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阿西西的圣方济各 平装

分享到:

定价:¥75.00

  • 著者:2266 译者:
  • 出版时间:2022年07月本印时间:2022年07月
  • 版次:1印次:1页数:279页
  • 开本:32册数:1 卷数:1
  • ISBN:978-7-100-20285-5
  • 读者对象:历史专业学生、相关学科学者、学术读者、对历史感兴趣的大众读者
  • 主题词:方济各(Francescod’Assisi1182—1226)生平事迹世界史中世纪史
  • 人气:154

显示全部编辑推荐

年鉴学派巨擘雅克•勒高夫“反传记”力作,简体中文首译,看方济各如何面对充满贫穷、不公的世界,在书中听到中世纪的回响,知名学者彭小瑜、周莽、李文丹推荐。

 
相关推荐:
彭小瑜(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金钱的用处还不如尘土。”这是方济各关于钱财的著名格言。但是他本人以及方济各会并不排斥市场经济。他只是以他自己的以及同道的少数精英分子的清贫生活来批评物欲横流的贪婪社会。方济各以及方济各会的修士们强调了货币和市场正面的社会作用,注重利用金融和市场来做慈善事业。
正如勒高夫所强调的,这既是中世纪传统,也是工业革命以后的现代西方社会需要的价值观念。在勒高夫看来,人与人之间的敌意和不平等皆出自对钱财和权力的贪婪,而资本主义社会的情况尤其如此,所以今天的世界需要特别珍惜方济各的思想和事迹所提供的榜样和价值观。

周莽(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法语系副教授)
《阿西西的圣方济各》与《圣路易》是挑战之作,既然大家都说年鉴派的长时段远离了事件性,也就不擅长为个人立传,勒高夫偏要试一试,证明本无局限。《阿西西的圣方济各》是挺奇特的书,是几篇论文和素材合成的,貌似硬伤,但其实有深意,其意旨在于贫,而不在于富。Paupertas cum laetitia,以贫为乐,是方济各会的口号,传记材料并非越多越好。方济各是熟题材,有众多的书面与口头的传说,圣徒本身就是世俗信仰的对象,但是他身上的历史又在哪里?要考虑推陈出新,而且去除那些激动人心的传说,尽量还原方济各本人,这更加是挑战。方济各出身市民阶级,他的作为也是在俗世里,努力解决新市民社会金钱与贫穷、空间与时间、美乐与仁爱问题,注重从感性来解决建立信众共同体的问题。多杂未必真切。如书尾所言,贫困始终是人类要面对的问题,谦卑守贫的托钵僧运动或许仍对我们有启发。

李文丹(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助理教授)
以任何标准,方济各都是中世纪欧洲十分重要、迷人的历史人物。他以穷人和小兄弟自称,放弃一切财产。他向苏丹传教,也向鸟群布道。他被誉为文艺复兴与现代精神的开创者。
年鉴学派巨擘雅克•勒高夫举重若轻,高屋建瓴,从历史背景、个人生平、阶层话语、文化模式四方面,勾画出圣方济各的血肉、心灵与影响。本书为论文集结,不求大求全,却是作者三十余年的学术思考与人生体悟。它体现了勒高夫通过传记研究“整体史”的方法,展示了托钵修会史如何被纳入城市史、社会史的新问题域,也凝结了作者一如始终的社会关怀。
译者栾颖新是中世纪史研究的优秀新锐,在法国接受系统学术训练。中译本序与译后记为本书提供了绝佳的导读。
 


“在他身上既能看见诗意,也能看见真相。”
年鉴学派巨擘雅克·勒高夫“反传记”力作
简体中文首译
知名学者彭小瑜、周莽、李文丹推荐

“在方济各诞生时,他就被赋予诗人的灵魂。他用一个诗人的心灵和乞丐的身体,发现到达完美的道路并不简单。”
——奥斯卡·王尔德
 

一个“不漂亮”的圣徒
出身商人家庭,他却放弃一切财产,选择与清贫结为夫妻。
传统审美中圣徒“金发碧眼”,他却其貌不扬,如同“瘦小的黑母鸡”。
频频遭遇失败和背叛,他却坚持以贫为乐,用自己的精神力量对抗着苦难。
方济各——从12 世纪转向13 世纪的历史时期中关键的历史人物,翁贝托•埃科的代表作《玫瑰的名字》中方济各会的创始人,被誉为文艺复兴与现代精神的开创者。

一部“反传记”的传记
《阿西西的圣方济各》是法国著名历史学家雅克·勒高夫在《圣路易》后的又一部挑战之作。
虽然书名只涉及方济各,这本书讨论的却不仅仅是方济各,而是整个中世纪的缩影。
它并非传统的、充满奇闻逸事的人物传记,勒高夫力图在研究方法和理解视角上进行创新——把方济各视为整体史的研究对象。

看方济各如何面对充满贫穷、不公的世界
在这本书中听到中世纪的回响
本书可以算是历史学专著,也可以算是大众读物。
它是法国著名历史学家雅克·勒高夫继《圣路易》后的又一部传记力作,但是相比之下体量不大,适于入门,是阅读勒高夫非常好的选择。
勒高夫使用的引导式写法,有助于读者在读罢此书之后,真正地收获关于中世纪历史的知识,适合所有读者阅读。

“我们对于新时代有着种种疑问,我希望今天的人们能在本书中听到方济各和他的兄弟们的言语和行动所产生的回响。”(雅克·勒高夫)

 

显示全部序言

我差不多是在半个世纪以前开始对中世纪感兴趣的,从两个方面来讲,我都对阿西西的圣方济各感到着迷。首先,我对作为历史人物的方济各着迷,他身处12、13世纪之交,正是在这个时期,现代而充满活力的中世纪诞生了,方济各则改变了这个时期的宗教、文明和社会。方济各是半宗教的,同时也是半世俗的,他活跃在欣欣向荣的城市里,行走在路上,也曾独自避静隐修,又经历了宫廷典雅文明的繁荣时期,他把这一切融合在一起,用自己的行动开创了全新的达到清贫、做到谦卑和使用话语的方式,他身处教会的边缘,却没有落入异端;他具有反叛精神,却没有沾染虚无主义。方济各活跃在位于罗马和僻静的韦尔纳之间的意大利中部地区,此地堪称基督教世界中最为风起云涌的地方。方济各在新型的托钵修会突飞猛进的发展之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托钵修会在与往日不同的新基督教社会中传教,为基督教灵修思想提供了从生态角度进行思考的视角,人们认为是方济各发明了中世纪的宗教、文学和艺术中那些有关自然的情感。方济各代表了一种全新的神圣性,这种新的神圣性以基督为中心,甚至到了要跟基督一样的程度,方济各是第一个身上出现圣痕的人。方济各在他所生活的时代是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直到今天,我们依然为他着迷。
此外,方济各本人写下的文本、关于方济各的传记讲述的内容,以及与方济各有关的图像都让我对他感到着迷。他既简朴又负有盛名;既是谦卑的,又获得了社会地位的提高;相貌普通,却有着非凡的影响力。有关他的叙述让我们感觉到他是真实的,而这种叙述的丰富程度让我们可以从熟悉亲近的角度和疏远的角度想象他。每个历史学家都想要讲述过去的一个男人(或是一个女人)的一生,我也不例外,我想写一本传记,力图接近传主一生的真实情况。很久以前,方济各让我感到着迷,他比其他人更吸引我,我想把方济各当作一个总体史的研究对象(而不是那种充斥着奇闻逸事的、肤浅的传统类型传记)。方济各在历史方面和人性方面,不论对于过去还是当下而言,都是一个榜样性的人物。而我迟迟未能动笔写方济各的传记,一方面是因为之前我一直忙于思考,忙于阅读吸收那些主题更为宽泛的历史学著作;另一方面是因为现在已经有了不少写得很好的方济各传记,尤其是法国和意大利的历史学家写的那些方济各传记都非常好。
我便继续想象和建构我自己的圣方济各,那时我以为用一些流传有限的意大利语和法语的研究文献就足够了,用方便快捷、间接的方式了解方济各就足够了。
而如今,我已经写了《圣路易》。圣路易跟圣方济各很不一样,我想让这本书成为一部能流传下去的作品,我一直有撰写人物传记的计划,也为这本《圣路易》投入了很多精力。然而,我还是感觉没有写够人物传记。后来,当我的朋友皮埃尔•诺拉问我要不要再写些什么的时候,我马上决定出版我之前写的所有关于圣方济各的文章。
我在即将迈入第三个千年之际思考圣方济各留给我们的历史和形象,并且在思考的过程中更新对他的认识,这本书便是这种充满求知欲的思考的产物。他的历史和形象植根于实际的历史脉络,那些伪千禧年思想的信徒胡乱写的东西表现的不是真实的圣方济各。在有关方济各的新研究中,雅克•达拉汉和嘉拉•弗鲁格尼(Chiara Frugoni)的著作十分优秀(详见附录中的参考书目),他们与我一样敏感地关注方济各,不过我们提出的问题并不相同。我曾为嘉拉•弗鲁格尼所著的《圣方济各》(Saint François)作序,这本书刚刚推出了法文译本,该书着重描写圣方济各本人,重点使用了图像形式的史料。方济各会图书馆出版社(Edizioni Biblioteca Francescana)的修士们把我之前用意大利文写的关于圣方济各的文章结成一集,推出了新版本(米兰,1998年),雅克•达拉汉曾为此书写过一篇很长的介绍和概述(这篇文章有助于读者了解这部集子)。
最后,受普鲁奈•布尔日(Prune Berge)的盛情邀请,我最近录制了一张关于阿西西的圣方济各的光盘,收录在伽利玛出版社的“高声朗读”(À voix haute)新系列里。
本书收录了四篇论文。第一篇是用英文和意大利文写的,于1981年发表在《神学国际期刊》(Revue internationale de théologie)的《公会议》(Concilium)专号上,着重在历史背景中讨论阿西西的方济各,尝试简要地说明他在12、13世纪之交的地位,这个时期处于“封建世界的革新与重压之间”,社会的革新与传统相互碰撞,而圣方济各既是推动革新的主要人物之一,又没有脱离传统——他始终是一个被撕裂的人和被撕裂的圣徒。
第二篇论文是最主要的一篇,这篇论文按照时间顺序对圣方济各进行整体的介绍,因此采取了传记的形式,把方济各重新置于他所处的地理背景、社会背景、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中。本篇尽可能用清晰、简洁的方式来呈现方济各的作品和他的传记中的问题,这些问题与方济各的形象和对方济各本人的解释紧密相关,而且本篇引出了方济各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活动中的核心主题。这篇论文当初只以意大利文发表,1967年收录于“主角”(I protagonisti)书系,这个书系里收录的都是重要历史人物的普及性传记。最近我重新修改了这篇论文,写得更为详细。这篇文章试图接近并且展现真正的圣方济各,因为即使我想要追求客观的真实,这篇文章还是不可避免地带有我个人的解读,因为这篇文章写的是我的圣方济各。
在其余的两篇里则可以看到活灵活现的方济各,这两篇讨论方济各本人对13世纪整个方济各会的影响,修会的内部冲突导致方济各会的成员对方济各本人有着不同的理解,他们对方济各创立修会的初衷也有着不同的解释,这些分歧最终导致了中世纪中期的矛盾和冲突。方济各和方济各会戏剧性的历史搅动了他们所处的时代。我希望我的这两篇文章能展现出这出戏剧。
其中一篇已经于1967年在圣克卢(Saint-Cloud)召开的研讨会上做过口头报告,这篇文章于1973年收入半内部发行性质的研讨会论文集中,是对词汇的研究(《阿西西的圣方济各与13世纪圣方济各传记作者笔下表示社会阶层的词汇》)。找出过去的人说的话语,并且让这些话语被人听见,然后对这些话语做出阐释,这些对历史学家而言是极为重要的任务。方济各用口头和书面的方式来表达自己,试图影响他所处时代的社会。本篇侧重分析他的词汇、思想与情感,这三者是一整套工具,揭示了他用来感化和改变社会所使用的手段。这是一套行动性的词汇。
最后,我讨论了初创阶段的方济各会对13世纪文化模式的影响〔1980年,我在阿西西的会议上报告了这篇文章,该文1981年发表于阿西西的《方济各会研究》(Studi francescani)中〕。这篇文章勾画了这个时代整个文化领域的草图,并且给方济各和他的门徒在这个领域中定位。正如方济各和他的修会想要从整体的角度来理解社会和文化,想要在这个领域有所行动,我便试图通过方济各和方济各会,从社会的角度出发,用整体的方法来研究这段历史。
但愿我没有犯下时代倒错(anachronisme)的错误,如今我们即将迈入第三个千禧年,对于新时代有着种种疑问,我希望今天的人们能在本书中听到方济各和他的兄弟们的言语和行动所产生的回响。
又及:伊莎贝尔•夏特莱(Isabelle Châtelet)审阅了《圣路易》和《阿西西的圣方济各》的初稿,她的审阅工作堪称典范。

显示全部作者简介

雅克•勒高夫(Jacques Le Goff,1924—2014),法国著名历史学家,专长中世纪史,尤其是12—13世纪。勒高夫是年鉴学派第三代——“新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并曾于1972—1977年担任法国高等实践学院的院长。勒高夫的著作良多,代表作有《圣路易》《试谈另一个中世纪》《中世纪的知识分子》《炼狱的诞生》《阿西西的圣方济各》等。
译者简介:
栾颖新,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外国语言与外国历史专业法语方向)。现为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博士生。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方济各(Francesco d’Assisi,1181/1182—1226)是从12世纪转向到13世纪的历史时期中的关键人物。他推动了当时的宗教、文明和社会的发展,推动了一个现代的、充满活力的中世纪的诞生。方济各将朴素与威望、谦卑与积极、平凡的身体与非凡的影响力结合起来,满足了同时代大部分人的期望。他在城市中活动,给城市带来了和平,而非内部的纷争。他坚持“以贫为乐”,主张利用金融和市场进行慈善事业。他还呼吁平等,给妇女和儿童以应有的地位。方济各比任何人都更能激发历史学家的研究欲望,也使他在过去和现在都被视为典范人物。
《阿西西的圣方济各》是法国著名历史学家雅克•勒高夫关于方济各的一部力作。虽然书名只涉及方济各,这本书讨论的却不仅仅是方济各,而是从12世纪到13世纪的整个中世纪的状况的缩影。此书并非传统的充满奇闻逸事的人物传记,勒高夫力图在研究方法和理解视角上进行创新——把方济各视为整体史的研究对象。
这本书可以算是历史学专著,也可以算是大众读物,它介于两者之间。勒高夫的引导式写法有助于读者在读罢此书之后真正地收获关于中世纪历史的知识,也如勒高夫所言,贫困是人类社会始终要面对的问题,方济各的精神和言行或许对我们仍有启发。

显示全部目 录

作者简介
序 言
年 表
第一章 阿西西的方济各身处封建世界的革新与重压之间
第二章 寻找真正的圣方济各
追寻真正的圣方济各
圣方济各本人所写的文本中的圣方济各
传记的问题
圣方济各的一生
皈 信
从第一版规章到第二版规章
方济各与英诺森三世
圣克莱尔
奇迹与漂泊
第四次拉特兰公会议
《教宗批准的规章》
走向死亡
作品与使命
圣方济各是中世纪的,还是现代的?
第三章 
阿西西的圣方济各与13世纪圣方济各传记
作者笔下表示社会阶层的词汇
研究的定义与范围
研究的意义
研究的难点
中世纪文本固有的难点
所选文本的固有难点
社会阶层词汇的要素
圣方济各的情况(根据他本人的作品、根据
他的传记)
天上的社会
方济各会的社会
地上的基督教社会
在传记作者笔下
清 单
孤立的人与异常人
尝试进行解释
这套词汇的情况:与中世纪的思想模式相比
这套词汇的情况:与中世纪的几套重要的描述
社会实际情况的词汇相比
与“封建”词汇相比
与“政治”词汇相比
与“宗教”词汇相比
其他影响
这套词汇的情况:与方济各会的视野和目标相比
从对抗出发
为平均而战
新社会秩序的基础
这套词汇的情况:与历史研究者的问题域相比
重现历史情境
选择参照系
定义问题
第四章 方济各会思想与13世纪的文化模式
与空间概念、时间概念有关的模式
城 市
教 堂

新奇之处
记 忆
与经济发展有关的模式
金 钱
劳 动
与整体社会或市民社会结构有关的模式
各种身份
平信徒
女 性
儿 童
爱 德
与宗教社会结构有关的模式
高级神职
兄弟会
与狭义的文化有关的模式
脑力劳动
话 语
通俗语言
计 算
与举止和感受力有关的模式
宫廷典雅风度

愉 悦
死 亡
狭义的伦理-宗教模式
悔 过
清 贫
谦 卑
纯洁与身体
祷 告
神圣性
有关神圣的传统模式
梦与幻象
奇迹、巫术、驱魔
结 论
附 录
 参考书目
 补充书目
 后 记
 索 引
译后记 / 栾颖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