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先秦社会思想研究 平装北京师范大学史学文库

分享到:

定价:¥32.00

  • 著者:2163 
  • 出版时间:2007年06月本印时间:2007年06月
  • 版次:1印次:1页数:467页
  • 开本:32册数:1
  • ISBN:7-100-05195-9/B•702
  • 读者对象:历史专业师生
  • 主题词:先秦社会思想研究
  • 人气:220

显示全部编辑推荐

       
  该书是先秦社会史研究领域的一部很有分量的著作。

显示全部序言

  思想是社会的一面镜子。“社会思想”比之于一般的思想,其特点恐怕就在于它的广博性及其与下层社会文化的密切关系方面。也可以说作为一面社会的镜子,它所映照的范围更为广大普遍。最近若干年来,不少专家致力于区别于精英思想史的广泛意义上的思想史的研究,成就斐然。这应当是思想史研究的具有重要意义的进展。在时贤专家精辟研究的启发下,愚曾致力于先秦时期的社会思想的探研。1999年还以此为方向获得了中华社科基金的项目资助,遂在其后用较多的时间进行相关的学习与研讨。  
  在学习和研讨先秦时期社会思想的时候,我特别服膺刘家和先生早曾提出的“古代人类精神觉醒”这一命题。刘先生指出:所谓人类精神的觉醒,乃指人类经过对自身存在的反省而达到的一种精神上的自觉。
       可以说,先秦时期社会思想的主轴就是精神觉醒的不断进展。当然,精神的觉醒和思想的解放,这是自有人类社会以来,永远没有停息的进程,每一历史时代的人们无不面临这一问题。从这个角度可以说精神觉醒与思想解放是永无止境的。然而,由于历史时代的区别,人类精神觉醒的问题在某一时期的社会思想中显得更为突出和重要一些,也是可能出现的情况。愚以为先秦时期就是这样的,先秦时代的社会思想前进的轨迹就是刘先生所提出的三个层面上的“精神的自觉”实现。古代人类精神的觉醒,应当是一个时代的人们的精神觉醒,并不是极少数思想精英天才的如流星一般划过黑暗天际的一缕幽光,它应当是在黑影憧憧的长夜之后的“雄鸡一唱天下白”,人们用自己的眼睛能够看清楚周围的山川景色和彼此的面貌,这个时候人们开始看清了已经走过的和将要前行的道路的轮廓。
  先秦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历时最久的一个断代。在这个长时段里面,社会发展至少经过了两个影响久远的巨大社会变革:一是,我国远古时代向有文字记载时代发展时期的从“野蛮”向“文明”的变革;二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由氏族封建制时代向地主封建制时代演进的深刻变革。这后一个社会巨大变革所带来的思想发展就是历来为人们所特别称许的“百家争鸣”,而前一个巨大社会变革所带的思想影响,则由于史料的缺失而研究甚少。本书对此进行一些探索性的工作,从“神之源”与“精神考古”的角度进行一些研究,并且最后落实于“德”观念的起源及其发展这一伦理思想范围内来探讨。愚以为这个思路或许可以反映出社会思想这一领域从“野蛮”向“文明”进展的某些线索。
  关于先秦时期社会思想的探索和研讨,应当说是一个长时间才会取得较为显著成果的庞大学术工程,限于学力,我只能在这本小书中,寻找若干自以为有意义的“点”,进行一些研讨。这方面的“线”与“面”乃至多层次的综合研究,以及对于先秦社会思想的高层次的理论思考和深入探研,尚待时贤专家和更多同志的发明与开拓。
  2005年暑日作者谨识于北京师范大学。时当连续数日的38℃高温之时(记得上世纪60年代在京求学时,暑日炎热之际常有报道谓温度已升至32℃云云,现在看来,其时之炎热已是今日之凉爽,不过比起南亚一些国家动则四五十度的情况来,38℃亦属凉爽。所谓“学无止境”,盖亦然矣)。

显示全部后记

  时值阳历八月近尾,经过了闷热难耐的酷暑,天气开始凉快些了。
  我端坐在学校主楼的历史学院中国古代史教研室里,窗明几净。因为是假期,同事都还没有来上班,所以大大的办公室里更显得静谧宜人。在这静穆的氛围里,眼前仿佛又浮现出我的老师赵光贤先生的音容笑貌。先生双目炯炯,几绺长须飘在胸前,仙风道骨,让我敬服不已。先生嘱咐我说:文章写好了,不要忙着发表,要先放在抽屉里,过一段再拿出来修改,改毕放回,如此反复几次,再拿出去发表不迟。啊,啊!明白了吗?
  愚钝的我好像懂得了一些,其实并未能够体会先生话里的深意。先生其实是很希望我能够把学问做好,不要留下太多遗憾。先生提示我,千锤百炼才能出好文章呀。其实,我很对不住老师,我看一遍这本小册子里的文稿,发现其中多是急就章,离先生的要求相差甚远,足见我的顽瞑不灵。在这本小书里,我所讨论的主要是思想领域内的问题,而这是需要很深的哲学功底才能够做好的研究。从所使用的材料看,涉及不少古文字及费解难读的古代文献资料,这又是对于精湛的古文字及古汉语功底的要求。这两方面于我而言,都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事情,真正写好,实在困难。之所以硬着头皮写下去,我想,动力还是来自于赵师的殷殷希望和寄语吧。这时候,屋子里安静极了,对面的书柜正发着从彼岸世界映射过来的幽幽的蓝光。我似乎看见赵师正坐在我的对面,长髯飘动,十分严厉地望着我,让人慌恐而害怕……
  这本小册子虽然付梓,可是我的心情并不轻松。觉得虽然开掘了一些点,但是主体脉络还是不清楚。特别是精英思想与社会思想两者的关系更是时常萦绕心头。它们两者,到底应当是什么关系呢?或者说这根本就是一个并不值得考虑的伪问题?
  愚以为这并非一个伪问题,除非你断言社会上根本就没有什么思想精英在。记得孔夫子说过“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这虽然讲的是“为政”的问题,但用于分析社会思想与精英思想的关系还是很有意义的。借用过来就会变成这样的话:“精英之思风,群众之思草,草上之风,必偃。”可不可以这样说呢?如果特别要较真的话,自然这个表述就必定是不合适的,自然会被戴上蔑视人民群众的帽子。但如果不是特别拘泥,如果我们只是来看其中的思想内核,并且十分尊重人民群众的思想意义,那么,也可以说借用而成的这个表述,恐怕也是不无道理的吧。这样看来,精英思想与普通群众的思想之间并没有一条鸿沟,其实两者之间根本就谈不到多远的距离,从某种角度看,或许可以说精英思想正是民众思想的升华或集中体现呢。这也许是一个会在挺长久的时间里不得彻底解决的问题,但它毕竟是一个真问题。
  本书出版之时,我要特别感谢责任编辑丁波同志的大量的辛勤细致的工作。随我攻读博士学位的仝卫敏、张磊、于薇、王青、薛立芳、徐庆丰等同志帮助核对材料、改正文句。在此亦谨致谢忱。

显示全部作者简介

       晁福林,1943年生,河南杞县人。1965年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本科毕业,1982年硕士研究生毕业。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著有《先秦民俗史》、《先秦社会形态研究》、《霸权迭兴—春秋霸主论》等书,撰写学术论文多篇。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该书是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晁福林关于先秦社会思想研究的论著。全书分五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作者的研究视角,第二部分论述先秦社会思想起源,第三部分综述商周社会思想,第四部分阐述道家思想中的社会观念,第五部分分析儒家思想中的社会观念。

显示全部目 录

自序
第一章 绪论:“神道设教”与社会思想
  一、社会思想史研究刍议
  二、转型期的社会形态与社会思潮:先秦社会形态研究的一个视角
第二章 先秦时期社会思想的起源
  一、神之源:中国原始时代社会观念的萌生及其发展
  二、从精神考古看文明起源问题
  三、中国文明社会思想的萌动与发生
  四、野蛮与文明之际思想变革的一个案例——兼谈历史认识论的一个问题
  五、澄明之思:先秦时期“德”观念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三章 商周社会思想的几个问题
  一、从甲骨卜辞说到中国古代的“祲”、“晕”观念
  二、由甲骨文“?”字考论商代与之相关的社会观念
  三、由殷卜辞中的“虹”看殷商社会观念
  四、商代易卦筮法初探
  五、周代社会观念变迁的关键与特色
  六、周代的“服”制观念
  七、西周后期社会观念的变迁
  八、春秋时期礼的发展与社会观念的变迁
第四章 出世与入世之际:道家思想中的若干社会观念
  一、老子思想的历史发展
  二、从楚简“??为上”看老子的战争观
  三、庄子的“情性”观
  四、庄子后学的“无为”思想
  五、庄子言、意之辨
  六、精神逍遥后的归宿
  七、庄子后学的悲剧意识
  八、战国时期隐士生活状况及隐逸理念
  九、儒道两家的隐逸观
  十、儒道两家关系
第五章 积极进取,自强不息:儒家思想中的若干社会观念
  一、从上博简《仲弓》篇看孔子的“为政”思想
  二、上博简《仲弓》研究
  三、孟子“浩然之气”说的社会意义
  四、荀子的“天人之分”说
  五、《诗•燕燕》与儒家慎独思想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