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秋瑾与二十世纪中国 精装人文史丛书

分享到:

定价:¥78.00

  • 著者:25892 
  • 出版时间:2023年04月本印时间:2023年04月
  • 版次:1印次:1页数:316页
  • 开本:32册数:1 卷数:1
  • ISBN:978-7-100-21987-7
  • 读者对象:秋瑾研究者、文史爱好者、人物传记研究者等
  • 主题词:秋瑾(1877-1907)人物研究
  • 人气:25

显示全部编辑推荐

展平二十世纪中国的褶皱,还原立体的秋瑾及其传奇的人生

图文并茂,打捞秋瑾研究中被消解掉的东西,描摹二十世纪中国里的秋瑾。
在历史中思考,触摸流动社会中的人物和事件。
夏晓虹教授人文史研究新近力作。


作为激进的民主主义革命家、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近代著名的女诗人,在历史发展中留下浓墨重彩的英雌秋瑾,就义后的百年中成为学界研究的重要人物,而这背后则有二十世纪中国、有人、有历程、有思想、有著作。
百年来,关于秋瑾的研究硕果累累,夏晓虹教授的这部新作,则在众多借秋瑾案透视晚清社会深刻变化的基础上,关注她与二十世纪中国社会思潮的关联,进而辨认埋没在历史深处人物的身影、活动和他们的心事,呈现出有人有文、有动有静的百年政治风云与学术潮流。

 

显示全部作者简介

夏晓虹,原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现为河南大学讲座教授。先后赴日本、美国、德国、捷克、韩国、英国、马来西亚、以色列、新加坡、法国以及中国台湾、香港地区从事研究与参加学术会议,并曾在德国海德堡大学(1998)、日本东京大学(1999-2001)、香港岭南大学(2009、2014)客座讲学。主要关注近代中国的文学思潮、女性生活及社会文化。著有《觉世与传世——梁启超的文学道路》、《阅读梁启超》、《梁启超:在政治与学术之间》(以上三书增订结集为三卷本《阅读梁启超》)、《晚清文人妇女观》(日译本名《纏足をほどいた女たち》)、《晚清女性与近代中国》、《晚清女子国民常识的建构》、《晚清白话文与启蒙读物》、《诗界十记》、《旧年人物》、《返回现场——晚清人物寻踪》、《晚清上海片影》等;并主编“学者追忆丛书”“梁启超史学著作精校系列”,编校《〈饮冰室合集〉集外文》等。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秋瑾可谓二十世纪中国最知名的女性之一。1907年7月15日在绍兴就义后,百年来,女界中为世人普遍熟悉与持久关注的,秋瑾是唯一一人,真正当得起俗话所谓“活在人们心中”。对其三十三岁短促一生的研究早已硕果累累,关于秋瑾的讨论与叙述却一直不曾停歇。作者从二十世纪中国社会思潮视野论述秋瑾,在细致爬梳秋瑾史料的基础上“对秋瑾的经历、人生际遇、个性、思想、诗词作品的流传,以及形象的演化等”进行了阐释,细致描摹出秋瑾的传奇人生,浓缩式地再现了近代中国激荡的思潮更迭和演进态势,借以呈现隐含其间的百年政治风云与学术潮流。

显示全部目 录


本事篇
 始信英雄亦有雌——秋瑾与《芝龛记》
 秋瑾与谢道韫
 秋瑾北京时期思想研究
 《中国女报》中的“汉侠女儿”——秋瑾的国族论述与女性意识
延展篇
 秋瑾早年行迹考辨——以《京报》相关史料为中心
一  关于秋瑾的出生地
二  关于秋瑾赴台时间
三  关于秋瑾入湘之年
 晚清人眼中的秋瑾之死
一  舆论的抗争
二  大吏的被逐
三  良心的拷问
四  安葬的义举
五  告密的报应
六  文学的聚焦
 秋瑾与贵林
 秋瑾诗词集初期流传经过考述
一  何震与《秋瑾诗词》
二  陶成章、龚宝铨与《秋女士遗稿》
三  王时泽与《秋女烈士遗稿》
 二十世纪秋瑾文学形象的演化
一  晚清报刊中的秋瑾冤狱
二  晚清:家庭革命的鼻祖
三  民初:从女学先进到革命先烈
四  1930年代:以“政治革命”收编“家庭革命”
五  1950—1980年代:从革命传统教育到尊重人性
六  余韵:作为女性的秋瑾
剩义篇
 英雌秋瑾
 我欲只手援祖国——说秋瑾的女杰情怀
 晚清上海报刊中的秋瑾祖父遗闻
 引用书目

显示全部精彩试读

显然,并不是每个研究对象都经得起这样的观察与分析。而秋瑾之足以成为话题人物,实与其个性中的好奇趋新、志向远大,甚至可以说具有强烈的青史留名欲望密不可分。由此造就了秋瑾思想的与时俱进,人生犹如一部传奇:从湖南时期擅长词章的“才女”,到北京时期接受男女平权启蒙的女学先进,再到留日时期崇奉民族革命的“英雌”,最终以组织武装起义的光复军领袖而被杀头。可以说,秋瑾的生命历程,浓缩式地再现了近代中国激荡的思潮演变,也比一般闭锁闺中的女性拥有了更广阔的社会牵动面。
而从二十世纪中国社会思潮的视野论述秋瑾,这一构想在本书第二辑各篇有集中体现。
坦白说,全书虽分三辑,但第二辑无疑是重头戏,不仅多长文,也最近于本书论旨。辑中第一篇《秋瑾早年行迹考辨—以〈京报〉相关史料为中心》实为最晚出的论文,2021年10月写完此篇,感觉有了新作,诸文才有理由集合成编。而该文尽管仍属生平考证,乃力图确认秋瑾的出生地、赴台与入湘之年,所涉时段也在二十世纪之前,不过,思路完全是从家族史展开,亦可看出秋瑾祖父与父亲从幕僚到地方官的仕进之路,这在那个时代颇具普遍性。
接下来的《晚清人眼中的秋瑾之死》反而很早成文,这是我写的第二篇关于秋瑾的论述,也是影响最大的一篇。只是,秋瑾并非本文的主角,通篇讨论的是其1907年7月15日被杀后引发的种种社会反响。文中逐一考论了民间报刊所代表的舆论的独立性及对法制的呼唤,江苏士绅抵制浙江巡抚张曾敭调任背后的民间社团力量,山阴县令李钟岳的自杀透露出的官场分化,吴芝瑛与徐自华冒险义葬秋瑾体现的侠烈风尚,传为告密者的胡道南难逃一死彰显的暗杀威力,以及众多文学作品合力构建的爱国女杰秋瑾被冤杀的形象。凡此,都是有意借助秋瑾一案,多角度地透视晚清社会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我看秋瑾的特别观察点也经由此文而确立。
随后的《秋瑾与贵林》从标题可知,论文的重心显然放在了满营军官贵林一边。依据新见贵林在公祭秋瑾大会上的演说词,本文力图还原其攻击秋瑾反清革命的传言,认为参祭本身已表明贵林对秋瑾有起码的同情,演说中也委婉表达了秋瑾罪不至死一层意思。但我更看重的还在贵林所具有的满族维新人士的身份,“想分辨的是,其间不只有‘革命’与‘反(对)革命’之争,也有‘立宪’与‘革命’之争;更细致区分,则贵林代表的实为满族内部期望自新的立宪派的政治理念”。我希望能够辨认埋没在历史深处的这些人物的身影,以及他们的活动与心事。
《秋瑾诗词集初期流传经过考述》本是聚焦于最早编印的三种秋瑾遗著,即1907年何震所编《秋瑾诗词》、1910年龚宝铨编刊的《秋女士遗稿》,以及1912年王时泽编印的《秋女烈士遗稿》,主要讨论各本的成书及编者情况,特别关注三个文本之间的联系以及秋瑾遗稿的来龙去脉。而我的意图又在观照各本背后隐含的社会思潮变迁,是即本文结尾所概括的“三个印本的递嬗传衍,不仅展示了秋瑾感人的精神魅力,也见证了时代思潮的演进,为无政府主义、民族革命与共和话语留下了历史的片影”。
排在本辑最后的《二十世纪秋瑾文学形象的演化》接近五万字,属于书中最长的一篇。而论文的整体构思在开篇已有揭示:晚清以来,“对秋瑾的言说本身已积淀了丰富的历史内涵,足以映现出二十世纪中国社会思潮的更迭与演进态势”。本文“将重心置于文学作品中秋瑾形象的随时变异,借以透视隐含其间的百年政治风云与学术潮流”。以此,全文从秋瑾之死起笔,主要划分为晚清、民初、1930年代、1950—1980年代以及1990年代五个阶段,剖析秋瑾如何从女界先觉,晋升为革命先烈,并最终回归真实的女性这一系列文学形象变迁背后的社会意涵。
如果说,整个第二辑都是在秋瑾之外做文章,那么,相对而言,第一辑各篇则基本扣紧了秋瑾本人。不过,即便如此,在题目的设定上,我还是有意横向拉开。置于首篇的《始信英雄亦有雌—秋瑾与〈芝龛记〉》,亦为本人在秋瑾研究上的试笔之作。围绕秋诗《题〈芝龛记〉》八章,文章着重讨论了清人董榕所编《芝龛记乐府》中的两位女英雄—明末女将军秦良玉与沈云英对秋瑾一生行事的影响。《秋瑾与谢道韫》则以秋瑾在湖湘时期所作《谢道韫》一诗为核心文本,探究其“天壤王郎”之憾,以证成这段令秋瑾痛悔莫及的婚姻,如何反转成为她走向革命的重要动力。《秋瑾北京时期思想研究》更借由钩稽秋瑾1902年北上后的交游圈,集中考论了她积极参与的近代北京第一个妇女团体“中国妇女启明社”的成立与活动状况,以及秋瑾与京城早期女学堂的关系,确认了秋瑾此期所达致的提倡女学以谋求男女平权的思想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