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艺术与真理 精装

分享到:

定价:¥138.00

  • 著者:141582 
  • 出版时间:2020年10月本印时间:2020年10月
  • 版次:1印次:1页数:516页
  • 开本:16册数:1 卷数:1
  • ISBN:978-7-100-18336-9
  • 读者对象:学史的爱好者与研究者,文艺学的爱好者与研究者,艺术学理论的研究者与爱好者
  • 主题词:艺术研究
  • 人气:247

显示全部编辑推荐

艺术是美,美即是真,此为艺术与真理也。

 

艺术是否含有真理,真理如何体现在艺术中?真理是具体的自然界已存之物,还是人心中创造所得之物?海德格尔、胡塞尔、黑格尔如何说?刘旭光带你走进艺术的世界,真理的殿堂。

 

显示全部作者简介

刘旭光,男,1974年生,甘肃武山人,博士,上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学、艺术学理论),曾为上海市曙光学者(2011),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专家组成员,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西方美学史》课题组专家,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执行院长。主要从事中西方美学思想史与艺术学理论、文艺理论研究。主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项目与教育部项目、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项目多项,在CSSCI级刊物发表论文90余篇。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本书想对艺术有一种统摄性的认识。这种认识高于对问题的梳理,高于对思想的阐释,高于审美,高于品鉴,有点像捕捉真理史在艺术史中的投影。

尽管作者并不是一个优秀的“画家”,但如果读者能够在本书中看到作者为人类的艺术精神所作的画像,觉得这是一次对艺术精神的指引与巡游,那将是作者最大的欣慰与鼓舞。

显示全部目 录

导   论
第 一 章 艺术中真理问题的起源
第 二 章 艺术家的“真理”与“审美真理”的诞生
第 三 章 现代艺术真理论的奠基:德国古典美学在“艺术”与“真理”之间的搭桥
第 四 章 真理的谱系与当代艺术真理论的知识谱系
第 五 章 意志与生命:当代艺术真理论的起点
第 六 章 艺术真理论的嬗变:经验主义、马克思主义与感性的智性化
第 七 章 “艺术真理”:艺术作品的“自身”及其“意义”
第 八 章 纯形式的“真”:“形式”的真理性何以可能?
第 九 章 意义的阐释——图像学、阐释学与艺术的真理性问题
第 十 章 破碎的镜像与艺术的真理性内容
第十一章 “拟像”时代的“艺术真理论”
尾   论 艺术真理性的归宿
参考文献

显示全部精彩试读

本书最初的旨趣,完全在于对艺术与真理之关联的分析,但“写作”这个行为有如舟行江上,有种自然而然的惯性与“势”,这种“势”使得研究和思绪慢慢摆脱了最初冰冷的设想,在一些温情与随想的推动下,行文有了一种冲动,一种期待被阅读与被理解的冲动,这种冲动推动着作者的书写,使得作者不经意间,用一种更柔美的语言,一种更诗意的思绪,把这个森严的问题,转向对读者的某种期待,结果,这本书的写作在刚开始不久,就把自己的方向偏向一种具有理论性的艺术鉴赏指南,而作者不得不经常与“写作”对话,希望它不要脱离美学之路,至少不要离开太远。这是一种奇怪的体验,在“我”“作者”和“写作”之间,有一场游戏,最终“写作”略胜一筹。因而,本书对于艺术与真理之纠葛的每个环节的展示,其目的之一是展示历史上的人们看待艺术的种种方式,是指出进入每个时代的艺术殿堂的种种门径:每一个时代的艺术,都是一座森严的大殿,时过境迁之后,这些殿堂依然有其威严与华美,而“真理”就是这些大殿的大门,穿过这扇门,我们就知道每个时代的艺术在追求什么,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因此,这本书在写作之中,不经意间起到艺术鉴赏指南的效果,这部指南想向艺术爱好者与艺术史家们指出,每一个重要的时代人们对于艺术的希望是什么,并且要求艺术做什么。

但这只是“写作”的副产品,本书最终的旨趣,是呈现一部艺术精神史。这本书不仅仅清理了艺术与真理之间的种种纠葛,更是想通过艺术这个小领域,观看和欣赏人类精神如何在对艺术之真理性的追问中,不断突破,不断前进,不断从传统与历史的各种既成的“真理”中走出来,去寻求新的“真理”。书中有一个真理之链,这个链条所展示的,不是对某种成就的礼赞或投票,而是揭示“真理”如何被建构,如何被放弃,又如何被重构,这个链条展示着人类的雄心——它绝不会在任何一个点上过久停息。如果说对真理的追求体现着人类的精神的最高追求,那么真理史就是我们的追求史。这本来不是一部美学或者艺术理论著作应去完成的任务,但当这个任务如一盏灯般高悬在作者正前方时,它会不自觉地让写作偏向那里,或许正是因为这样一个任务的存在,使得本书想对于艺术有一种统摄性的认识,这种认识高于对问题的梳理,高于对思想的阐释,高于审美,高于品鉴,有点像是在捕捉真理史在艺术史中的投影,但如果读者能够在本书中看到作者为人类的艺术精神所作的画像,那将是作者最大的欣慰与鼓舞,尽管作者并不是一个优秀的“画家”,但如果退一步,这本书让读者觉得是一次对艺术精神的指引与巡游,这也会让作者感到鼓舞。

本书确实不是一部艺术史,也不是建立在艺术史之上的,但本书是一部艺术精神的凯歌。撰写一首凯歌,如同编导一出戏剧,让这出戏富于戏剧性,让这出戏富于意味,对于作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就这出“艺术与真理”之戏而言,作者既是编导,也是导演,还是舞台美工。这是一出大戏,每个时代的艺术观与真理观是各场次的演员,这些演员在演出结束后不退场,往往从灯光下隐向暗部。经常有一些哲学家和艺术家,会在舞台的中央进行一场独白,这经常会打断戏剧前进的节奏,但这种独白自有其魅力,更妙的是,那些不再站在舞台中央的,结束了他的演出的演员,仍然会不时发出低吟,如何把这些低吟与独白结合好,让作者费了许多心思,不敢说成功,但至少努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