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中国法制史 平装中国大学法学教科书

分享到:

定价:¥56.00

  • 著者:757 
  • 出版时间:2010年01月本印时间:2010年01月
  • 版次:1印次:1页数:511页
  • 开本:16册数:1
  • ISBN:978-7-100-06694-5
  • 读者对象:法学专业师生及研究人员
  • 主题词:中国法制史
  • 人气:263

显示全部编辑推荐

该书研究中国法制史的目的就是为了正确认识法制在漫长发展中如何不断的完善自己,以及它在社会的进步当中所处的位置和价值。

显示全部出版说明

       我馆以“开启民智,昌明教育”为宗旨;建馆伊始,即重视教科书的出版。民国时期,我馆出版“大学丛书”,对中国教育影响极大,很多著作仍在今天课堂沿用,成为经典。新中国成立后,我馆以翻译出版国外哲学社会科学为重,引进了不少外国经典教科书,被列入教学参考的必备书目。这次规划出版“中国大学法学教科书”,意在赓续传统,传承薪火。
   改革开放30年,中国发生了巨大变化;法学研究与教育工作也取得了重大发展,我们相信,出版一套确立中国法学特有品格的教科书正是时候。我们这套教科书冠以“中国”之名,就是要阐明中国法学的基本品格,厘定中国法学的基本概念,建构中国法学的基本体系,从而拓展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大学法学教育之路。基于此,本套教科书拟定如下学术要求:1.阐述法理、厘定基本概念。建构学术体系;2.涵盖本学科的主题,容纳本学科的代表性思想、流派和观点;3.由相关专业学者独著;4.中国问题;世界眼光;5.严格遵守学术规范;6.语言锤炼.结构紧凑。希望学界不吝赐教,鼎力襄助,与我们一起把这套教科书出好。
                                               商务印书馆编辑部
                                                2006年11月

显示全部前言

       中国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之一,法制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公元前三千年左右,而且辗转相承,迄未中断。这是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等国所不具备的一大特点和一大优点。由此而形成了历史悠久、源流清晰、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法制传统。它产生于中国的文化土壤,是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创造力的体现。它的完整性与系统性以及遗留至今的浩瀚的法律文献与档案资料,均为世界所少有,雄辩地说明了中华民族对世界法文化宝库的巨大贡献,以及中华法系何以受到各国的尊重,长久地傲然自立于世界法制之林。
       中国古代法制是依托于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尤其是在社会转型时期法制也相应地发生巨大的变革,并以其特有的功能为社会的转型发挥着催生的作用。从法制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中可以把握法制发展的阶段性与规律性,以及法制传统与中国国情、社情的适应性。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时代,对于中国法制的形成与发展所起的作用各有不同。但无沦如何,中国法制历史是各民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凝聚了各族人民的法律智慧,是各族的法律文化与法制经验相互交流与吸收的结果。但是,这种多元性并没有影响到华夏文明的主体性与统一性,如同海纳百川一样,中原汉族的法制文明正是吸收了各民族的法律文化,才形成了多样性的发展及绚烂多彩的历史传统。
       就文化源头而言,同样存在着多元性与主体性的统一。自春秋中叶起,儒、墨、道、法等各家学说,都尽其可能地支配、影响着中国古代法制的发展。但在这个过程中儒家思想逐渐取得主导地位。儒家思想及其施政原则,始终指导着法制的构建进程与司法的总体规范,这是由深厚的宗法社会的道德理想主义,以及法、理、情三者相统一的文化土壤所决定的。汉以后的外儒内法表现了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诸子百家学说的融合。
       中国法制历史的内涵极为宽广,富有超越时空的民主性因素。譬如人本主义的法律支点,法致中平的价值取向;天人合一的和谐诉求;礼乐刑政的相互为治;援法断罪的司法责任;法为治具的政治方略,等等。因此需要从多侧面、多层次、多角度去研究、总结,以揭示其历史的真相和寻求治国理政的规律性认识。
       研究中国法制史的目的,就是为了正确认识法制在漫长发展中如何不断的完善自己,以及它在社会的进步当中所处的位置和价值;就是要从固有的法制历史中总结出理性思维的成果,为当前的法制建设提供准确的历史借鉴;就是通过弘扬中华法制文明的传统,提高中华民族的自豪感与自信心,增强全民的法律意识,力求在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事业中作出自己的贡献。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该书收录了中国历史上最完整、最系统以及遗留至今的浩瀚的法律文献与档案资料,雄辩地说明了中华民族对世界法文化宝库的巨大贡献,以及中华法系何以受到各国的尊重,长久地傲然自立于世界法制之林。

显示全部目 录

第一编  形成期的中国法制

第一章  夏商法制(约公元前21世纪约公元前11世纪)
   第一节  中华法制文明的起源
   第二节  夏朝法制
       一、  国家构成
       二、  禹刑
       三、礼刑合流的趋向
   第三节  商朝法制
       一、王权、族权、神权合一的国家体制
       二、汤刑及其他立法
       三、司法权的行使
第二章  西周法制(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0年)
   第一节  以殷为鉴的立法思想
       一、敬天保民、明德慎罚
       二、礼乐刑政,综合为治
   第二节  主要立法活动
   第三节  法律的构成
       一、行政法律规范
       二、民事法律规范
       三、刑事法律
   第四节  司法制度
       一、司法机关
       二、诉讼
       三、审判
       四、监狱管理

第二编  确立期的中国法制

第一章  春秋战国法制(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第一节  各国变法与成文法的公布
   第二节  法治思想的兴起
   第三节  各国的立法活动与《法经》
第二章  秦朝法制(公元前221年一公元前206年)
   第一节  商鞅变法与秦简的发现
       一、商鞅变法与秦国的兴起
       二、云梦秦简
   第二节  秦统一前法律的基本构成
       一、行政法律
       二、民事法律
       三、经济法律
       四、刑事法律
   第三节  司法制度
       一、司法机关
       二、诉讼
       三、审判
   第四节  统一后的秦法制
       一、创立皇帝制度,作制明法
       二、民事与经济法律
       三、刑事法律
       四、司法制度
第三章  两汉法制(公元前206年一220年)
   第一节  立法指导思想与主要立法活动
       一、立法指导思想
       二、主要立法活动
   第二节  两汉法律的构成
       一、行政法律
       二、民事法律
       三、经济法律
       四、刑事法律
   第三节  司法制度
       一、司法机关
       二、诉讼
       三、审判
       四、春秋决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