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公平竞争制度选择

分享到:

定价:¥40.00

  • 著者:811 
  • 出版时间:2006年01月本印时间:2006年01月
  • 版次:1印次:1页数:462页
  • 开本:16册数:1
  • ISBN:7-100-04752-8/F•594
  • 主题词:公平竞争制度选择
  • 人气:128

显示全部序言

序 一
  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历史阶段。十四大确定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十六大把本世纪头二十年作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十六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按照树立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的要求,明确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任务。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首次提出了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的概念,强调要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努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把建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这一系列重大决策,为我国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确立了根本指导原则,指明了正确前进方向。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国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丰硕成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美好的发展前景,但实现本世纪头二十年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奋斗目标,仍然任重道远,还需倍加努力。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市场体系,健全宏观经济调控体系,严格市场运行规则,需要我们从制度建设和实施机制等方面进行不懈的探索和实践,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适应市场经济运行的需要,系统构建公平竞争制度。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竞争机制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运行机制。因为实行市场经济必须遵循商品生产的价值规律,才能实现对社会经济资源最有效、最合理的配置,而价值规律这种调节资源和经济活动的作用是通过竞争来实现的。只有竞争,企业才有压力和动力,才能自觉按照供求关系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竞争是市场活动的核心,支配着每一个经营者。利用竞争机制实现企业的优胜劣汰、实现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是我们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目的所在。
  然而竞争并不总是正常地发挥作用的。在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进程中,制假售假、商业诋毁、虚假宣传、行业垄断等不正当竞争行为时有发生,如不有效加以制止和规范,势必导致竞争规则的破坏、竞争机制的失调,最终造成市场秩序紊乱,阻碍经济健康发展。公平竞争是经济效率之源,制度公平是社会公正之需,只有公平的竞争,才是合理的竞争,才是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竞争。因此,系统构建公平竞争制度,依法制止不正当竞争,有效保护公平竞争,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一项重要任务。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四大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以来,适应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我国的竞争立法和执法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主要表现在:一是公平竞争的法律制度逐步健全。1993年全国人大审议通过了《反不正当竞争法》,标志着我国的公平竞争法律制度初步确立。同时,我国《商标法》、《广告法》、《产品质量法》等法律也对制止不正当竞争作出了相关规定。与《反不正当竞争法》配套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行政规章也陆续出台。这表明,我国的竞争立法取得积极进展,公平竞争法律制度正在逐步健全。二是全社会的竞争意识逐步增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参与竞争、鼓励竞争、保护竞争的意识,遵守市场规则的意识不断增强,特别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积极稳步推进,有利于公平竞争的社会环境正在逐步形成。三是公平竞争的实施机制逐步强化,促进公平竞争的行政执法机制、司法裁决机制、行业自律机制、舆论监督机制日益加强,为保障公平竞争法律制度的实施,有效制止不正当竞争,保护公平竞争,发挥了重要作用。以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为例,作为《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行政主管机关,十余年来,为制止垄断和不正当竞争、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作了大量的工作,积极发挥了职能作用。1993年12月至2005年6月,全国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共查处各类不正当竞争案件26万件,案值199亿元。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相比,我国保护公平竞争的工作还有不少距离,法律制度还需要不断完善,监管执法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必须把构建公平竞争法律制度和强化实施机制作为一项长期任务,贯穿于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全过程,高度重视,常抓不懈。
  《公平竞争制度选择》一书,在综合经济学竞争理论和法学竞争法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比较分析、实证分析等方法,科学分析了我国公平竞争制度的发展历程、工作成果、存在的不足及其成因;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出发,就健全我国公平竞争制度提出了系统的、有见地的政策建议,对于我们从事公平竞争制度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本书作者系广东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副局长,长期从事竞争执法实务工作,对竞争制度建设有着比较深刻的体会和成熟的思考。本书是他在经济学博士论文的基础上充实完善而成的,仅以此文代序,对他表示祝贺。

                                                                    王众孚
                                                    二〇〇五年十月十八日

显示全部后记

  公平竞争是经济效率之源,制度公平是社会公正所必须。因此,公平竞争制度的选择是人文社会科学的传统核心命题。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双重冲击的大背景下,讨论经济社会转型进入关键期的中国公平竞争制度选择问题显得尤为迫切。公平竞争制度是一个跨领域的制度体系,其选择构建必须发挥包括国家、政府、企业、组织和个人在内的各类主体的作用,综合考虑生产力发展水平、文化传统、宪政秩序、国际因素等环境条件,实现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及其实施机制的结构均衡,才能科学有效地完成。本项研究在综合经济学竞争理论和法学竞争法研究等多学科既有成果的基础上,运用交易成本分析、供求均衡分析、成本收益比较分析、比较分析、实证分析、语义分析等多种分析方法,研究公平竞争制度需求、供给与均衡的客观规律,并在此基础上,试图构建一个适合中国国情的公平竞争制度选择结构和制度体系。中国丰富的制度变迁资源和国际竞争环境的变化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现实的土壤。
  本书是在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改完成的。我的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原财贸所所长杨圣明教授对论文的选题和写作给予了精心的指导,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不仅提出了博士论文的选题与内容要有理论性、前瞻性和实践性的要求,而且明确提出了论文的研究方法与总体框架;在论文初稿完成后和答辩阶段,他又审阅了论文,并提出了有价值的修改意见。论文得到答辩委员会陈家勤、赵瑾、余敏友、陈广汉、谢石松教授的充分肯定和帮助,在修改成书阶段,充分吸纳了上述专家的建议。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广东省工商局吕成贤局长和其他领导提供了良好的研究条件和帮助。江忠于、廖俊君、陈玺、曹阳、刘敏、梁卫真以及袁志强、张志云、陈涛、吕国文等同志给予了大量的帮助,特别是江忠于、廖俊君二位同志作了很多的具体工作。北京市WTO研究中心刘英奎博士、国家工商总局原市场司司长张经、公平交易局曹红英同志对论文的写作给予了指导和帮助。商务印书馆常绍民主任为本书的顺利出版作了大量的工作。可以说,没有他们的真诚帮助,要完成本书是不可想像的。在此,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也向在攻读博士学位和本书写作过程中给予我支持和关爱的父母、妻子和女儿表示感谢。
  中共中央委员、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王众孚局长,我的博士导师杨圣明教授欣然为本书作序,既作了充分的肯定,又提出了殷切的希望,表现了他们培育、爱护、提携后进的拳拳之心,谨致以深深的谢意和诚挚的祝福。
  就在本书即将付梓之际,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订“十一五”规划的建议,突出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从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等方面规划和谐社会。和谐社会建设这个宏大命题,已逐步从初步破题进入操作、实践的新阶段。公平竞争制度建设是均衡公平与效率关系,实现机会公平、过程公平、结果公平,从而达到社会和谐的重要的基本经济制度。因此,《公平竞争制度选择》课题的研究与其说结束了,不如说才刚刚开始,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公平竞争制度的选择之路还很漫长……
                                                                 
                                                                   彭海斌
                                      二〇〇五年十月十三日于广州

显示全部作者简介

  彭海斌,1961年生,湖北麻城人,武汉大学学士、硕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博士,1996年9月至1997年9月赴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进修。主要从事竞争制度理论研究和竞争执法实务工作,现任广东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副局长。著有《竞争与公平交易的法律监控——澳大利亚的经验与启示》等著作,发表“竞争法转致适用与法律竞合评析”等论文多篇。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公平竞争制度研究是当前经济学界的前沿课题,也是转型中国亟待解决的重大实践课题。本书在系统梳理国内外竞争理论和制度理论基础上,构建了公平竞争制度选择的理论分析框架,深刻分析了各种制度主体在公平竞争制度需求、供给以及均衡方面的特性和规律,凸显了制度体系中非政府主体、非正式制度和实施机制的功能价值。在全球化和新知识经济视野下,本书系统总结了中国竞争制度的现状,分析论证了制度选择的原则、路径、模式,提出了构建我国公平竞争制度体系的政策性建议。

显示全部目 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基本思路和结构安排
 第三节 主要研究方法
 第四节 主要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公平竞争制度的理论框架
 第一节 公平竞争制度的概念基础
  一、制度
  二、竞争
  三、公平
  四、概念相关性和“公平竞争制度”
 第二节 公平竞争制度选择的理论回顾
  一、竞争理论的制度意义
  二、制度选择理论
 第三节 公平竞争制度选择的分析框架
  一、选择的主体
  二、选择的环境
  三、选择的内容
  四、选择的机理
第三章 公平竞争制度需求
 第一节 公平竞争制度需求的内涵及结构
  一、公平竞争制度需求的内涵
  二、公平竞争制度的功能
  三、公平竞争制度需求结构
 第二节 影响公平竞争制度需求的因素
  一、公平竞争制度需求主体
  二、影响公平竞争制度需求的因素
 第三节 公平竞争制度需求反应机制及模型分析
  一、公平竞争制度需求的外在表现
  二、公平竞争制度需求反应机制
  三、公平竞争制度需求变量及模型分析
第四章 公平竞争制度供给
 第一节 公平竞争制度供给的内涵与特征
  一、公平竞争制度供给的内涵
  二、公平竞争制度供给的动因与意义
  三、公平竞争制度供给的特点
  四、公平竞争制度供给结构
 第二节 公平竞争制度供给
  一、公平竞争制度供给主体
  二、影响公平竞争制度供给的因素
 第三节 公平竞争制度供给过程及机理分析
  一、公平竞争制度供给过程
  二、影响公平竞争制度供给的变量及相关关系
  三、公平竞争制度的生命周期
第五章 公平竞争制度供求均衡
 第一节 公平竞争制度供求均衡的基本内涵和特征
  一、基本内涵
  二、公平竞争制度供求均衡的特征
  三、公平竞争制度供求均衡的外在表现形式及理论价值
 第二节 公平竞争制度供求均衡的实现
  一、图示的简要说明
  二、公平竞争制度供求与环境的交互影响
  三、公平竞争制度本体的结构均衡分析
  四、公平竞争制度供求均衡的内在机理分析
  五、公平竞争制度社会效果及供求互动演进方式
第六章 公平竞争制度比较分析
 第一节 传统市场经济国家竞争制度选择比较
  一、英国
  二、美国
  三、德国
  四、澳大利亚
 第二节 转型(转轨)经济国家竞争制度比较
  一、韩国(转型国家)竞争制度比较
  二、俄罗斯(转轨国家)竞争制度比较
 第三节 欧盟竞争制度简要比较
  一、欧盟竞争制度进程
  二、欧盟竞争法律制度的内容、实施与特点
  三、欧盟知识产权竞争制度比较
 第四节 主要启示
第七章 全球化、WTO与公平竞争制度选择
 第一节 全球化、WTO与公平竞争制度
  一、全球化与竞争制度
  二、WTO与竞争制度
  三、竞争制度国际协调的阶段性成果及其相对性
 第二节 WTO框架下货物贸易领域的竞争制度
  一、国民待遇原则
  二、反倾销协定(ADA)
  三、补贴与反补贴协定
 第三节 WTO框架下服务贸易领域的竞争规则
  一、一般原则性规定
  二、金融服务的相关具体规定
  三、对电信行业垄断经营者的具体规定
 第四节 知识经济与公平竞争制度的国际协调
  一、知识经济与竞争制度的关联性
  二、知识产权与公平竞争制度的国际协调
  三、TRIPs协议的主要竞争规则
 第五节 主要启示
第八章 我国公平竞争制度实证分析
 第一节 新中国公平竞争制度变迁的历程及现状
  一、新中国公平竞争制度变迁历程回顾
  二、我国公平竞争制度现状
 第二节 我国公平竞争制度运行效果——市场竞争现状及其评价
  一、对我国市场竞争现状的实证考察
  二、三个典型案例的实证研究
 第三节 我国现行公平竞争制度失衡的内涵及表现
  一、我国公平竞争制度失衡的基本内涵
  二、我国公平竞争制度失衡的表现
 第四节 我国公平竞争制度失衡的成因分析
  一、我国公平竞争制度失衡的需求成因
  二、我国公平竞争制度失衡的供给原因
  三、我国公平竞争制度失衡的供求互动原因
  四、我国公平竞争制度失衡的其他原因
第九章 我国公平竞争制度的选择与构建
 第一节 公平竞争制度选择的环境与动态均衡
  一、我国公平竞争制度选择的推进因素
  二、我国公平竞争制度选择的约束条件和考量要素
  三、组合选择路径安排,实现制度选择与环境变化的动态均衡
 第二节 公平竞争制度的系统构建与功能均衡
  一、把握时机,确立制度选择系统构建原则
  二、确立目标模式和保护对象,保障制度间的功能均衡
 第三节 公平竞争制度主体与供求均衡
  一、遵循制度供需规律,构建和完善制度供求的制度与机制
  二、发挥各种主体的功能作用,实现制度供求均衡
 第四节 公平竞争制度体系完善与结构均衡
  一、完善以政府管理体制为核心的宪法秩序
  二、完善以《反垄断法》为核心的竞争法律制度
  三、完善以信用体系为核心的公平竞争非正式制度
  四、完善以执行机制为核心的实施机制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