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中国历史上的西部开发——2005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平装

分享到:

定价:¥36.00

  • 著者:4198,4199 
  • 编者:
  • 出版时间:2007年08月本印时间:2007年08月
  • 版次:1印次:1页数:374页
  • 开本:16册数:1
  • ISBN:7-100-05276-9/K•970
  • 读者对象:对西部开发问题感兴趣的读者
  • 主题词:中国历史上西部开发
  • 人气:166

显示全部序言

  2005年9月27~29日,在宁夏自治区首府银川市举办了“中国历史上的西部开发国际学术讨论会”。会议共收到论文70多篇,涉及从秦汉到当代各个历史时期西部开发的历史。宁夏大学从中选出了30篇,结集出版。
  这次国际学术讨论会是由中国史学会和宁夏大学联合主办的,得到了宁夏自治区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获得了学术界的广泛响应。学者们反映,会议是成功的。
  宁夏是我国西部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西夏王朝曾经在以宁夏地区为中心的地域发挥过重要的历史影响。宁夏地区的历史文化传统,宁夏地区的民族融合过程,对于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是极其重要的环节。宁夏在黄河文化的发展形成过程中有着独特的贡献。宁夏大学对于西夏历史,对于中华民族的民族史,都有很深入的研究和贡献。中国史学会选择“唯富一套”的银川,与宁夏大学合作举办有关西部历史开发的国际学术讨论会,就是有意在推动这项历史研究,推动中国历史学的发展。
  中国的西部,占了中国领土面积的大部分,又与国外有着绵延数千公里的边界接壤。西部的发展状况如何,对于中国的整体发展战略,对于中国的发展前景,对于国家实现在21世纪中期的总体战略目标,关系极大。五年前,国家作出西部开发的战略决策,西部发展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已经显示并将继续显示它的巨大作用。中国的和平崛起,正在转移世界的目光。有识之士也越来越注视中国的西部发展。
  5000年来,在中国国家形成、发展和演变的过程中,不同的历史时期,对于西部有过不同的概念。以长安为起点的丝绸之路,在长达数世纪的时间里,曾经是联络中原和亚洲中部乃至欧洲的重要纽带,凭借这条纽带,经济、文化和人员的交流得以进行。正是这种交流,推动了人类文化的发展。宋以前,西部的广大地域,对于当时国家的形成、经济的发展、民族的融合、文化体系的建构以及中外交通,起过极其重要的作用。那个时候,我们今天所说的西部,比如,以长安、洛阳为中心的地区,是亚洲大陆的核心地带,在历史上创造过经济、文化高度发展的奇迹,绝不是一个落后的概念。南宋以后,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心逐渐东移,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西部经济发展逐渐滞后,广大西部地区远离国家的政治中心,东西部在国家发展中的差距就渐渐加大了。近代开始,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主要是从东部、东南部沿海地区为切入点。晚清时期的洋务新政也在沿海沿江地带。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城市以及吸收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地方,也都远离西部。新中国建立以来,为了求得国家工业化配置的合理,曾经加强了三线建设,稍稍弥补了长期以来出现的工业配置不合理的现象。最近二三十年来,国家实施改革开放的一系列政策,都是首先从东部沿海地区开始,东西部发展的差距加大了。这种开发模式,是从东部为起点,向中部、西部渐次推进的梯次发展模式。邓小平当年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设想,也是形象地指出了这种发展模式。但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个全局的概念,在这个概念下,决不允许出现东部现代化、西部长期停滞在比较原始的农牧业状态。西部地区是国家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当然也是中国历史研究对象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历史学界,特别是广大西部地区的历史学者,对西部历史作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为了配合国家发展战略,探讨并总结中国历史上西部开发的经验教训,中国史学会与宁夏大学就中国历史上的西部开发问题召开国际学术讨论会,借以检验我国历史学界的研究成果,推动西部地区历史研究的开展,这不仅对于拓宽中国历史学研究领域具有积极的学术意义,其研究成果,对于国家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中的具体实施问题可能具有借鉴意义,因此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具有现实意义。
  中国历史上的西部开发,可以有广泛的议题。举凡中国历史发展与西部开发,历史上西部开发与东部发展的关系,张骞通西域与丝绸之路,西部开发与民族融合问题,西部开发与藏传佛教、伊斯兰教的传播,汉藏通婚与西部开发,西夏文化与西部开发,历代屯垦戍边与西部开发,历代战乱与西部开发,回民起义与西部开发,西部地区的行政建制与西部开发,西部开发中的生态环境问题,新中国建设与西部开发,西部开发与周边国际环境,等等,都可以成为我们研究、探讨的对象。
  当然,一次讨论会,不可能什么问题都谈到,不可能什么问题都解决。这次会议宣读的论文中,涉及西部开发与环境保护问题的,十分引人注目。
  有的学者以处于农牧交错地带、具有代表性和指示性的毛乌素沙地为例,通过典型地层剖面、文献考据、古城考古等方面的证据,论证了该地区历次开发与沙漠化的关系;有的学者从“张骞凿空”与古代丝绸之路、自然环境变化对西域丝绸之路的影响、如何保护和改善丝绸之路沙漠路线的生态环境三方面进行阐述;有的学者回顾宁夏中部地区不同时段人类开发活动及其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探讨了不同时间尺度下生态环境变迁的机制,认为宁夏中部地区生态环境变迁是在气候变化主控下叠加了人为活动因素的“自然一人为”过程;还有学者就西部民族地区开发中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问题以及西部开发中的环境保护和社会公平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这些研究与见解,对今后国家的西部开发,提出了可资借鉴的重要方面。
  “中国历史上的西部开发”是个跨学科的历史问题。到会的不但有历史学家,还有不同学科(如地理学、民族学、哲学、环境学、水利学等)背景的学者。不管什么学科背景,学者们在研究中都注意与现实的紧密结合,以期达到历史对现实的借鉴和警戒作用。
  “中国历史上的西部开发”国际学术讨论会,对中国史学会来说,是组织历史学学术讨论会的一次可贵的尝试。这部论文集是对这次学术会议的一次可贵纪念。我希望它对我国历史学发展具有推动作用,也希望它的积极成果,对今后的西部开发具有借鉴作用。

       张海鹏
       中国史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2005年12月18日于北京

显示全部后记

  本书是2005年“中国历史上的西部开发国际学术讨论会”的论文选集,限于篇幅,我们从70多篇论文中选出30篇,篇幅过长的没有入选。除张海鹏、陈育宁两位主编外,参加编选工作的还有杜建录、霍维洮、梁向明、彭向前,王丽莺负责编务工作。商务印书馆田文祝先生做了细致的编辑工作,宁夏大学撒承贤副书记、何建国副校长、李星副校长也为本书的出版提供了多方帮助,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张海鹏 陈育宁
       2006年5月10日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该书是2005年在宁夏举办的“中国历史上的西部开发国际学术讨论会”的论文选集,共包括精选论文30篇。作者的专业背景涉及历史学、地理学、民族学、哲学、环境学、水力学等诸多方向。

显示全部目 录

序                           张海鹏
反思历史 关注现实 努力推进新时期的西部大开发      陈育宁
历史时期中国西部开发的生态环境背景及后果
  ——以毛乌素沙地为例        何彤慧、王乃昂、冯文勇
何以西北?
  ——国史上西北情结的渊源              刘乃寅
魏晋南北朝开发西部的政策及其得失         王劲、段金生
魏晋十六国北朝西北的经济开发思想            李清凌
略论和亲结盟政策在汉唐开发和治理西部中的作用      梁向明
草原丝绸之路探析                潘照东、刘俊宝
汉唐宁夏牧马业                     薛正昌
论西夏对河套地区农业的开发               杜建录
西夏对宁夏古代城池的开发与建设             杨满忠
西夏王朝对丝绸之路的经营                彭向前
西夏对贺兰山东麓佛教文化的开发             杨志高
乾隆时期对西部疆域之经营                罗中展
清代西部开发中的藏族女性                刘正刚
清代新疆遣犯移民研究的几个误区         胡铁球、霍维洮
徐树铮与蒙古开发                    廖大伟
近代青海举办垦务之始末                 崔永红
20世纪一次成功的中瑞合作科学考察
  ——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           罗桂环、徐凤先
20世纪中国学者对西部地区的资源考察           张九辰
20世纪30年代后边疆危机中的开发西北建言         沈社荣
翁文灏与民国时期的西部开发               李学通
国民政府时期的西北考察活动与西北开发          王荣华
国民政府西北开发时期城市化建设步骤论述         申晓云
抗日时期西北城市发展论述            王永飞、李云峰
国家金融机构与抗战时期的陕西农村金融          张天政
宁夏中部区域开发和生态变化的回顾与反思         璩向宁
重新认识西部开垦对环境的影响
  ——毛泽东时代的农业发展政策与生态环境   何霈生、高桂英
三线建设在西部开发中的得与失              王庭科
在缩小地区差距政策方面日本的教训      保母武彦著、王欣译
西部开发研究之我见                   陈育宁
后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