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子
汉元帝建昭二年(前 37),扶余王子朱蒙率部南迁,在卒本川(今辽宁省桓仁县)建立高句丽政权。唐高宗总章元年(668),在唐与新罗联军的共同征讨下,高句丽灭亡,国祚 705 年。高句丽是古代东北亚地区陆路交通的必经之地,在古代东北亚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发挥着重要的中转作用。高句丽作为古代东亚社会发展进程中不容忽视的一方势力,对中古时代东亚政治格局的形成与变迁影响深远。
在我国吉林省、辽宁省和朝鲜平安北道、平安南道、黄海北道、黄海南道、咸镜北道、咸镜南道、平壤市、南浦市等高句丽统治区域内,发现大批具有鲜明民族特征、地域风格的墓葬、城址和遗物,学界统称为高句丽遗存。遗存中服饰资料甚为丰沛,壁画墓中绘有穿着各式服饰的人物图像,簪、钗、耳环、耳坠、指环、镯子、带扣等出土饰物种类繁多。
本书以壁画图像为主,以出土饰物为辅,分从发式、冠帽、身衣、足衣等四方面系统探究高句丽壁画服饰的基本风貌——高句丽人传统服饰文化因素、汉服文化因素和胡服文化因素的共存与交融——并在此基础上从服饰学视角审视高句丽民族与周邻地区各民族的关系,以及高句丽民族的形成与高句丽政权的发展进程,从而使读者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认识高句丽文化。
本书图片部分取自国内外考古机构和博物馆出版的图书、古代服饰研究著作及网站数字化资源,书中许多观点参考了耆旧先贤的精辟论断,受编写体例限制,不能一一注明,于此深表歉意。特别感谢师兄尚永琪先生的热切推荐,感谢余太山先生对我的信任与支持,感谢傅佳欣教授无私提供珍贵图片。编写本书可使更多读者领略高句丽服饰文化之盛美,此乃平生一大乐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