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晚清洋务学堂的外语教育研究

分享到:

定价:¥18.00

  • 出版时间:2007年01月
  • 页数:301页
  • ISBN:7-100-05255-6
  • 主题词:晚清洋务学堂外语教育研究
  • 人气:124

显示全部序言

<FONT size=3><STRONG>           知识领土</STRONG></FONT>
      ——序高晓芳《晚清洋务学堂的外语教育研究》

  中国外语教育的历史起码可以上溯至汉代,但现代意义上的外语教育,始自晚清洋务学堂。中国教育的历史可以上溯更远,但现代意义上的教育,亦始自晚清洋务学堂。史家对洋务运动有褒有贬,但中国现代化的蹒跚起步不能说与洋务运动没有关系。上述三端,便可知研究晚清洋务学堂外语教育的意义。
  高晓芳是大学的外语教师,研究晚清洋务学堂的外语教育历史,“外语教育”是其长,但“历史”二字是其短。人们常说“扬长避短”,晓芳在研究中则是“扬长补短”。知“避短”者是“智叟”,要“补短”就得学移山的“愚公”,得有勇气,得使傻劲。搜集哪些史料?到哪里搜集这些史料?还得练练古文去读懂这些史料。为“补短”而付出的艰辛,只有自己知。
  学界对晚清洋务学堂外语教育研究不多,我自己知之更少。导师的特权就是可以做“第一读者”,我利用特权从晓芳的研究中获得了许多新知:“亦思替非文字”的真实身份,四夷馆外语教育的性质,京师同文馆八年课程表实施的时间,各个学堂所用外语教材的基本状况,上海广方言馆的经费划拨,湖北自强学堂于光绪己亥年举行的五门外语大考的试卷,以及湖北自强学堂与湖北方言学堂之间的承继关系,等等。
  这些新知,有些也许就是学界的新知。但我不想用“填补空白”来述说,这不仅因为“填补空白”已成为廉价的俗语,而是我更关注晓芳的研究所留下的学术“空白”。在我的意识里,因学者的研究而留下学术“空白”,比填补空白更有意义,正如画画儿、写字的“飞白”更具艺术魅力一样。
  2006年元月24日下午,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召开青年学者座谈会,我以所长的身份在会上作了《呵护精神家园》的即兴演讲。人不同于动物在于人有精神,鼓励大家去建立自己的精神家园,不断扩展、精心呵护自己的精神家园。个人的精神家园汇总起来也就是民族的精神家园,就是国家的知识领土。
  是的,一个国家不仅有地理意义上的领土,还有与之同等重要的“知识领土”。所谓“知识领土”,就是一个国家拥有知识的多少,尤其是拥有自主产权的知识的多少,具有优势地位的知识领域的多少。
  中国陆地960万平方公里,并有领海38.8万平方公里,专属海域300万平方公里。这近1300万平方公里的大陆与海洋,就是我中华领土。中国号称“地大物博”,其实同许多国家相比,陆地资源并不富饶;淡漠的海洋意识影响了对海洋的经略,海权严重受侵:一些岛屿被侵占,一些海域被切割,海洋资源遭掠夺,航线安全难确保。戍边卫国,经略陆海,国人使命已经十分沉重。然而巡逻中华的知识领土,立即会产生更大的危机感:中华传统知识的传承与研究,包括被称作“国学”“民俗”的东西,有许多已经赶不上邻邦,甚至连中药制品的世界份额也多被外国占有。传统知识领土在片片丢失!
  世界各族人民都有自己的文化,有许多还异常灿烂,这些文化合成了全人类的知识疆域。我们对世界文化的了解非常有限,比如全世界五六千种语言,我国能大体了解的语种有多少?能够使用或是研究过的有多少?对人类知识领土的拥有,怕远不如我地理领土与世界面积之比值!
  信息时代,新知识的产生如同爆炸般迅疾。我国适时提出了“创新型国家”的理念,但真要在新知识领域创造自主产权,获取新的知识领土,不可能“一蹴而就”!
  地理领土是有限的,扩张侵略不得人心。而知识领土是无限的,国国可以共享,人类拥有的我们都应拥有,因为我们不再闭关锁国,要走人世界。
  戍边卫国人人有责,当然,军人负有更多的责任。为国家的知识领土开疆拓地亦人人有责,不过,作为知识的守望者与创造者的知识分子,当然负有更为重大的责任!

                            李宇明
                          2006年教师节
                         序于北京惧闲聊斋

显示全部后记

  本书是在我的博士学位论文《晚清洋务学堂的外语教育研究》(2005)基础上修改完成的。修改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调整文字、章节,二是补充内容,增加了第五章“洋务外国语学堂与其他学堂的比较”。
  2002年9月,我考入中国传媒大学(原北京广播学院),师从李宇明先生攻读博士学位,方向为应用语言学的历史及理论。同年年底在导师指导下确立学位论文选题。从这个时候起,我开始关注和认真思考本世纪以前,亦即近代外语教育的基本状况。中国现代外语教育是中国历史上外语教育的延伸,究竟中国正式的学校外语教育源于历史上哪个时期,如何统合演进,各个时期甚或同一时期内,不同学堂之间,其外语教育有些什么特点,成就与影响如何,有哪些经验和教训值得借鉴?我素来喜爱历史,于是开始收集、阅读中国近代甚至更早时期外语教育的材料,想一探究竟。
  在本书出版之际,我首先要感谢导师李宇明先生和师母白丰兰女士。恩师治学严谨,博识睿智,师德高尚。论文在选题、框架、资料收集、开题和撰写的各个环节,无不得到了他的悉心指导与及时帮助,使之避免了很多文字甚至内容上的错误。答辩结束之后,恩师非常关心论文的修改,经常问及进度,给予指点,有一次还利用去福建出差的机会,从马尾博物馆为我收集有关福州船政学堂的资料,并从北京带至武汉。此次书稿出版之际,又于百忙中抽出极为宝贵的休息时间欣然作序。恩师公务繁忙,却总是把学生的学业记在心上。这些点点滴滴的事让我感到师恩如山。联想到几年来师母不仅从学业上鼓励我,更从生活上关心我,我愿借此机会向恩师和师母真诚地道一声“谢谢”。
  感谢姚小平、陈章太、于根元、李晓华、邢欣、刘润清、巴三峡、胡永虹、干新民等老师。他们在论文开题会、论文写作和论文答辩会上,或给予我学术指导,或提供资料线索,或给予查阅资料的方便。他们的理解和支持极大地提高了书稿的写作效率。
  感谢赵雪、冯学锋、邹玉华、张春、陈红、胡芳、王碧慈等学友。他们中有的在国外或国内其他城市工作、求学,曾不厌其烦地帮我搜寻、复印并寄发资料,有的则与我同窗共读,相互的学业切磋、探讨时常予我学术灵感。本书的成果中也包含他们支付的友情成本。
  本书得以面世,承蒙商务印书馆的厚爱。感谢周洪波先生为本书出版付出的努力。感谢责任编辑孙述学先生,他在耐心校改书稿的同时,还给予我足够的时间自由。
  寒来暑往,两地奔波的求学路上以及论文的写作、修改过程中,要特别感谢我的母亲、丈夫和儿子。他们的挚爱、宽厚和幽默让我有充沛的精力和愉悦的心情夙夜爬疏,终将所思所想汇集成册。

                           高晓芳
                        2006年10月18日
                         于华师桂子山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我国有文献可考的外语教育历史悠久,而现代意义的西方语言文字教育始自晚清的洋务学堂。关于洋务学堂的外语教育,近20年来学界从社会文化或中西文化交流的角度有过探讨,并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本书从语言学入手,采用史料考据的实证方法和横向参照的比较史学方法,考察晚清外语教育实践的基本事实与规划得失。   19世纪60至90年代,迫于西方诸国的多重打击,清政府创办洋务教育,意在培养人才,抗衡列强,进而走上富强自立之路。在此过程中,西方语言文字作为借鉴世界先进知识与科技的桥梁备受重视,成为洋务教育的先导与核心。   晚清洋务学堂外语教育的语言学考察在占有大量文献史料的基础上,从微观与宏观两个方面展开。微观方面,考察了四所典型的外语学堂,关注其外语教育实践的基本事实,既有对办学背景、历史沿革、机构组织、师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材、考试等内容的细致描写和客观梳理,也有对教学成就、影响和特点的深入分析与总结。   为了更清楚地呈现晚清外语教育的基本状况,微观考察还将外语学堂与同期有代表性的其他类学堂进行对比,主要结论为,外语学堂以培养政府需要的翻译与外交人才为主要任务,重视翻译能力的培养;强调国学知识,旨在造就“知书明理”之才;努力使教习与教材“本土化”;这类学堂虽然希望培养实业与科技“通才”,但效果并不明显。   宏观考察关注晚清的外语教育规划,包括晚清政府在实施外语教育过程中发挥的职能、相关政策、经费来源、开设外语的语种和比例、外语教育与汉语教育的关系、成效、得失等。   在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洋务学堂曾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它们在引进西学的同时,以新的理念、新的教学内容和形式,丰富了我国的传统教育,培养了一大批专门人才,影响了几代人的思想观念。研究这一段外语教育既具有语言学方面的意义,也具有教育史和文化史方面的意义。

显示全部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范围
  二、研究现状综述
  三、研究目的与意义
  四、依据的文献史料
  五、指称外语的词语
第二章 近代以前的外语教育小史
  一、元代以前的外语教育活动
  二、元代回回国子学的外语教育
  三、明代四夷馆的外语教育
  四、清初俄罗斯文馆的外语教育
  五、早期外语教育的特点与影响
第三章 晚清洋务学堂的外语教育(上)
  一、京师同文馆的外语教育
  二、上海广方言馆的外语教育
第四章 晚清洋务学堂的外语教育(下)
  一、广东同文馆的外语教育
  二、湖北自强学堂的外语教育
第五章 洋务外国语学堂与其他学堂外语教育的比较
  一、福建船政学堂
  二、上海中西书院
  三、洋务学堂与福建船政学堂及上海中西书院外语教育的比较
第六章 晚清外语教育规划
  一、外语教育规划
  二、晚清外语教育规划
  三、影响晚清外语教育规划的不利因素
  四、晚清外语教育规划的现实教益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