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近代文化研究(第一辑)

分享到:

定价:¥31.00

  • 著者:3777 
  • 出版时间:2007年06月本印时间:2007年06月
  • 版次:1印次:1页数:317页
  • 开本:16册数:1
  • ISBN:7-100-05336-6/K•983
  • 读者对象:历史专业师生及研究人员
  • 主题词:近代文化研究第一
  • 人气:154

显示全部编辑推荐

        该书专刊各种阐述中国近代文化问题的学术论文、笔谈、书评及学术信息,融会各家观点,推陈出新。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近代文化研究中心主办,每年出版一辑。此为第一辑。

显示全部前言

       发刊辞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她以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独具特色而在世界人类文明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华民族对于自己的文化与历史历来倍加珍惜,以致许多贤哲硕学称中华文化为“民族生存之命脉所在”、“国家发展之精神动力”。故此,历代仁人志士,殚精竭虑,著书立说,留下有关阐释中华文化的史著,浩如烟海,美不胜收。然而,揆之以往关于文化史的研究,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多偏重于古代文化史方面的研究,而对于近代文化则关注不够,这不能不说是文化史研究中的憾事。
  中国近代文化的重要地位是不言而喻的。从历史发展来看,中国近代文化是在其批判地继承了中国固有的文化传统,又吸收了西方文化的基础上形成、发展起来的。相对于古代文化而言,整个近代文化体系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前进的、活跃的、生气勃勃的。尽管近代时期的新文化并不成熟,但没有它,就不会有后来的新文化,也不可能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国近代文化是连接古代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桥梁。正由于此,60多年前,毛泽东同志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高瞻远瞩地提出了加强包括近代文化史在内的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问题。然而,由于受到种种因素的干扰,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间里,学界关于近代文化的研究未能充分开展,研究成果寥寥。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了改革开放的新篇章,学术界迎来了思想解放的春天,中国近代文化史的研究蓬勃开展起来,并很快成为学界研究的热门领域。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近代文化史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不仅召开各种不同议题的学术讨论会,发表大量研究成果,开拓出研究新领域,而且在高校开设中国近代文化史课程,培养本科生、研究生,形成一支老、中、青相结合的研究队伍。改革开放20余年来的中国近代文化史研究,无论是从数量与质量上看,还是从涉及领域的广度与深度上看,都已经今非昔比,令人刮目相看。
  为了进一步推进中国近代文化史的研究,为研究者提供一个研讨学术的论坛,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近代文化研究中心经过将近两年的精心筹备与策划,终于推出了《近代文化研究》辑刊。
  本辑刊的主办者——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近代文化研究中心——正式成立于2004年1月,是北京师范大学首批重点建设的七家人文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团队之一,主要依托于历史学院中国近代文化史研究室、中国近代史教研室和中国现代史教研室。1984年,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系中国近代史教研室同仁,在龚书铎教授的带领下,以勇于创新的精神及时调整学科研究重点,把中国近代文化史作为新的研究方向,率先成立了专门性的研究机构——中国近代文化史研究室。此后20余年间,研究团队致力于中国近代文化研究,在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这一切,都为今天创办《近代文化研究》提供了丰厚的学术积累。
  《近代文化研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方针,专刊各种阐述中国近代文化问题的学术论文、笔谈、书评及学术信息,融会各家观点,推陈出新,努力为推进中国近代文化的研究而作出新贡献。
  《近代文化研究》开设专论、丛谈、文献研究、文化交流、海外文化研究、探索与争鸣等栏目,力求全面反映学界研究状况,准确把握学术前沿,力争把本辑刊办成展示学科研究最新成果的一个窗口。
  《近代文化研究》暂拟每年出版一辑,每辑30万字左右;诚挚欢迎广大读者给予热情支持,不吝赐稿。
  我们诚恳地将本刊首辑奉献给广大读者,殷切期待着来自各方的宝贵批评和建议,以期辑刊精益求精,为繁荣祖国的学术园地、弘扬中华优秀文化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编 者
       2006年9月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该书为第一辑,分学术史、民族精神论、文化与社会、中外文化交流四个专题,共收入论文14篇。作者均是相关研究领域的专家。

显示全部目 录

学术史
龚书铎等:清代理学的分期、特点及历史地位
李帆:汉宋关系与嘉道之际的学术转换
史革新:晚清程朱陆王之辨
罗检秋:国学与汉学——清末民初学术传承的再探讨

民族精神论
陈其泰:辛亥革命的思想动员与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增强
郑师渠:梁启超的中华民族精神论

文化与社会
胡伟希: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保守政治与知识分子运动
张昭军:科举制度改废与清末士人阶层的分流
林辉锋:马叙伦与民初北大的新旧之争

中外文化交流
刘桂生:关于“中西交会,古今贯通”
王晓秋:晚清王治本的日本漫游与文化交流
王先明、张海荣:晚清“中体西用”论的再思考
郑大华:论“东方文化派”
黄兴涛:自省与“他者”:明恩溥与清末民国的民族性改造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