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2006中国区域发展报告——城镇化进程及空间扩张精装

分享到:

定价:¥58.00

  • 著者:504,3853,502,3854,3855,3856 
  • 出版时间:2007年10月本印时间:2007年10月
  • 版次:1印次:1页数:288页
  • 开本:16册数:1
  • ISBN:978-7-100-05606-9
  • 读者对象:区域发展研究人员
  • 主题词:中国区域发展报告
  • 人气:128

显示全部序言

   
                                                            城镇化——一个关于国家发展和区域发展的问题

       城镇化是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涉及产业的转变和新产业的支撑、城乡社会结构的全面调整和转型、庞大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资源环境对它的支撑以及大量的立法、管理、国民素质提高等众多方面,必然是长期的积累和长期发展的渐进式过程。
  城镇化是一个区域发展问题。当然,这里的“区域”范畴也包括“国家”。农业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同时向非农产业转移,从而导致各种规模城镇的形成与发展,使城市生活方式得到扩展。这是以国家和区域的工业化和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为基础的过程。欧美发达国家的城镇化开始于200多年前,是在工业化和大规模商品生产和国际贸易基础上得到逐步发展的,经历了很长的历史过程,目前达到70%~80%的城镇化率。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来城镇化获得了迅速发展,一方面是与整个20世纪80年代及90年代前半期工业化及经济发展积累有关,同时也是近十年来我国每年近两位数G1)P增长的反映。应该说,我国城镇化的驱动因素及发展基本上体现了工业化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普遍规律。
  从各个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的空间管制角度看,城镇化发展的过程和空间布局也是区域发展及其规划的重要目标之一。区域发展及其规划,其主要目标是从更为宏观的尺度范围确定区域发展的方向以及区域发展中的产业结构、城镇体系和主要城市的发展定位、基础设施的发展规模及其合理布局、区域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以及相应的区域政策等。这几个方面都直接或间接地与城镇化发展结合在一起。
  无论处于工业化发展进程中或者处在工业化后期或“后工业化”时期的各个国家,还是处于幅员大国中的某个区域,考察它们城镇化及城镇发展的驱动因素、城镇化进程的快慢、城乡之间的关系以及城镇化引起的资源环境问题等方面的经验、教训时,无一例外地都需要从国家和区域的角度进行分析和评价。舍此,无法取得科学的理解和认识。不了解国情,不去研究区域特点和区域发展差异,只从城市发展的角度去规划城镇发展、规划区域的城镇体系,就可能引起无法想象的后果。
……

显示全部后记

  1.改革开放以来的20多年,我国取得了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综合国力大幅度提升的辉煌成就。与此同时,实现了大规模的城镇化。城镇化推动了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居民的生活条件。然而,近十年来我国城镇化脱离了循序渐进的原则,超出了正常的城镇化发展轨道,在进程上属于“急速城镇化”。其表现为人口城市化虚高;在空间建设布局上出现无序乃至失控;耕地、水资源等重要资源过度消耗,环境受到严重污染;部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出现巨大浪费。在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和国务院三令五申制止若干严重倾向之后,一些行为和现象仍在继续。特别是大规模占地、毁地的现象让人触目惊心!为此,我们决定将《2006中国区域发展报告》的主题定位在“城镇化进程与空间扩张”。
  2.《2006中国区域发展报告》是在完成中国科学院学部咨询评议项目“中国城镇化的模式研究”的基础上编写的。学部咨询评议项目的目标是研究和编写一份咨询报告上报国家有关部门。
  在完成咨询评议项目的一年多的调查研究过程中,我们接触到大多数省市“九五”和“十五”以来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的大量实际情况。我们拍摄了几千张照片,对全国及各地区城镇化进程进行了统计分析及国内外对比,真实地再现了近年来我国冒进式城镇化和空间失控的过程和严峻态势。这些实际情况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并使我们形成了若干观点。在这个基础上,我们的社会责任感越来越强烈:给中央政府领导人系统地反映这些情况并提出我们的建议。以“关于遏制冒进式城镇化和空间失控的建议”为题的咨询报告的起草工作在农历丁亥年到来的前夜完成。大年除夕的下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我院院长路甬祥在电话中对我说:他将以他的名义尽快将咨询报告及其附件(照片和图表说明)直接报送国务院领导同志。春节过后不几天,我们就接到国务院领导的重要批示。
  我们编写的咨询报告,以事实阐述了近年来我国城镇化的冒进态势及其影响。并建议采取严格、多方面的综合措施,遏制“冒进式”城镇化和空间失控的严峻态势。使我国城镇化依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步人资源节约型的健康发展轨道,走一条“高密度、高效率、节约型、现代化”的道路。但是,这样的咨询报告在一两个环节上遇到了“麻烦”。主要是报告的审查是由完全不同于我们的研究领域的科学家进行的。我的体会是:我负责的咨询报告,难以在原来的程序内获得批准上报。因为需要找其他领域的专家来讨论,不同意见都要发表。这个咨询报告,科学性有没有?在政治上可能不妥,社会影响会有问题。大概是要讨论这些问题。而预期的这种讨论,不可能没有不同意见。而不同意见将可能成为程序内获准上报的负面因素。问题的症结可能在于两方面。一是对于城镇化的进程、规律及其支撑体系等方面的实践和理论,许多科学性。
  3.我给这项咨询研究工作设定的目标有两个:其一,希望能够影响国家城镇化和城市规划建设的方针;其二,认识若干科学问题。现在看来,咨询报告基本上可以起到符合愿望的效果。根据国务院领导的指示,国家发改委正在组织十一个部门研究我国城镇化的方针和政策。至于城镇化有关科学问题的初步认识,主要在这本报告中加以阐述。当然,现在的阐述是很不深刻的。如何认识城镇化的主要科学问题呢?简单地说,包括以下方面。
  •城镇化是一个国家发展和区域发展问题,城乡关系是区域内极为重要的关系,城镇化是个长期积累和长期发展的渐进式过程。
  •区域经济发展是城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国家和区域的经济增长、产业支撑和保障是城镇化最重要的驱动因素。
  •自然基础和生态环境对于城镇化发展的基础作用。
  •区域(国家)社会经济的空间结构与城镇化的空间格局。
  •城镇化进程模拟与预测的理论方法。
  4.在批示的激励之下,我们也加快了这一期“中国区域发展报告”的编写进度。我们咨询项目组2006年12月在北京西北郊凤凰岭集中编写咨询报告时,产生一股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觉得仅仅完成一份上报的咨询报告很不够,应该将我国城镇化的进程作一个较为全面的回顾和评价,特别是将“九五”和“十五”期间出现的问题作出较为详细的政策、态势、原因及危害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尽快地向政府和社会写出详细的“报告”。大家的共识立即变成了实际行动。到2007年的3月底,我们就完成了初稿。5月的中下旬,书稿陆续交到了商务印书馆。
  《2002中国区域发展报告》出版以来,“中国区域发展报告”的编写耽误了几年。现在,在各方面的支持下,又得以出版。我们的调查研究,得到了山东、河南、安徽、浙江、江苏、贵州、广东等省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我们也得到了中国科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技术局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的支持。这个课题组除了地理资源所的学者外,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和北京大学、苏州大学几位学者也参与了研究。多年来,商务印书馆李平、田文祝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在此,我都表示衷心的感谢!完成这件工作使我感到了些许的轻松。
  这本报告由陆大道负责总体设计以及工作组织和大部分修改、定稿工作。姚士谋、刘慧、高晓路协助进行了部分修改和编辑工作,博土研究生陈明星协助进行了部分资料分析和图表制作。
  叶大年院士和刘盛和研究员都是学部咨询评议项目的主要成员。叶先生本人是著名的地质学家,但多年来还非常有兴趣研究城市发展的空间对称问题,并且具有相当的社会影响。他是全国政协常委。在今年3月的全国“两会”上,他也宣传了本报告的一系列成果。
《2006中国区域发展报告》各章的编写分工如下:
序   城镇化——一个关于国家发展和区域发展的问题     陆大道
第一章 城镇化发展方针演变与城镇发展历程      姚士谋、管驰明
第二章 我国城镇化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             刘慧
第三章 我国城镇化发展的驱动因素       李国平、樊铧、刘霄泉
第四章 冒进式城镇化进程                  陆大道
第五章 城市空间的过度扩张                 陆大道
第六章 城镇化区域性差异及发展模式             段进军
第七章 我国小城镇的发展与布局           段进军、陈明星
第八章 城镇化进程和空间扩张的国际经验和教训        高晓路
第九章 城镇化发展目标的政策及措施建议       高晓路、姚士谋
后记                            陆大道
  5.关于“区域”的说明。本报告中关于我国大区域的划分基本上是按照国务院确定的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及中部崛起政策实施的地域范围。全国人大通过的第七个五年计划划分的三个地带的范围,本报告运用较少。在阐述具体领域问题时,都作了相应的交代和说明。
  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的城镇化发展与祖国大陆差别很大。本报告没有包括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部分。
  台湾省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考虑到其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系列特殊性,加上数据和资料来源的困难,本报告暂未包括台湾省。

                             陆大道
                            2007年5月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近十年来,我国一些地区在城镇化的过程中脱离了循序渐进的原则,超出了正常的发展轨道,在进程上属于“急速城镇化”。该报告以事实阐述了我国城镇化的冒进态势及其影响,并建议采取严格、多方面的综合措施,遏制“冒进式”城镇化和空间失控的严峻态势。该书是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研究成果。

显示全部目 录


关于遏制冒进式城镇化和空间失控的建议

第一章 城镇化发展方针演变与城镇发展历程
 第一节 我国城镇化发展方针的变化
 第二节 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曲折性与波动性
 第三节 我国城镇发展的新思路
第二章 我国城镇化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
 第一节 自然地理基础与城镇化
 第二节 生态环境与城镇化
 第三节 自然资源与城镇化
第三章 我国城镇化发展的驱动因素
 第一节 中国工业化发展与城镇化的进程
 第二节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城镇化发展的推动作用
 第三节 信息化对我国城镇化的影响分析
第四章 冒进式城镇化进程
 第一节 宏观经济发展背景及城镇化
 第二节 认定为冒进式城镇化的依据
 第三节 中国城镇化进程的选择
第五章 城市空间的过度扩张
 第一节 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
 第二节 城镇化空间失控的主要形式
 第三节 城市发展空间大规模过度扩张的主要原因
 第四节 符合中国国情的城镇化用地
 附录 第五章图片及说明
第六章 城镇化区域性差异及发展模式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与东部都市经济区发展
 第二节 中部地区区域整合中的城市和产业集聚带发展
 第三节 西部地区发展中的城市和产业集聚带
第七章 我国小城镇的发展与布局
 第一节 小城镇在城市发展方针中的地位及变化
 第二节 我国小城镇发展的区域差异与演变态势
 第三节 我国小城镇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第八章 城镇化进程和空间扩张的国际经验和教训
 第一节 城镇化进程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第二节 近现代城镇空间结构的变化
 第三节 部分国家控制城镇空间蔓延式发展的规划措施
第九章 城镇化发展目标的政策及措施建议
 第一节 符合我国国情的城镇化长远目标
 第二节 城镇化进程和土地利用的控制
 第三节 确立保证城镇化健康发展的科学机制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