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睢宁县乡村地名文化人物志(全8册) 精装

分享到:

定价:¥6000.00

  • 编者:
  • 出版时间:2016年12月本印时间:2016年12月
  • 版次:1印次:1页数:5112页
  • 册数:8 卷数:1
  • ISBN:978-7-100-12676-2
  • 读者对象:地方志研究者、睢宁县政府工作者、县志爱好者
  • 主题词:地名文化睢宁县人物志睢宁县
  • 人气:1839

显示全部编辑推荐

  这是一部以村庄为经纬,靠集体智慧打造完成的一部睢宁乡土文化巨制。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显示全部序言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
             ——《睢宁县乡村地名文化人物志》序
  我的故乡江苏睢宁,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社会不断发展,时代瞬息变迁。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37年来,睢宁大地百业俱兴,沧桑巨变,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家乡变强了,变富了,变美了,这是我们长期客居他乡的游子最值得骄傲和高兴的事。
  睢宁地处黄淮平原腹地,全境1769平方千米,地域不大却文明久远,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始于先秦奚仲迁都下邳,至今已四千余年。这里向称山川形胜,为古代水陆之要冲,沂武交流,睢泗汤汤,潼乌入陂,故黄河横贯西东,襟山带湖,山环水抱,四季分明。明代翰林院编修诗人公家臣在《晚过睢宁》一诗中写道:“山辉水映树层层,野辟烟稠户舍增。百里民歌声不断,停舟相问是兰陵。”
  这里藏龙卧虎,钟灵毓秀,豪杰辈出,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这里也是帝王将相潜心抱道、韬光养晦、积精蓄锐、守望中原、控扼淮岱的理想之地。车正奚仲,成侯邹忌,圯上老人黄石公,三杰之首张良,下邳四代王刘衍、刘成、刘意、刘宜,出生于下邳的孙权、韩信、陶谦、笮融、宋武帝刘裕等,都曾在这里留下谈兵论道、逐鹿中原、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身影。
  这里山川秀丽,水网发达,交通方便,商贾云集,人文荟萃,文化积淀深厚,名胜古迹繁多。古有挂剑台、青陵台、古圯桥、戚姬苑、白门楼、葛洪井、石崇墓、陈琳墓等,都带着历史风云人物和动人故事载入史册。由于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包括高湛、李白、李商隐、温庭筠、苏轼、文天祥、高启、杨士奇、王世贞、冯梦龙、申其学、石枝玫、陈铎、李枝翘、吴逢之、周谊、柳亚子、周祥骏等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这里不仅留下了他们身影和足迹,还留下了大量咏史怀古的诗文歌赋。
  白驹过隙,时代万变,神州大地正从传统社会文明向现代社会文明转变,民众居住形态从传统的族群村落向新型城镇化转型。古老的睢宁也日渐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根植于农耕文明的传统文化,子承父业、口传心授的民间手工艺,修身齐家的乡规民约,散落群星般的古街名巷、封丘古墓、碑碣刻石等,都将随时代变迁而远去。如何在社会变迁中将传统文化加以保护与传承,让人们永远记住乡愁?近些年来,睢宁县两届县委书记王军、贾兴民,县政府县长龚维芳、朱明泉认识到位,高度重视,政协主席刘礼春同志利用业余时间,在两年内不辞辛苦踏遍全县大地作实地考察,并亲自挂帅组织编纂了《睢宁县乡村地名文化人物志》这部浩繁巨著,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意识与自觉行为令我欣慰。他们以乡村为经纬,组织2000余人,共襄盛举,历时三年抢救性挖掘整理全县域乡村地名文化人物信息,完成了800余万字《睢宁县乡村地名文化人物志》的编写工作。这部巨著记载了1769平方千米范围内23个镇(园区)、400个行政村(社区)、2763个自然庄、5000余个乡村人物;详细记述了村庄的名称、历史变迁、所处经纬、民族构成、姓氏由来、村容庄貌、自然生态、名胜古迹、人物经纶。分门别类,图文并茂,多角度全方位展现了拥有136万人口的睢宁各地的风土、风物、风俗、风情、民间文化及其特定土壤之上生发成长起来的厚重、辉煌的历史。
  《睢宁县乡村地名文化人物志》,对入志的“乡村人物”,以严格的道德标尺衡量,体现其导向性、公益性、启迪性。无论中央委员、省长、部长、将军、厅局长,还是大学教授、中学高级教师、医疗卫技能手、身怀绝技的农民,工农商学兵政党,三百六十行,只要尽心尽力为国家、为人民工作而又卓有贡献,都赫然在列。这部志书中,既有往古帝王将相、历代英雄豪杰,更有当代才俊;既有带领村民致富的“五星村书记”,又有百姓道德楷模——全国道德模范称号获得者;既有享誉苏鲁豫皖、名震四方的大鼓说唱、琴书艺人,又有历史悠久的贡品、特产、绝技、艺术传承者……
  历史孕育了现在,现在是未来的起点。编纂地方志类图书,是一项重要的文化建设。《睢宁县乡村地名文化人物志》,记载翔实,叙述有序,精细入微,构成了一幅多视角的立体画面,让睢宁这块热土之上的自然生态、乡村社情、群体风骨、精神崇尚,跃然纸上。它给仍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景象,让远离家乡的人们铭记乡愁,为后来者架起了一道穿越历史走向未来的桥梁。这是一部丰厚的、弥足珍贵的文化建设遗产,其广泛性、史料性、独创性的特点,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教育价值、人文价值。“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这部巨著将成为睢宁地方子孙后代研究睢宁历史的乡土教材。感谢为本书做出辛勤劳动和贡献的所有编纂人员。现任睢宁县政协主席刘礼春提出并组织编纂这部宏篇巨制,功莫大焉!
  近些年来,睢宁政协准确把握时代脉搏,聚焦传统文化的挖掘与整理,以可贵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担当,凭借特有的政协人才资源优势,组织精干的写作队伍,整理编纂了一大批文史资料。他们在编纂《睢宁县乡村地名文化人物志》过程中,还专门派人来京征求我的意见和看法,可见他们对编纂工程的用心、用情与重视。新年前夕,在巨制编纂告竣之时,刘礼春同志专程来京请我为该书作序,我很高兴,遂欣然命笔,写了以上对本书的感受,谨以为序。
                                  2015年12月25日于北京

显示全部后记

  2008年元月,刘礼春同志出任县政协主席,他利用业余时间徒步走完睢宁山川河流、自然村落、城区大街小巷。并对部分村落进行重点考察调研之后发现,随着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很多自然村庄、自然景观、历史遗存正在不断地消失,留住民族文化传承的根脉,记住乡愁,已时不我待,刻不容缓。在向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汇报之后的2013年5月,做出了编纂《睢宁县乡村地名文化人物志》的决定。县政协随即成立编纂委员会,邀请县委书记、县长担任顾问,县政协主席刘礼春同志任编委会主任,各位副主席任编委会副主任,并邀请各镇(园区)各相关部门主要领导同志为编委会成员。下设办公室,单一华同志兼办公室主任。各镇成立领导小组,并明确一位负责同志牵头,成立专门编纂队伍,具体负责落实。编纂委员会制定出台了《睢宁县乡村地名文化人物志》编纂提纲,明确编纂内容和编纂要求。制定具体工作方案,明确时间节点,明确责任分工,拉开了《睢宁县乡村地名人物志》编纂工作的序幕。
  这是一部宏篇巨制,可谓前无古人,我们几乎找不到可供参考借鉴的这类书籍范本,即便能从一些史志类书籍中得到部分启示,那也是微乎其微,不足以提供这部浩繁巨著编纂方案的支撑。我们以点带面,选择古邳这个具有代表性的镇开展试点工作,然后全面推开。2013年6月3日古邳镇试点工作启动,镇党委高度重视,党委书记王甫报同志亲自挂帅,党委班子成员全部参与,26个行政村党支部书记、会计、信息采集人员共311人参与编纂工作。制定镇区实施方案,其间,政协主席、编委会主任刘礼春同志亲临古邳镇座谈、检查指导工作。8月底完成了基础资料样本,总结出很多可贵的实践经验,为全县编纂工作的展开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2013年9月3日,《睢宁县乡村地名文化人物志》编纂委员会以推广古邳镇编纂试点经验为主题,召开了《睢宁县乡村地名文化人物志》编委编纂工作会议,在全县范围内全面启动了“乡村地名文化人物志”的编纂工作。11月3日,县政协编纂办公室召开了编纂工作培训会。11月5日通过网络、媒体、信函等方式发出启示,向社会广泛征集人物信息,明确征集对象、征集标准、文体及字数的要求,与此同时向睢宁驻北京、上海、南京等办事机构及新疆、广州、福建、苏州、徐州、西安等睢宁籍乡友发去信函,打去电话,请他们帮助提供信息,《睢宁县乡村地名文化人物志》的编纂工作在全县轰轰烈烈地展开。
  11月中旬第一轮信息采集与编纂工作陆续完成,编委会组织人员对上报的材料进行认真审阅,与镇(园区)编纂人员进行面对面对接,提出问题,指明下一阶段的编纂工作方向。针对各镇(园区)存在的问题,召开调度会,集中回答解决问题。出台了《睢宁县乡村地名文化人物志》编纂工作要点。向编纂人员提出了文风、语言、文字、标点、称谓、文章图片归类、版式编排等要求。
  2014年3月15日第二轮编纂审稿解决了内容归类及篇、章、节、条目的对应和文字的记述方式等问题。通过二审,我们发现了“乡村人物”材料采集上的差距。由于人物类别繁多,征集面广,采集途径又大都出自信息人员的实地座谈调查,很难做到与采集对象的正面接触和当事人所在单位的材料对接。加之拟定入编的人物范围宽、数量大,取得人物材料的方法方式,技术操作,又各有不同。比如历史人物、革命先烈大都跨世纪,人已远去,物是人非,资料匮乏,查找困难。行政干部、军政干部面广量大,所处地域又各自不同,无法与其直接接触和及时沟通。高职人才的信息采集受传统文化重仕轻才的世俗观念影响而困难重重。企业家群体始终处在瞬息万变地经济漩涡之中,企业盛衰变化无常,文化修养参差不齐,认证困难。先进人物、人大代表、劳动模范、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的信息系统路径不完整,采集渠道不通畅。国家级会员、社会贤达等人物材料存在求证困难等问题。特别是长期在外地工作的同志,家乡无亲朋,祖居地邻里长期不通联,信息不畅等原因给我们的人物信息
  采集工作带来很多困难。为此,2014年3月28日由县委组织部牵头,编纂办公室协助,与有关部门共同召开了由各镇(园区)、各部委办局、睢宁高级中学、县中等技术学校、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等单位的组织人事工作领导及编纂工作人员会议,统一认识,强调责任,进一步推进乡村人物信息的采集工作。会后我们又通过县委办、人大办、政府办、政协办、人保局、民政局、职称办、县总工会、老干部局、老龄委等单位搜集提取相关人员数据资料,同时通过电话、信函、微信等手段对长期在外地工作的人物及驻外机构加强联系,对重要人物登门采访,政协各专委、办公室人员齐出动,在徐州市内专设乡村人物联系点,对徐州地区副处级以上的行政领导干部及其他类人物进行单线联系,人物包干、责任到人,对个别拒绝入编的同志我们也给予理解。对于那些没能与我们取得上联系的同志,我们也深表歉意。通过努力,虽有遗憾,但成果显著。同时编委会还专门组织专业能力强、有责任心的老同志设立临时办公室。对通过不同渠道征集来的人物材料进行专题梳理,增加各类人物1600余人,清理了一大批不符标准的人物材料。
  通过反复几轮的强力推进,全书基本架构已经形成,各镇(园区)概述、大事记述、村庄的基本信息、乡村人物、风土、风物、风俗、风情、民间文化等单元的编纂材料基本成熟,在整体风貌初现端倪后,为了突出个性化元素,编委会组织人员对全县镇(园区)的编纂材料全面系统深入归纳梳理,找出镇(园区)的固有特色。如古邳镇的历史悠久文化厚重,魏集镇、庆安镇、姚集镇是革命老区,红色文化尤为突出。睢城镇、李集镇、双沟镇的商贸文化绚烂多彩等,我们都对其丰富内涵,挖掘亮点,提炼特色。
  同时在全县范围内遴选特色村庄,针对那些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有革命传统故事、在现当代产生过巨大影响、曾出现有影响力的人物及地标类的村庄进行深度挖掘和打造。为了突显特色村庄图片的视觉形象,我们专门从交警大队抽调升降车,对全县特色村庄及山川河流进行了为时3个多月的实地拍摄整理。并把这些图片放在卷首,以图导读,方便读者。
  对重点人物进一步深入挖掘。如传奇人物花粉、戚姬、高妃。历史人物李枝翘。近代人物周祥骏、吴逢之、沈子廉、姚尔觉、张曙时、王恺如、陆福庭、王懋功等。当代人物魏礼群、李光军、王统业、李少军、杜少三、魏礼江、韩寓群、杨波等。通过不同侧面立体的记述,并增设“人物故事”词条,对他们的事迹深度解读,丰富了人物内涵,让这一群体人物有故事,有形象,人物便鲜活起来。
  为了增加容量,丰富内涵,追求最佳的成书效果,我们在本书正文之前加设版图、图片。在正文之后设附录、人名索引。
  版图集中了睢宁不同时期的行政区划变更、山川集社、地形、故黄河两岸土壤分布、睢宁水系分布、睢宁水系现状,睢宁山体分布、睢宁县城区现状图等。
  图片内容集中反映睢宁山水、睢宁特色村庄、睢宁城区地标、睢宁城区中轴线、城区道路、公共服务设施、水利设施、交通设施、城区教育设施、文化体育宗教设施、商贸、企业、小区、景观、古树名木、遗迹、遗址、遗存、睢宁珍藏、睢宁儿童画、睢宁汉画像石拓片等内容。
  儿童画是我县一张名片,享誉全球。从1958年到现在有18000余幅作品参加世界各国及国内举办的大型展出,有1800余幅获金、银、铜牌奖,我们从中选择100余件不同历史时期的代表作品,以图片方式并附简单的文字介绍入编。
  睢宁汉画像石,是我县古代最具历史价值、艺术价值、文化价值的宝贵遗产,其中代表作品,国家一级文物《牛耕图》被国家博物馆收藏。由于藏量丰富、品优、艺术价值显著等原因,在徐州及周边地区显得尤为突出。本应收录原石图片,因在采集图片的时间内,县博物馆新馆还没有落成,馆藏汉画像石没法陈列,我们只能选取部分拓片收录。
  山陵河流是一个地域的承载,是灵魂,是生命之源,几千年来睢宁人民在这里繁衍生息,谱写历史,创建伟业,成就人生,是山水的孕育与滋养,所以本书将此作为一个重要地组成部分,对睢宁山水作了系统记述,编入附录之首。
  附录《历代艺文选萃》,为了突显睢宁文化的厚重感,我们收录了先秦以来本土文人、
  客籍名家仕宦、以及长期在睢宁担任地方官员的文人留下的诗词文赋、碑刻、戏剧等300余篇(首),18余万字。
  人名索引:凡属书中的历史人物、革命先烈、乡村人物部分的人名,均予编录。
  在编纂过程中,我们翻阅县志、旧志、各镇(园区)志、村志、睢宁水利志、睢宁地名录、徐州地名录、各部门志、文史资料、睢宁遗韵、中国历史地图集以及本土各姓氏族谱等大量史志文献,从中搜集摘录资料,求证史实,整理文字数万言,通过筛选甄别去伪存真,综合采集材料,形成现在的800余万字的定稿文本。
  2015年8月16日召开《睢宁县乡村地名人物志》编委审编工作会。会上,执行主编单一华同志对全书23卷、69篇、500余章、3000余节、万余个条目、5000余个页面,800余万字,万余幅版图、图片、图表的编纂情况、编纂过程、向全体编委做了全面系统的汇报,全体编委成员对成书情况给予了充分肯定。
  这是一部以村庄为经纬,靠集体智慧打造完成的一部睢宁乡土文化巨制。全县2000余人参与,县四大办、镇(园区)与相关部门上下联动,对睢宁全境23个镇(园区),400个行政村(社区),2763个自然庄,历时三年有余的地名人物信息采集与编修,她倾注了各级领导及全县编纂工作人员的心血和汗水。在编纂过程中,我们得到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县委组织部、县总工会、县志办、县民政局、县档案局、县人保局、县教育局、县文广新体局、县委党校、县新闻信息中心、县电视台、县水务局、县交通局、县土地管理局、县林牧渔业局、县粮食局、县房管处、县党史工委、县老干部局、县老龄委、睢宁中学、县交警大队、县博物馆、县地名办、县职称评定办公室、睢宁各驻外办事处等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值此出版之际,我们向你们,向一切为《睢宁县乡村地名文化人物志》做出贡献、付出辛勤劳动的各界人士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这是一部方志类书籍,她记载了1769平方千米范围内的村庄变迁、人物经纶。展现了这里的风土、风物、风俗、风情、民间文化及其这一特定土壤之上的历史风貌。4000多年文明史,波澜壮阔,起伏跌宕,编修工程浩繁。由于我们的编纂水平有限,对一些村庄的由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资料搜集挖掘整理还很不够,疏漏讹舛之处在所难免,切冀方家同仁,不吝赐教,补遗匡正。并寄望于来者,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续写更加灿烂美好的睢宁明天。
   编者
2015年10月

显示全部作者简介

  此书由睢宁县乡村地名文化人物志编纂委员会编写,邀请县委书记、县长担任顾问,县政协主席刘礼春同志任编委会主任,各位副主席任编委会副主任,并邀请各镇(园区)各相关部门主要领导同志为编委会成员。下设办公室,单一华同志兼办公室主任。各镇成立领导小组,并明确一位负责同志牵头,成立专门编纂队伍,具体负责落实。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此书记载了睢宁1769平方千米范围内23个镇(园区)、400个行政村(社区)、2763个自然庄、5000余个乡村人物;详细记述了村庄的名称、历史变迁、所处经纬、民族构成、姓氏由来、村容庄貌、自然生态、名胜古迹、人物经纶。分门别类,图文并茂,多角度全方位展现了拥有136万人口的睢宁各地的风土、风物、风俗、风情、民间文化及其特定土壤之上生发成长起来的厚重、辉煌的历史。

显示全部目 录

总 目
第一册
睢宁县版图
一 行政区划图…………………………………………………………………………………003
二 行政区划变更图、旧志图…………………………………………………………………004
三 地形等高线图………………………………………………………………………………013
四 故黄河两岸土壤分布示意图………………………………………………………………014
五 山体分布图…………………………………………………………………………………015
六 水系分布图…………………………………………………………………………………018
七 睢宁县城区图………………………………………………………………………………021
八 睢宁县地图(乡愁版)……………………………………………………………………022
睢宁县图片
一 山水…………………………………………………………………………………………025
二 特色村庄……………………………………………………………………………………095
三 城区地标……………………………………………………………………………………192
四 城区中轴线…………………………………………………………………………………194
五 公共设施……………………………………………………………………………………200
六 商贸 企业 小区……………………………………………………………………………283
七 景观 遗存…………………………………………………………………………………298
八 珍藏…………………………………………………………………………………………351
九 儿童画………………………………………………………………………………………373
十 汉画像石……………………………………………………………………………………390
第二册
总述 ……………………………………………………………………………………………0001
沿革 ……………………………………………………………………………………………0009
城镇卷
第一卷 睢城镇………………………………………………………………………………0017
第三册
第二卷 高作镇………………………………………………………………………………0663
第三卷 古邳镇………………………………………………………………………………0815
第四卷 官山镇………………………………………………………………………………1075
第四册
第五卷 岚山镇………………………………………………………………………………1337
第六卷 李集镇………………………………………………………………………………1513
第七卷 梁集镇………………………………………………………………………………1661
第八卷 凌城镇………………………………………………………………………………1871
第五册
第九卷 庆安镇………………………………………………………………………………2103
第十卷 邱集镇………………………………………………………………………………2263
第十一卷 沙集镇……………………………………………………………………………2505
第六册
第十二卷 双沟镇……………………………………………………………………………2689
第十三卷 桃园镇……………………………………………………………………………2933
第十四卷 王集镇……………………………………………………………………………3139
第七册
第十五卷 魏集镇……………………………………………………………………………3365
第十六卷 姚集镇……………………………………………………………………………3595
园区卷
第一卷 江苏睢宁经济开发区………………………………………………………………3777
第二卷 八里金属机电产业园………………………………………………………………3855
第三卷 白塘河湿地公园……………………………………………………………………3927
第八册
第四卷 临空产业园…………………………………………………………………………4057
第五卷 桃岚化工园…………………………………………………………………………4133
第六卷 宁江工业园…………………………………………………………………………4185
第七卷 现代农业示范区……………………………………………………………………4231
附录 ……………………………………………………………………………………………4309
人名索引………………………………………………………………………………………4519
后记 ……………………………………………………………………………………………4585
编纂人员名单…………………………………………………………………………………4589
信息采集人员名单……………………………………………………………………………4593

显示全部精彩试读

凡 例

一、《睢宁县乡村地名文化人物志》以地名文化为主体,以睢宁县自然村落为记述对象,以自然村的由来与发展为主线,以自然村走出的及外地来睢建家立业的人物列传为基本内容。

二、本书以16个镇、7大园区、400个行政村(含134个社区)、2763个自然村、约6千余乡村人物为主体。采用单元结构,篇章条目式处理。以现行的行政主体乡镇(园区)为单元,以单元立卷,除总卷外共23卷。每卷分三篇:第一篇镇(园区),第二篇行政村(社区),第三篇风土、风物、风俗、民间文化。

三、行政村(社区)概述:内容包括行政区划、历史沿革、地理位置、人口数量、行政范围、土地面积、自然资源、物产资源、医疗卫生、文化教育、民族宗教、社会保障、公共设施、交通设施、历史遗存、村区名片等。

四、自然庄记述:自然庄采用综述加词条的表述手法,追溯自然村的由来,记述自然庄的概况,内容包括庄庄历史、地理位置、经纬度、地形地貌、占地面积、可耕地情况、自然物象、物产资源、自然资源、人口姓氏、民族宗教、经济文化、教育卫生、公共设施、历史遗存、民间工艺、历史事件、历史人物、革命先烈、乡村人物、人物故事、轶事、曲艺农谚、民间传说、生产生活方式及重大历史变革等。

五、自然庄,泛指独立的居住群体,对城、镇区的居住连片形态采用板块切割分述,乡镇街区的信息采集仍沿用历史上的习惯称谓,与自然庄为同级词条,如街、园、区、队、组等记述方式编录。

六、乡村人物:行政干部、军政干部、高职人才、企业家、先进人物、人大代表、劳动模范、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革命英烈、历史人物、社会各界知名人士、百岁老人等。

七、乡村人物采录标准:党政领导干部县内正科职以上,县外正处级以上,徐州行政区内副处级以上,军人职务正团职以上,各类副高职以上职称人才。企业家,要有主流意识,个人行为能够代表社会发展方向,符合并有利于社会的价值观取向,具有时代精神,热心社会福利事业,个人品质符合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要求,有良好的社会形象。先进人物、人大代表、省级以上劳动模范、市级以上表彰的精神文明建设领域的先进人物。知名人士必须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

八、地名使用一律以当地地名委员会公布的标准地名为准。使用镇、村地名时,冠上属县名。使用古地名时,同时括注当下的名称。

九、采集信息时限,上限不限,下限截至2013年12月31日。重大事件记述、重大项目建设、城市建设及个别村落图片、图表延至2014年12月31日;人物信息下限截至2015年10月31日。全书通贯古今,内容记述远略近详。

十、本书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志书体例、篇章结构。大事记编年纪事,重点事件辅以事件始末。正文前设版图、图片,正文后设附录、人名索引。全书以行政隶属关系归类,以镇(园区)为单元独立成卷。

十一、记述,采用规范的语体文、记述体。除引文外,不用口头语、俗语、文言文及文白相杂的半文言文。语言文字遵照2000年10月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十八次会议通过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规定。

十二、本书采用公元纪年,民国以前书朝代年号,用汉字书写年月日,括注公元纪年。民国时期书民国年号,用汉字书写年月日,括注公元纪年。每篇第一次出现朝代年号时,括注公元纪年,余不括注。每个自然段第一次出现“民国××年”“××年代”时,加注“民国”“××世纪”,余不加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律用公元纪年。人物传、表中人物的生卒年均以公元纪年。

十三、本书计量单位、标点符号与数字的使用,一律按国家有关标准规定执行,数据以统计部门报表为准,未进入统计序列的数据,采用部门数据。图表中的数字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十四、镇(园区)、行政村(社区)、自然庄按汉语拼音排序,音调相同的按下一个字的音序,余类推。

十五、乡村人物、百岁老人、历史人物、革命先烈,均按时代年龄为序。

十六、人物图表排序:党政主要领导人年表统一按任职时间顺序排列。高级职称人才表按年龄顺序排列。人名索引按笔画顺序排列。

十七、全书资料除实地采集外,还来自省、市、县档案馆、博物馆、图书馆、县志办、县委组织部、劳保局、民政局、县总工会、水利局、土地管理局、档案局、老干部局、企业家协会等机关部门保存的史志类书刊档案,以及各乡镇志、村庄志、全县各姓氏族谱、《辞海》等。由于资料庞杂,一般不注明出处。

十八、附录历代艺文选萃索引:为方便查阅,本书设人名索引。索引按姓氏笔画为序,凡属历史人物、革命先烈、乡村人物,均予编列,其他不入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