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宋代特殊群体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史学文库

分享到:

定价:¥23.00

  • 著者:4093 
  • 出版时间:2006年08月本印时间:2006年08月
  • 版次:1印次:1页数:420页
  • 开本:32册数:1
  • ISBN:7-100-04964-4
  • 主题词:宋代特殊群体研究
  • 人气:177

显示全部序言

    笔者之于学术,无非是从事的职业而已,并无成名成家的任何念头。既然选择了这样的职业,自当努力去作些事情。此次出版的这本书最初取名为《宋史论钞》,原本是想编录一部论文集。后来有一天,突然想到近年来所研究的都是生活在宋代社会的一些特殊群体,如皇族后裔、官员子弟,这些人作为两宋时代具有独特身份的集团,要想宏观而全面了解他们的生存状态显然是不太现实的,毕竟他们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在此只是从他们的仕途状况入手来探讨他们在政治上的某些侧面,通过这种微观解析,希望能加深对他们生存境遇的认知,或许看到的可能是一些片断,甚或是一个点,但将这些点一个个放大,至少可以扩张一些意识空间,进而展现宋代政治运作的某些独特层面。
    出家人无疑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群体,通常而言,他们是在寺庙中过着群居生活。然而,随着禅宗的流行,宋代出家人游方参学之风大盛,虽然僧人每年有三个月时间(四月十五日至七月十五日)是禁止离开寺庙外出的,但其余九个月时间则是自由的。然而,对大多数僧人、未剃度的童行而言,他们依然要依靠寺庙,以保障其生活的稳定。为了维持寺院的正常运转和开销,单单是出家人的衣食住行,恐怕就是一笔庞大的费用,因此,无论是寺庙,还是僧侣,都需要努力营生。事实上,宋朝政府对僧人的管理机制相当完善,通常情况下,僧人的营生行为都需要在法制范围内进行,当然也不能否认会有例外出现。更重要的是,出家人是看破红尘的,他们与世俗之人自然有着很大的差别,其中最重要的是他们的经营活动多披上了一层神秘的宗教外衣,但这并不能掩饰出家人追逐利益的面目。
    士兵群体是宋代士大夫津津乐道的话题,一般而言,读书人似乎都是以某种蔑视或不屑的口吻来谈论这些雇佣兵的。正因为如此,现存资料对士兵的描述往往都带有浓厚的个人感情色彩。然而,作为宋朝国家武装力量的主体,雇佣兵有其存在的合理性,而且,职业化的军队对促进士兵军事技能的提升无疑是有利的。然而,宋朝政府要想较为有效地控制这样一支素质良莠不齐而又数量众多的雇佣兵,不仅需要制定严格的管理措施,而且还要妥善处理涉及到士兵切身利益的诸多环节。尽管如此,雇佣兵给宋代社会带来的影响仍然是难以估量的,特别是两宋与各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关系,宋朝之“积弱”很大程度上与军人的素质密切相关。因此,作为宋朝社会一个有着特殊位置的群体,雇佣兵无疑是值得关注的课题。  
    以上文字虽然仅仅触及宋代的几个特殊集团,且是从他们在当时现实生活的某些层面入手去探察其生存状况,并非面面俱到,而是蜻蜓点水。对研究宋代而言,顶多也只能算是雾里看花,不会有任何真知灼见的。好在笔者还有自知之明,至少了解自己的浅薄无知,但愿他日能逐渐开窍。
    中国有文字的历史长达数千年之久,越是遥远的时代,留下来的谜团就会越多。因此,要发现历史的真相,谈何容易。姑且不说史料记载的缺乏,就算加上流传下来的实物资料和未来不断出土的新材料,似乎也不足以做到这一点。至少我们对很多事实还是不清楚的,或是知之甚少的,甚至完全是未知的。正因为如此,才需要下功夫恢复历史的本来面目,无论是好,还是坏,我们都必须将历史上出现过的事情本身尽可能弄清楚。不知为什么,我们的研究似乎都停留在两个极端,要么极好,要么极坏。举例而言,古代的政治体制通常被人为地以专制、集权等词汇加以界定,在这种体制下,腐败自然是无法避免的,这种结论无疑有其充分的合理性。于是,站在当今时代的高度,高扬科学、民主旗帜,去审视古代社会,自然就会是另外一番景象了。更具有特殊意味的是,言必批判专制腐败者似乎并未吸取教训,行事往往并不民主、科学,反而更为独断专行,顺者昌,逆者亡。学术界的这类现象似乎并不罕见,有些人道德学问并无过人之处,甚或一无是处,却能在某些人的提携和暗箱操作之下成为学术“带头人”,这大概就是某些人孜孜以求的“民主”吧。善言而不能行,言行不一,这大概是自古以来社会精英们的普遍状态,直至今日,似乎并无太多变化,这不能不是“学”、“术”的悲剧。
    学问贵在精专,而非粗制滥造。个别号称研究古代史者,竟然连标点断句都大成问题,甚至连学生都能断开的古文,而文章上百篇的教授却全然错断。这种现象能说明什么问题呢?此类劣质学术究竟是如何发表出来、公诸于众的呢?又是谁在将学术泡沫吹起来呢?还有,是谁将各种头衔、光环戴在了如此教授的头上呢?等等,这些都是值得大家共同反思的问题。
    拉杂写了这些,姑且算作序言。

             2005年7月14日下午3时30分于北京师范大学茹退居

显示全部后记

    说起来,研究宋史已经19个年头了。回头看看走过的路,感铭之余,难免有些汗颜。这些年来,见过不少人,经历过诸多事情,似乎将自己率直的一面逐渐包裹起来,学得“乖巧”了许多。原因其实很简单,社会容不得你真诚,或许是因为说话办事太过缺少心眼,吃了大苦头,栽过大跟斗,于是索性少些言语。然而,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说不定什么时候在何种场合又会犯起“傻”来。
    这本书实际上是历年来所撰写的宋代研究的论文的一部分,作为一个不学无术之人,天性愚钝,但还算是努力,毕竟,笨鸟需要先飞。于宋史研究而言,笔者完全是个门外汉,无论如何是把握不了什么的。然而,我还是要感谢张邦炜、王曾瑜、漆侠等先生,特别是日本早稻田大学的恩师近藤一成先生,他们都给了我无限帮助。
    虽然没有出息,且因个人原因而给老师们带来了诸多麻烦,但可以肯定一点,人之初,性本善,甚至善良得有些傻。无论老师们看到、听到我的诸多“不良”言行,都源于我之未能谨言慎行,或许是误会,或许是某些人之心计,毕竟这个世界太小。
    现在,我自己也带了不少学生,当然我会尽我所能去帮助他们完成学业,但如果学生有问题,我会毫不客气地当面痛批,师生之间,还是坦诚一些好。
    此书得以尽快付梓,研究生孙健同志帮我录入了四篇旧稿,杨甲同志录入一篇,且校对了大量史料,发现了不少错谬之处并加以了纠正。我完全能想象他们在狭窄而又蒸热的寝室里挥汗如雨的样子,在此,对他们在盛夏季节的辛勤劳作表示万分感谢。校样出来后,研究生陈汝娜、王鹏、赵海梅三位同学帮助校对了五篇稿子,对他们的劳动亦表示诚挚的谢意。
    匆忙成书,难免存在不周全甚至错误之处,希望得到大家善意的批评。

                2005年7月29日于北京师范大学茹退居

显示全部作者简介

    游彪 1965年6月6日生,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99年,赴日本早稻田大学文学部撰写博士论文,2000年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博士学位。长期从事宋辽夏金史研究,主要著作有《宋代荫补制度研究》、《宋代寺院经济史稿》等。2001年承担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基金项目,2002年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民俗史研究》(宋元卷),2003年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佛教与宋代社会》。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该书是研究宋史的专论。作者聚焦于宋代社会的三大特殊群体:赵宋宗室及官员子弟、出家人、士兵,论述了这三大群体的生存境遇及在宋朝历史中的特殊地位。阅读本书有助于读者了解宋代社会的特殊性。 游彪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宋辽夏金史研究,学术成果丰硕。

显示全部目 录

自序

          <STRONG>上篇 赵宋宗室、官员子弟及其他
</STRONG>
天族的尴尬:实权的丧失与“安全”之法
  ——以赵宋宗室子弟授官制度的变迁为例
失败的尝试:庆历新政限制官员子弟特权的措施
决定版:宋神宗君臣对官员子弟入仕的压缩
致仕荫补:官员子弟人仕的机遇
考试:提高非科举出身官员素质的努力
仕途:宋代官员子弟的政治地位

              <STRONG>中篇 出家人的营生
</STRONG>
僧人的田产买卖:法制与现实之间
赋役:政府调控寺院经济的合法体制
商业与高利贷:出家人世俗的一面
贫富悬殊:僧人生计的地域差异
子院:特殊经济关系之一环
               <STRONG>下篇 士兵与国家

</STRONG>剩员:宋朝安置退伍职业兵措施透析
士兵逃亡:法律制度的完善与制裁机制
财政:国家正常军费之外的负担
“常胜军”:一支雇佣军的始末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