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小说的诗性世界:跨文化中俄小说研究 平装跨文化中国学丛书

分享到:

定价:¥42.00

  • 著者:185382 
  • 出版时间:2024年11月本印时间:2024年11月
  • 版次:1印次:1页数:183页
  • 开本:32册数:1 卷数:1
  • ISBN:978-7-100-24318-6
  • 读者对象:中等程度以上的文学爱好者
  • 主题词:小说研究中国俄罗斯
  • 人气:0

显示全部编辑推荐

探索小说中不被重视的构成因素
一部大家小书,读懂小说的诗意


一般文学理论教科书或文艺评论谈起小说的构成因素,主要围绕小说的人物、情节和环境三大要素。然而,小说的诗意的构成因素远不止这三个方面。小说的声调、色彩、插笔和闲笔以及民俗描写等,都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构成。本书从中俄两国的重要文学作品入手,独辟蹊径地为读者拆解小说的诗性世界,以充分领略小说的艺术魅力。



 

显示全部前言

前 言——深入探寻小说的诗性世界
小说的诗性世界是多层面、丰富多彩且具有无穷蕴味的,而实际上我们所理解的小说的诗性世界往往是比较简单的。以往的文学理论教科书或文艺评论谈起小说的构成因素,主要围绕着小说的人物、情节和环境三大要素,对小说的分析主要也是从这三方面展开。这固然抓住了小说的主要构成因素,但也把无限丰富、精彩的小说的诗性世界解读得比较狭窄、干巴,让人无法充分领略小说塑造的精彩世界,了解小说深厚的底蕴。一些文学理论课大都只强调理论性,一些文学史课也只讲时代背景、人物分析、主题思想、写作特点,大都很少涉及具体作品的分析。这种文学理论课和文学史课讲下来,学生背了一大堆理论,也学了不少文学史知识,但还是不会具体分析一部作品,很难深入小说丰富多彩的诗性世界,这种状况在20世纪60年代就被我国文艺界的有识之士发现了。就文学理论教学而言,周扬提出,应当包括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训练三个方面,要培养学生独立欣赏和分析一部作品的能力。当年,我们也看到在大学课堂教学之外,文艺界的不少大师摆脱了课堂教学的条条框框,在社会上饶有兴味地、生动活泼地向大众讲解、分析小说作品。他们不是从理论出发,而是从作品实际出发,别开生面地把大家引入小说的诗性世界,让大家充分领略小说无穷的艺术魅力。如茅盾讲托尔斯泰小说的人物描写,王朝闻的《读〈复活〉的开篇》,唐弢讲托尔斯泰的《琉森》,黄药眠讲《论小说中人物的登场》。这些大师对小说的欣赏和讲解,为我们了解小说的诗性世界开辟了新的天地,也为我们的小说欣赏提供了新的启示。他们的做法告诉我们,要真正进入小说的诗性世界,不能从抽象的理论出发,而要贴近作品,要紧紧抓住小说的种种组成因素,从中领略小说的诗性世界。例如,他们善于抓住小说中人物的登场、小说的开篇等容易被读者忽略的因素,从中分析小说丰富的内涵。在他们看来,小说的世界是真实与虚构相融合的诗性世界,是多种构成因素有机融合的诗性世界,是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相互渗透的诗性世界,是井然有序和自由创造相互激发的诗性世界,是跨文化语境中形成的诗性世界。

显示全部作者简介

程正民(1937—2024),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曾任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系主任、苏联文学研究所副所长、《苏联文学》杂志常务副主编。长期从事俄苏文学理论、文艺心理学研究和跨文化研究。著有《俄苏文学批评史》《20世纪俄苏文论》《列宁文艺思想与当代》《巴赫金的文化诗学》《跨文化研究与巴赫金诗学》等,主编《文艺心理学教程》等。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本书是著名俄苏文学专家程正民教授多年教学实践和积累的成果之作。他从跨文化的角度切入,深入解析了以往文论教科书或文艺评论中不被重视的小说构成因素——小说的场面、声调、色彩、时空及民俗等,尤其从中俄小说中的典型章节出发,另辟蹊径,具体而微地阐释了上述要素在探索小说的诗意方面所发挥的独特作用。
本书的写作方式摆脱了课堂教学的条框,从作品实际出发,内容不求系统、全面,只求有新的发现、新的阐释,具有流畅可读、篇幅简短等特点。

显示全部目 录

前言——深入探寻小说的诗性世界
第一章    小说的场面
第二章    小说的声调
第三章    小说中的色彩
第四章    小说的自然风景
第五章    小说的人物肖像和人物行为方式
第六章    小说的时间和空间
第七章    小说中的插叙:抒情插笔和闲笔
第八章    小说的陌生化手法
第九章    小说中的民俗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