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天朝掠影——西方人眼中的中国 精装

分享到:

定价:¥198.00

  • 著者:152079 译者:
  • 出版时间:2018年08月本印时间:2018年08月
  • 版次:1印次:1页数:513页
  • 开本:16册数:1 卷数:1
  • ISBN:978-7-100-12816-2
  • 读者对象:历史专业读者及对中国历史感兴趣的普通读者
  • 主题词:中国历史通俗读物
  • 人气:927

显示全部编辑推荐

  一本书快速了解西方人认识中国的几百年历史,这里有真实有想象,有惊羡有鄙视,有征服与反抗……以未刊文献与大量精美历史图片,揭示西方与中国的爱恨情仇。

 

  古希腊人相信,印度之外的荒蛮之地,除了巨魔野兽出没之外,别无一物。然而,随着波斯总督和罗马贵族不惜巨资从难达之地购买神奇而轻巧的纺织品,这个遥远的丝绸之国的传说开始流传……但是真相却一直笼罩在一层面纱下,甚至连伊斯兰商人与第一批教皇的使者也未能揭开这层面纱。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详细叙说了中国,很多与他同时代的读者认为这本书就是奇谈怪说。最伟大的阿拉伯旅行家伊本·白图泰讲述了同样不可思议的故事,那简直就是《一千零一夜》的复述。即使在16世纪葡萄牙人最早试图开辟与中国的贸易之后,中国仍然与西方隔绝了三个世纪。随着工业革命以及帝国主义者的日渐征服,欧洲的态度具有了侵略性,中国的差异被视为低人一等。这个国家被迫开放贸易口岸,并且允许鸦片进口。1860年,欧洲人强烈希望控制中国,一直持续到20世纪初清朝覆灭,清朝覆灭标志着天朝帝国的终结。

  本书立足于未刊文献和与之同时代的精美图画,讲述西方与中国之间的复杂关系,从最初犹豫不决的贸易往来,到殖民主义时代与君主专制的覆灭,那时起就已播下了无产阶级革命和当今中国的种子。在本书中,采用历史的方法,表达了对中国艺术和创造力的敬意,中国人的杰作被描绘成独特的风格与文化。

显示全部作者简介

  詹尼•瓜达卢皮(Gianni Guadalupi),1943年生,作为作者、译者与编纂者从事出版工作30年,尤其关注与真实和想象的旅行相关的文学作品。目前,他担任意大利著名艺术和设计杂志FMR的编辑工作,是意大利旅游俱乐部(the Touring Club of Italiano)所办刊物《世界之路》(Le Vie del Mondo)的总编,该刊致力于介绍古代旅行故事。
译者简介:
  何高济,1933年生,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曾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从事文史研究。20世纪80年代移居巴西。在巴西生活与工作20多年间,多方收集明清时期外国人在中国进行文化交流的文字资料,并翻译了大量书籍和文献史料。翻译作品有:《世界征服者史》《马戛尔尼使团使华观感》《利玛窦中国札记》等。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本书以人物暗含的时间为线,讲述了从马可·波罗到清帝退位几百年间西方对中国的认识不断深化的历史过程。该书亦涉及到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日俄战争、清帝退位等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且配以精美图片呼应内容,其中亦不乏国内首见。无论是历史研究者,还是普通读者,从中都会有所裨益。

显示全部目 录

序 论 1
第一章 神秘的产丝国 9
第二章 朝圣者和商人 19
第三章 好奇的官僚与不出海的航海家 29
第四章 遣使大汗 37
第五章 “百万先生”马可•波罗 55
第六章 汗八里的大主教 81
第七章 伊斯兰世界的流浪汉 93
第八章 三宝大太监 101
第九章 白魔 113
第十章 利玛窦博士 131
第十一章 红夷的进贡 149
第十二章 妈祖之子 175
第十三章 黑龙江 189
第十四章 中国成为时尚 207
第十五章 天子的游乐 223
第十六章 蚱蜢之毒 249
第十七章 耶稣基督之弟 265
第十八章 阿穆尔河:俄国通往帝国的水路 277
第十九章 圆明园的洗劫 287
第二十章 亚洲的娼妇 301
第二十一章 蒸汽的奇迹 313
第二十二章 宗教的游子 323
第二十三章 老佛爷的朝廷 333
第二十四章 帝都北京的最后日子 345
第二十五章 义和拳 359
第二十六章 鞑靼人的荒漠 379
第二十七章 拉萨的发现 389
第二十八章 白熊和黄猴 411
第二十九章 丛林中的炮艇 427
第三十章 紫禁城的黄昏 443
译 注 464
参考书目及图片版权 470

显示全部精彩试读

【中译者前言】

中国,这个亚洲的文明古国,在欧洲人眼里始终具有某种神秘性,为揭开它的面纱,欧洲人进行了不懈努力。通过旅行者、商人、传教士、使臣的报道,留下大量文字,从古希腊罗马人的丝国、马可·波罗的契丹、葡萄牙人的大明、利玛窦的礼仪之邦、英使的康乾盛世,不同时期都做出不同的表述。有鉴于此,意大利白星出版社组织力量,以历史文献为依据,编写了这部《天朝掠影——西方人眼中的中国》(China:Through the Eyes of the West),跨越从古代到末代皇帝的漫长岁月,尤其可贵的是,书里收录了不同时期有关中国的画作,不仅有助于认识不同时期之中国,本身也有一定艺术价值。需要指出的是,因编者本身的立场,在解说的过程中有时对中国的认识有不足,甚至有污蔑,这里为保存原意,也按原文翻译,希望读者能客观评价。

 

【精彩摘录】

……

若干世纪以来欧洲人对中国的逐步发现(这是本书要讲的故事),伴随着一连串或好或坏的错误、误解、沟通困难和夸大。彼此之间,处处不理解。尽管做出努力,两个世纪以来受到帝国朝廷仁慈接待的耶稣会士从来没有完全使聪明的中国人相信奇异欧洲国家的存在,他们声明是从那里来的。欧洲如与大中国相较,不比一个院子大,而且还分成许多敌对的国家,每个大不过一个花坛。18 世纪中叶,最权威的中国百科全书,把耶稣会士用中文写的地理手册说成是空想和不可信的,根据的是仍然流行的蛮族传说。百科全书指出这些原始民族偶尔派遣骚扰的使团到北京,要求允许他们向中国出售它不需要的东西。

然而正是这些不能让中国人相信欧洲存在的传教士,却使欧洲人相信有一个大大虚幻的中国——一个庞大、安宁,由文人治理的理性国家。

马可• 波罗的契丹—在《奇异书》(Book of Marvels)中描写的蒙古王朝,着实叫人吃惊,以致某些怀疑论者称之为《大汗的传奇》(The Romance of the Great Khan)。清王朝通过诗情画意的中国风格工艺品(chinoiserie)呈献给欧洲一个全面幻想的国家。从斯德哥尔摩(Stockholm)到巴勒莫(Palermo)的公馆,宫殿越来越频繁地使用漆具和瓷器装饰,并用绘有迷人风景的墙纸美化—那里青草地和稻田里散布着宝塔,河流弯弯,在棕榈、竹子和垂柳的遮阴下,优雅的帆船缓缓行驶。在这乐园中,农夫不需辛勤劳作,而是在牛背上打着盹儿,面露微笑,吹着笛子。年轻姑娘则用瓷罐去盛泉水。官员乘坐轿子,懒洋洋地挥动纸扇。如果有一条从洞里窥视的龙,那么它看起来并不比栖歇在菊花枝上的斑斓蝴蝶更可怕。

这些快乐百姓的君王,穿着色彩鲜艳的丝绸,颁发富有哲理的诏书,撰写忧伤的诗。此外这位如同佛陀般仁慈的皇帝手下的官吏是凭他们的文章得到晋升的。但这个中国,在书刊和绘画中看似那样令人喜爱,而且盛产众所渴望的物品,如玉石、瓷器、丝绸、茶叶和生姜,却不情愿屈从西方的逢迎攻势,因种种传说,视西方为蛮夷,并不想认识西方。这种抗拒心态引起不满,因此旅行家的描述,特别是使臣的记录(他们希望缔结贸易协定,但屡遭失败),对它的赞扬变得越来越少。

19 世纪初,迷恋让位给蔑视。拒绝所谓白人文明的中国终于被视为邪恶帝国,白人在工业上的绝对优势使他们能够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中国被说成是个无知、僵化、衰微和迷信的国家,拒绝为发展打开门户。通过使用武力,欧洲国家强迫中国接受鸦片自由买卖和传教士在边远省份居留。国家被剥夺了大片疆域,受到列强难以忍受的傲慢欺侮,此时用一位天生有幽默感的皇帝的话说,他们“正挽救世界免遭黄祸之害”。

本书引用几个世纪以来尽力阐释中国之谜的旅行家、商人、传教士和外交官的著作,讲述一个辉煌世界被发现及其最终悲剧性衰亡的凄美故事。无论是赞颂还是咒骂,他们始终深深被它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