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走出天下秩序:近代中国变革的思想视角 精装

分享到:

定价:¥68.00

  • 著者:185011 
  • 出版时间:2022年02月本印时间:2022年02月
  • 版次:1印次:1页数:368页
  • 开本:32册数:1 卷数:1
  • ISBN:978-7-100-19905-6
  • 读者对象:对中国近代史感兴趣的专业研究者和业余读者
  • 主题词:中国历史近代史研究
  • 人气:129

显示全部编辑推荐

回首近代思想激荡,力摒陈见出新说,见证近代中国变革脉络

 

1. 本书作者提出一些不同于主流观点的看法,对从清中期到20世纪初期的历史进行了全新的阐述。本书由三个部分组成,以不同的篇幅,或详或略地关注到了鸦片战争、英法联军战争、戊戌变法,清末变革与立宪、民初政争、五四思想运动等重大历史环节,富有创见,通俗好读。

2. 本书作者萧功秦,为著名历史学家,他的观点新颖而逻辑严谨,语言具有感染力,适合对于近代史感兴趣的大众读者。

3. 本书站在历史的行动者的思想角度,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行动背后逻辑的分析,阐述了他们行动的缘由。娓娓道来,以平实的语言叙述了一段与教科书中不同的中国近代变革的历程。

 

显示全部作者简介

萧功秦,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曾任复旦大学中国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政治学教授,著有《中国的大转型》《儒家文化的困境》《危机中的变革》《反思的年代》《与政治浪漫主义告别》《萧功秦集》《超越左右激进主义》等专著。主要研究领域为近代中国思想文化史、当代中国政治思潮史等。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理解一个时代的人们如何思考问题,比理解这个时代的人们如何行动更为重要。”这正是作者诠释历史的独特方式。本书聚焦从清中期到20世纪初期的中国历史,关注鸦片战争、戊戌变法、清末新政、五四运动等重要历史环节,通过对主导这些大事件的历史行动者的思想和行动之间互动关系的分析,呈现近代中国的演变脉络和宏观大势,以独特视角对近代中国历史进行了全新阐述。



 

显示全部目 录

目录:
作者小序 3
从华夏文明到晚清变革
走出天下秩序 3
从千年史看百年史 31
戊戌变法与中国早期政治激进主义 75
近代中国人对西方立宪政治的文化误读 108
清末新政与中国开明专制道路的失败 129
从变革的视角梳理晚清七十年历史 145
20世纪初的思想新潮
辛亥革命民主思潮的观念考察 165
新文化运动与观念型知识分子的兴起 184
五四文化浪漫主义的历史影响 199
知识分子如何避免观念的陷阱 205
儒家的乌托邦传统与近代激进主义 221
严复对近代激进改革观的批判 229
“严复悖论”与中国现代化的困境 252
中外文明融合的回顾与前瞻
文化失范与现代化的困厄 283
近代中国变革的三种两难矛盾 290
中华帝国文明为什么近代受挫于欧洲文明 310
从20世纪革命到改革时代 328
传统文化可以给我们什么精神资源 343

显示全部精彩试读

我从三方面谈谈我所理解的儒家的现代意义。

首先,是儒家以仁为本位道德自主性。我个人认为,两千多年来的儒家思想,是可以分层次的,有作为官方化的纲常礼教意识形态的一面,也还有更深层的、以“求仁得仁”为核心的、作为知识分子安身立命的人生哲学的一面,这种以仁为本体的儒家人生哲学,仍然对我们有重要价值与吸引力。儒家思想中的“贵在自得”“为仁由己”“己欲仁,斯仁至矣”,其中强调的道德自主性与通过个人修养,来摆脱动物性,以及拒绝媚俗的人生哲学,均能对现代人有所启示。

所谓的“仁”,就是一种内在的良知良德,获得这种仁的人,能在困难环境中,有一种内在的、近乎宗教的精神资源,乐在其中。 20世纪30年代的文化学家缪凤林在他的《中国通史要略》中说过一段话,给我印象很深:

儒家重修身成己,充满心身之本能,一切觉民之方,乃从中自然发露于外,其遇虽穷,其心自乐,人间名利,视之漠然,服其教者,往往力争人格,孔子以为人生最大之义务在努力增进其人格,而不在外来之富贵利禄,即使人莫我知,境遇极穷,而我胸中浩然,自有坦荡之乐,儒教真义,惟此而已。

在我看来,儒家人生哲学中最关键的东西,是发掘人的内在的善的资源,并使之充满人的心身,从而形成一种人格力量,它可使人立足于世界。有了这种精神资源,就可以与恶势力抗争,使他对恶劣的环境也无所忧惧。他就可以始终如宗教信仰者一样,有丰富充沛的精神资源充满其心身,我们中国确实没有欧美与中东民族那种国教,然而,如果我们把儒家看作自己内心的宗教,也许就会获得一种基于数千年祖辈传统精神资源。孔子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其实强调的是,只要一个人有了内在的精神资源,他就可以是个真正的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