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涵芬书房 | 生生不息,薪火相传——
非遗保护的“中国实践与中国经验”
“涵芬书房名家系列讲座”第十四讲举行
2024-08-12作者:官网报道新闻来源:商务印书馆浏览人次:9
“生生不息,薪火相传——非遗保护的‘中国实践与中国经验’”讲座现场
 
  8月11日,商务印书馆“涵芬书房名家系列讲座”第十四讲在涵芬楼书店举办。原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一级巡视员、研究员马盛德带着新作《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十讲》,围绕非遗保护的“中国实践与中国经验”这一议题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引入,详细分享了我国在非遗保护中的实践经验。商务印书馆党委书记、执行董事顾青出席。
 
商务印书馆党委书记、执行董事顾青
 
原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一级巡视员、研究员马盛德
 
  今年是我国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周年。这20年来,中国的非遗保护留下了一个个坚实的足迹。马盛德先生是中国非遗保护事业的亲历者和见证者,曾深度参与国家层面的非遗保护工作,在非遗的实践、管理、研究等领域有着丰富的经历。在本次分享中,他先讲解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和定义,帮助读者理解非遗的基本特性和内涵。然后围绕非遗保护工作中的中国实践,结合详实、生动的案例分享了抢救性保护、生产性保护、整体性保护和立法保护的相关做法和成果。最后总结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与价值,引出了写作《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十讲》的初衷,并展望了未来非遗保护工作应强化的意识。
 
对谈现场
 
  之后,马盛德与顾青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话题展开对谈。从本书的由来谈起,又将话题延伸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方式及未来发展路径探索方面。马盛德表示,自从事非遗保护工作以来,有关非遗的各种课程、讲座也逐渐增多,听众层次也比较多样化。由此以讲义形式成书比较符合自身工作的实践,主要内容源于十余年来授课的讲义,并对其进行不断补充和和完善。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未来的发展之路,他提出其关键所在是需要培育全社会、国民的整体保护意识和风气。顾青在对谈中提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十讲》的出版,既是对中国非遗保护事业的回顾和纪念,又是小结和展望。它不仅是一本学术著作,更是一把钥匙,引领读者打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门,感受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与现场读者互动
 
  讲座后,马盛德与现场读者进行了深入互动,解答了读者提出的相关问题。
 
  “涵芬书房名家系列讲座”是在商务印书馆历史陈列馆开展的系列文化讲座,兼具知识性、文化性、普及性。通过邀请大家名家以线上线下讲座或对谈的形式,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介海外新知,开阔大众视野,启迪智慧,助力全民阅读。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十讲》

(商务印书馆2024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