于起点低、又不聪明的我来说,一边要完成四川省委党校的教学科研任务,一边要通过博士后研究的各项考核,我已经是拿出吃奶的力气了。我还能做什么呢?

  我思考着。面对问题与困境的我迎着困难而半路出家,从事金融学学习和研究了。我在研究自己已有一定基础的区域经济学的同时,又将金融学作为博士后阶段主要研究方向,完全是因为自己想尝试、想进入新的世界、进行一种新的研究。西南财经大学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一流的学术氛围,我所在的中国金融研究中心博士后流动站更是一个积极、求实的团体。我的合作导师刘锡良教授把我带入了新的世界,他的思想和人格在我的学术中留下了终身的烙印。摆在读者眼前的这部书稿是我进入西南财经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的阶段性成果之一,是对中国资本市场预期问题研究的一些学术心得体会的归纳和总结。我已记不清有多少个日子的挑灯夜战、奋笔疾书了,童年生存的艰辛锤炼了我今天顽强的进取意志。我更记不清有多少次得到合作导师刘锡良教授的无私指点了。本书能够得以顺利完成,主要归功于他的指导。是他将我引入这一领域,也是他指导我将预期和博弈结合起来进行深入的研究,得出了预期行为在本质上也是一种博弈行为的初步认识。他还直接提供了一些参考资料。刘老师不仅在学术上对我悉心指导,而且在思想上、生活上等方面也给了我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帮助。他严谨的治学态度,求实求真的工作作风和为人师表的高尚风范给了我许多的启迪和教诲,这将使我终生受益。从他那里,不仅获得的是知识和学问,而且学到了许多为人的道理和进取精神。在此,我深表敬意和感谢。

  博士后流动工作站的李晓渝博士、蒋南平博士和陈林生博士等刻苦钻研的精神时常激励着我。我们之间的每一次交流对我都是一次深深的启迪。这段时间的友谊将成为我一生的精神财富和支撑。我还受到众多的同行研究者如全国社保基金会的黄毅博士、上海期货交易所的曾欣博士、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的博士后杜金沛博士、西南交通大学的严冰博士、四川师范大学的赵万江博士等经济学研究气息的感染,这使我难以忘怀。在这里对他们也表示感谢。

  我也要感谢西南财经大学校长王裕国教授、副校长赵德武教授及其科研处处长许德昌教授、博士后流动站的明海峰同志、申云燕同志、白小平同志、谢波同志、王海涛同志、组织人事部的负责同志和其他老师们,感谢他们对我学习和研究的关心、支持、帮助和指导。中国金融研究中心的曾康霖教授、陈野华教授对本问题研究的启发是很重要的,可以说起到了指点迷津的作用。曾康霖教授、刘锡良教授、陈野华教授、中央财经大学校长王广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财金学院院长陈雨露教授在百忙中参加了评阅,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评价。感谢他们对我学习和研究的启迪。感谢西南财经大学学术专著出版基金和中国博士后科学研究基金(编号:2002 032206)的资助。可以说,没有他们的大力支持和热情帮助,就不可能有我今天研究报告的完成以及本书的问世。现在我把它奉献给大家,希望得到各位师长、同行和广大读者朋友的指正。谨将此书献给我的合作导师及其他关心和帮助过我的老师、领导和朋友们。

  最后,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妻子李长咏,她不仅一边上班,一边读区域经济学研究生,而且是她承担了家务及教养女儿江泽晟的重任。更可贵的是:她多年来对我的支持和帮助不仅仅体现在生活和家庭方面,更在于对我事业的支持和理解。她全身心地扶助我,才使我有充沛的精力和足够的时间完成这部书的写作。“绿叶”扶“红花”,“绿叶”的劳作与艰辛,有谁知晓?

  虽然笔者在大胆的探索和研究中,对西方资本市场预期问题的学习和研究不遗余力,对新命题、新模型、新观点和新方法的提出斟酌再三,但由于本人才疏学浅,水平有限,加之受到研究时间的限制,特别是受功底不足的影响,书中不慎和错误之处肯定不少,这一课题实在太深,越研究发现问题越多,越需要深入探究。恳请同行专家、学者、读者不吝赐教,斧正谬误。


                        江 世 银

                2004年6月于西南财经大学博士后公寓

显示全部作者简介

  江世银,1965年生,四川泸县人。获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曾在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从事金融学博士后研究工作。现为中共四川省委党校教授、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博士后流动站金融学博士后。

  已在《经济研究》、《经济学动态》、《金融研究》、《财贸经济》、《中央财经大学学报》和《光明日报》等60多种报刊杂志上发表论文100余篇(核心期刊占2/3以上),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10篇,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论点摘编。已公开出版个人学术专著3部,主编、合著专著、教材10多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省部级重点等课题研究5项,第一主研和参加国家软科学、国家社科基金等课题研究10多项。《关于我国消费信贷发展缓慢的原因及政策建议》被国务院研究室以《研究报告》形式上报党中央、国务院,并送有关部门供决策参考。获省部级奖2项、其他奖10余项。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本书立足于理论前沿和实际需要,提出了一个中国资本市场预期问题研究和分析的基本框架,沿着信息、不确定性、风险这个思路建立了众多的数理研究模型,并由此展开了分析。针对当代中国资本市场预期问题的现状、预期理论与中国资本市场实践所面临的问题,运用了多学科综合研究的方法,吸取了现代西方理性预期与资本市场结合研究的最新成果,对中国资本市场预期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探索,得出了一系列重要结论。

显示全部目 录

导论

  1.问题的提出及本书的研究意义

  2.国内外学者对资本市场预期问题的研究现状综述

  3.本书的研究框架和主要内容

  4.本书的主要研究方法

  5.本书研究的难点、创新之处和不足

1.基本概念界定

  1.1 资本市场

  1.2 预期

  1.3 信息

  1.4 不确定性

  1.5 风险

  1.6 其他

2.资本市场预期理论:文献回顾与评论

  2.1 西方经济学者对资本市场预期理论的研究

  2.2 我国经济学者对资本市场预期理论的研究

  2.3 各种不同的资本市场预期理论

  2.4 简要的评述

  2.5 前人研究的启示和意义

3.预期问题的一般理论分析

  3.1 预期的产生及其发展

  3.2 预期的种类和发展阶段

  3.3 预期的传导机制和调整

  3.4 预期对经济运行影响的性质

  3.5 预期的特征

  3.6 预期作用的测定方法

  3.7 预期心理

  3.8 预期行为的本质是一种博弈行为

  3.9 影响预期作用发挥的因素

4.资本市场与预期的关系分析

  4.1 资本市场预期的普遍性

  4.2 预期作用于资本市场投资需求的传导机制分析

  4.3 预期与资本市场投资供求变动分析

  4.4 预期收益弹性概念

  4.5 预期收益率与实际收益率

  4.6 资本市场的风险与预期

  4.7 影响资本市场价格预期和投资收益预期变化的因素

  4.8 预期收益的实质

5.预期对中国资本市场的作用和影响

  5.1 充满预期因素作用和影响的中国资本市场

  5.2 融资杠杆变化和暗含的现金流量变化对预期收益的作用和影响

  5.3 中国资本市场效率与预期的关系

  5.4 有效的股票市场与股票投资的预期收益

  5.5 投资收益预期与风险预期对资本市场投资需求的影响

  5.6 乐观与悲观情绪的心理预期对中国资本市场价格的影响

  5.7 预期对居民储蓄转化为资本市场投资的作用和影响

  5.8 预期对中国资本市场作用和影响的检验

6.中国资本市场预期问题的表现

  6.1 资本市场投资

  6.2 投资预期

  6.3 投资膨胀预期和投资紧缩预期

  6.4 中国资本市场预期形成的阶段

  6.5 中国资本市场预期的特征

  6.6 中国资本市场预期存在的问题

  6.7 由信息、不确定性和风险引起的资本市场预期问题表现

7.中国资本市场投资预期收益模型的建立

  7.1 资本市场预期价格

  7.2 预期的学习成本

  7.3 不同信息条件下的投资预期收益及支付信息成本后产生的预期收益模型

  7.4 不确定性状态下的投资预期收益模型

  7.5 存在风险条件下的投资预期收益模型

  7.6 资本市场证券投资组合的预期收益模型

  7.7 均衡的预期收益率模型

  7.8 债券投资的预期收益模型

  7.9 投资者预期收益贴现模型

8.解决中国资本市场预期问题的对策

  8.1 提供和保证充分的信息,发挥投资预期的积极作用

  8.2 减少投资者对资本市场投资不确定性的预期

  8.3 减少投资者对资本市场投资风险的预期

  8.4 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增强投资者对经济景气和股票价格指数的乐观预期

  8.5 引导投资者树立正确投资理念,发挥股市的财富效应,变紧缩投资预期为扩张投资预期

  8.6 充分发挥预期的作用,努力实现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效应

  8.7 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和体系,减少流动性偏好,引导投资者形成正确的体制变迁预期

  8.8 切实作好预期的正面宣传和引导

9.结束语

  9.1 重要结论

  9.2 尚待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