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百家汇评本《史记》(上下册) 精装

分享到:

定价:¥198.00

  • 出版时间:2020年05月本印时间:2020年05月
  • 版次:1印次:1页数:937页
  • 开本:16册数:2
  • ISBN:978-7-100-17278-3
  • 读者对象:史记学研究者;中国古代史研究者;中学及以上文化程度读者
  • 主题词:中国历史古代史纪传体《史记》注释译文
  • 人气:296

显示全部编辑推荐

一部当代视角的《史记评林》升华本

《史记》问世两千多年以来,阅读和研究它的人不可胜数,并传播到海外。整理、研读、评析《史记》的著述层出不穷,渐渐形成了一个专门的学术体系——“史记学”。“史记学”之名,由宋代人王应麟提出;《史记》三家注的著成,标志着“史记学”的形成。宋元明清及近代,是史记学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时期。大体来说,宋明以评点为主流,清代以考据为主流,近代以思想研究为主流。其中,明人的摘抄和评点占有突出地位。凌稚隆的《史记评林》就是一部汇辑评点集大成的论著。
《史记评林》以三家注为底本,收集历代一百五十余家对《史记》的评论,故亦称《百五十家评史记》。此书是一部汇集万历四年之前《史记》研究成果的集大成之作,对扩大《史记》的影响起了重要作用。该书俨然成为研究《史记》的必读书。
日本江户中期,《史记评林》东渡日本,因该书包罗宏富,阅读和使用非常方便,很快,该书风靡日本,日本出现了很多《史记评林》的刻本,出现了“人间流布俗本,而家家有此本”的盛况。日本学者有井范平作了增补,为《补标〈史记评林〉》,即成为日本学术界一部经典论著,影响极其深远。
当代《史记》研究已进入一个新阶段,堪称史记学发展的黄金时代。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术界发表学术论文5000余篇,出版学术论著250余部,撰写论文论著的学者有2000余人,当代学者就有1400余人。提高与普及工作并重,《史记》不仅进入许多高等院校的课堂,而且更以不同形式让更广泛的读者群了解《史记》这部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史书,认识司马迁这位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史学家。《百家汇评本〈史记〉》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
《百家汇评本〈史记〉》,在凌稚隆《史记评林》的基础上重新构架。不同于以往评点注重微观,就事论事的特点,本书充分考虑当代多以宏观视角对《史记》及其作者司马迁进行系统、全面考察和研究的新理念,着重义理阐释。全书汇辑380位学者论点,共2940条。汇评条目与本书序论、附录,以及文本中插入的段意,统一构成一个品评解析《史记》的点评体系。本书除《史记评林》以外,重点选择三部系统解读《史记》的专著,即韩兆琦先生的《史记题评》,张大可先生的《史记新注》和《史记论赞辑释》。本书与凌氏《评林》对照,除保留凌氏原有的五大特点外,本书还有三方面新义。
《史记评林》的学术成就和内容,大致可以概括为五大方面。一、选录历代名家对《史记》的评论;二、广泛摘取《史记》专门论著和非专门论著中能发明《史记》要旨的精言警句;三、摘抄《史记》依据的原始资料,探本求源;四、广泛采录子书、史部的有关论著,与《史记》相互发明;五、对《史记》文意、段意、字义不时做出诠释,也间或勘误,或纠正三家注之失。
《百家汇评本〈史记〉》,除具以上五个特点意外,还有三大特点。第一,本书评点,立足于宏观,全面系统地解读《史记》一书的架构与内容。此外,书前有序论、书中插段意、书末有附录,再加上五体评点条目,以及《太史公自序》中的“史记序目”,进行有机组合,构成对《史记》一书的架构与内容进行系统的解读。第二,本书对《史记》文本进行了全新的整理。一是将常用的部分通假字、异体字改为规范简体字。二是对全书内容文字真伪做了全面的技术处理。对《史记》司马迁原本文字、《史记》的残缺续补文字、读史者增窜文字、司马迁附记文字,用三种字体加以区分。《史记》原文,用宋体;《孝武本纪》和《礼》《乐》《律》三书为补缺文字,用仿宋体;司马迁太初以后附记用仿宋体;褚少孙补和后世读史者增窜文字用楷体。这样一目了然。第三,扩大凌氏的采摘内容,主要是凌氏之后的评点资料。我们力图将《百家汇评本〈史记〉》打造成新时代的“史记评林”,如今面世,以飨读者,亦当作一部抛砖引玉之作。



 

显示全部作者简介

张大可,1940 年12 月7 日生,重庆市人。1966 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历任兰州大学历史系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中文系教授兼系副主任、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教授。现任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特聘教授。社会兼职有中国史记研究会会长、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长期从事中国历史文献学与秦汉三国史方向的研究,发表学术论文近200 篇,主要著作有《史记研究》、《史记新注》、《史记文献学》、《史记论赞辑释》、《史记精言妙语》、《史记十五讲》、《史记史话》、《司马迁评传》、《三国史研究》、《三国史》、《三国十二帝》等。主编高校教材《中国历史文选》、《中国历史文献学》、《史记教程》等。并整理注译《史记》、《资治通鉴》等多种。其中有六部学术专著获省部级优秀图书奖。2014 年商务印书馆出版《张大可文集》1—10 卷。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宋代、明代人们阅读《史记》以评点为主流。明人凌稚隆的《史记评林》以三家注为底本,汇集万历四年以前一百五十余家《史记》的评论于一书,形成一部集《史记》评点成果大成之作,至今仍是一部名作。日本江户中期,《史记评林》东渡日本,日本学者有井范平作了增补,称《标注史记评林》,成为日本学术界一部经典论著,风靡日本,形成家家有此书的盛况,历久不衰,至今仍是一部畅销书。
《史记评林》的学术成就有五大亮点。一是选录历代名家对《史记》的评论;二是广泛摘取《史记》专门论著和学术论著中发明《史记》要旨的精言警句;三是摘抄《史记》依据的原始资料,探求本源;四是广泛采录子书、史部典籍,与《史记》相互发明;五是对《史记》文意、段意、字义不时做出诠释,也间或勘误,或纠正三家注之失。
百家汇评本《史记》,在凌稚隆《史记评林》的基础上重新架构,是当代视角的《史记评林》升华本,在保留原本评林的五大亮点基础上新增三大亮点。一是本书评点,立足于宏观,全面系统地解读《史记》一书的体制与内容。评点内容包括书前序论、书中插段意、书后附录与全书点评条目,构成全面考察与研究的新理念,着重义理阐释;二是扩大凌氏采摘内容,主要是凌氏之后的评点资料。百家汇评本《史记》全书汇辑380位学者的评点共2940条,半数摘自凌氏《史记评林》精华,半是新增,尤其摘抄的150余首诗歌十分新颖。三是对《史记》文本进行了全新的整理,厘清《史记》中的续补窜附做了文字的技术处理。《史记》原文用宋体,《孝武本纪》《礼》《乐》等篇缺书补作仿宋体,褚少孙续与读史者增窜用楷体。廓清《史记》文本真伪,有重大意义。

显示全部目 录

序论——司马迁和《史记》评介 1
十二本纪
卷一 五帝本纪第一 19
卷二 夏本纪第二   26
卷三 殷本纪第三   32
卷四 周本纪第四   37
卷五 秦本纪第五   51
卷六 秦始皇本纪第六  65
卷七 项羽本纪第七  86
卷八 高祖本纪第八  100
卷九 吕太后本纪第九 115
卷十 孝文本纪第十   122
卷十一 孝景本纪第十一  131
卷十二 孝武本纪第十二  134
十表
卷十三 三代世表第一   145
卷十四 十二诸侯年表第二   147
卷十五 六国年表第三   149
卷十六 秦楚之际月表第四   151
卷十七 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第五   152
卷十八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第六   154
卷十九 惠景间侯者年表第七   155
卷二十 建元以来侯者年表第八  156
卷二十一 建元已来王子侯者年表九  157
卷二十二 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第十  158
八书
卷二十三 礼书第一  159
卷二十四 乐书第二  164
卷二十五 律书第三  178
卷二十六 历书第四  183
卷二十七 天官书第五  194
卷二十八 封禅书第六  209
卷二十九 河渠书第七  226
卷三十 平准书第八  229
三十世家
卷三十一 吴太伯世家第一  239
卷三十二 齐太公世家第二  246
卷三十三 鲁周公世家第三  258
卷三十四 燕召公世家第四  268
卷三十五 管蔡世家第五  273
卷三十六 陈杞世家第六  278
卷三十七 卫康叔世家第七  283
卷三十八 宋微子世家第八  290
卷三十九 晋世家第九  298
卷四十 楚世家第十  318
卷四十一 越王句践世家第十一  335
卷四十二 郑世家第十二  341
卷四十三 赵世家第十三  349
卷四十四 魏世家第十四  368
卷四十五 韩世家第十五  378
卷四十六 田敬仲完世家第十六  383
卷四十七 孔子世家第十七  393
卷四十八 陈涉世家第十八  406
卷四十九 外戚世家第十九  411
卷五十 楚元王世家第二十  418
卷五十一 荆燕世家第二十一  420
卷五十二 齐悼惠王世家第二十二  422
卷五十三 萧相国世家第二十三  428
卷五十四 曹相国世家第二十四  432
卷五十五 留侯世家第二十五  436
卷五十六 陈丞相世家第二十六  443
卷五十七 绛侯周勃世家第二十七  449
卷五十八 梁孝王世家第二十八  454
卷五十九 五宗世家第二十九  459
卷六十 三王世家第三十  463

七十列传
卷六十一 伯夷列传第一  471
卷六十二 管晏列传第二  473
卷六十三 老子韩非列传第三  475
卷六十四 司马穰苴列传第四  480
卷六十五 孙子吴起列传第五  482
卷六十六 伍子胥列传第六  486
卷六十七 仲尼弟子列传第七  492
卷六十八 商君列传第八  502
卷六十九 苏秦列传第九  507
卷七十 张仪列传第十  520
卷七十一 樗里子甘茂列传第十一  532
卷七十二 穰侯列传第十二  537
卷七十三 白起王翦列传第十三  540
卷七十四 孟子荀卿列传第十四  545
卷七十五 孟尝君列传第十五  548
卷七十六 平原君虞卿列传第十六  554
卷七十七 魏公子列传第十七  560
卷七十八 春申君列传第十八  565
卷七十九 范睢蔡泽列传第十九  571
卷八十 乐毅列传第二十  583
卷八十一 廉颇蔺相如列传第二十一  587
卷八十二 田单列传第二十二  594
卷八十三 鲁仲连邹阳列传第二十三  596
卷八十四 屈原贾生列传第二十四  603
卷八十五 吕不韦列传第二十五  609
卷八十六 刺客列传第二十六  612
卷八十七 李斯列传第二十七  621
卷八十八 蒙恬列传第二十八  633
卷八十九 张耳陈馀列传第二十九  636
卷九十 魏豹彭越列传第三十  643
卷九十一 黥布列传第三十一  646
卷九十二 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  651
卷九十三 韩信卢绾列传第三十三  661
卷九十四 田儋列传第三十四  666
卷九十五 樊郦滕灌列传第三十五  669
卷九十六 张丞相列传第三十六  677
卷九十七 郦生陆贾列传第三十七  684
卷九十八 傅靳蒯成列传第三十八  691
卷九十九 刘敬叔孙通列传第三十九  693
卷一百 季布栾布列传第四十  698
卷一百一 袁盎晁错列传第四十一  701
卷一百二 张释之冯唐列传第四十二  706
卷一百三 万石张叔列传第四十三  710
卷一百四 田叔列传第四十四  714
卷一百五 扁鹊仓公列传第四十五  718
卷一百六 吴王濞列传第四十六  730
卷一百七 魏其武安侯列传第四十七  737
卷一百八 韩长孺列传第四十八  743
卷一百九 李将军列传第四十九  747
卷一百十 匈奴列传第五十  752
卷一百一十一 卫将军骠骑列传第五十一  766
卷一百一十二 平津侯主父列传第五十二  775
卷一百一十三 南越列传第五十三  784
卷一百一十四 东越列传第五十四  788
卷一百一十五 朝鲜列传第五十五  791
卷一百一十六 西南夷列传第五十六  794
卷一百一十七 司马相如列传第五十七  797
卷一百一十八 淮南衡山列传第五十八  813
卷一百一十九 循吏列传第五十九  824
卷一百二十 汲郑列传第六十  826
卷一百二十一 儒林列传第六十一  831
卷一百二十二 酷吏列传第六十二  837
卷一百二十三 大宛列传第六十三  847
卷一百二十四 游侠列传第六十四  856
卷一百二十五 佞幸列传第六十五  860
卷一百二十六 滑稽列传第六十六  862
卷一百二十七 日者列传第六十七  870
卷一百二十八 龟策列传第六十八  874
卷一百二十九 货殖列传第六十九  888
卷一百三十 太史公自序第七十  896

附录一 报任安书  911
附录二 《史记》断限与残缺及续补窜附考辨  915
附录三 司马迁年谱(附司马谈)  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