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从实验哲学四重证据法到因果研究

2024-09-04作者:吴小安刊发媒体:中国社会科学报浏览人数:1

《直觉与理由:实验语言哲学的批判性研究》(商务印书馆2023年出版)

 

  从伊曼努尔·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开始,哲学经历了一场根本性转向,其焦点从追求绝对真理转变为批判性地审视其自身的理论基础及其认知可能性。康德通过引入现象界与物自体的区分,挑战了传统哲学的认知极限,为现代哲学在认知能力、语言、文化及社会结构方面的深入探讨奠定了基础。这种转变为哲学带来了存在的危机,迫使其重新证明自身价值和相关性。

  随着20世纪的到来,逻辑实证主义、存在主义、现象学和分析哲学等一系列哲学流派相继兴起,每一个流派都试图以独特的方式回应康德提出的问题。这些哲学流派不仅反思和批判了哲学的本质、目的和方法,还强调了哲学在解释人类存在的实际情况和进行文化批判中的重要作用。

  进入21世纪,实验哲学应运而生,其兴起并非偶然。首先,科学方法的广泛成功激发了哲学领域对实证研究方法的探索,实验哲学引入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技术,通过实验和数据分析来检验哲学理论和直觉的可靠性。其次,传统哲学长期依赖的直觉在实验哲学的研究中显示出文化和背景的多样性及局限性,从而对其普遍性和可靠性提出了挑战。此外,跨学科的合作使实验哲学的方法得到了丰富,实验哲学通过与心理学、语言学及认知科学等领域的合作,打破了学科界限。技术进步,尤其是信息技术和数据处理的发展,为广泛的实验设计和大规模数据分析提供了支持,使实验哲学可以在更广泛和更深入的层面上进行研究。最后,实验哲学还改变了哲学的公众参与方式,使哲学探讨更加广泛和民主化。
 

  这种方法不仅提高了哲学研究的说服力,而且使哲学在处理现实世界的复杂问题时更具操作性和实用性。梅剑华教授的《直觉与理由:实验语言哲学的批判性研究》(商务印书馆2023年版)不仅生动地描述了这一新的哲学范式变革,而且强调了实验哲学作为自然主义哲学的一个分支,采用科学实验的方法来探讨传统哲学问题。通过跨学科方法论的批判性应用,实验哲学在传统哲学与科学研究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其四重证据法——量化方法、质性分析、苏格拉底对话法和概念分析——为哲学研究提供了多层次、互补的研究体系。这一方法论不仅使哲学研究更加严谨和系统,而且丰富了哲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使其更能响应当代社会的需求。

  量化方法通过使用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等技术来收集和分析大量数据,提供可量化、客观的数据,适合验证广泛样本中的假设,增强研究的普遍性和可靠性。质性分析侧重于通过一对一访谈或焦点小组来深入了解受试者的主观经验和行为背后的动机,提供对复杂哲学问题的深层次理解,并探索更丰富的人类经验。苏格拉底对话法通过对话和辩论挑战受试者的观点,促使其深入思考,增强理解的动态性和互动性。而概念分析则关注于通过严格的逻辑分析来清晰界定和精确化哲学概念及其应用,提高论证的系统性和严谨性。这四种方法在实验哲学中相辅相成,量化方法和质性分析主要关注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而苏格拉底对话法和概念分析则更侧重于对理论的深入讨论和概念的清晰界定。量化方法增强了研究的普遍性和可靠性,质性分析允许哲学家探索更丰富和细致的人类经验,苏格拉底对话法通过互动对话促进理论的动态发展,而概念分析为哲学研究提供了清晰的概念和逻辑框架,使得哲学论证更加严谨和系统。综合这四种方法使得实验哲学不仅能挑战传统哲学的某些假设,而且能以更严谨、系统和多元的方式进行哲学探究,从而在当代哲学领域中占据独特而重要的地位。

  近二十年中,关于因果关系的研究在哲学、心理学、统计学和计算机科学等领域都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对于它的方法论使用和研究还大都局限于各自的领域。鉴于四重证据法关注的不同研究维度和数据类型本质上是有普遍性和适用性的方法论原则,从实验哲学的四重证据法来审视因果研究,会为我们提供一种更全面、多角度探索与反思因果研究的方法论。

  量化分析在实验哲学中通常涉及使用问卷调查来搜集数据,然后应用统计方法来分析这些数据,验证某些哲学直觉或假设的普遍性。而在因果研究中,量化分析对应于使用统计模型来估计干预的效应,如随机对照试验(RCT)或者观察性研究中的回归分析、双重差分法、工具变量法等,这些方法都是量化的,旨在通过数据驱动的方法确定因果关系。质性分析在实验哲学中用于深入了解人们的直觉和看法,通常通过访谈或其他非数值数据的形式。在因果研究中,质性分析的确鲜有讨论和尝试,但完全可以设想用这种方法来理解复杂的因果机制或解释量化研究中出现的异常结果。例如,通过访谈来探讨某种干预(或者随机化的方法)为什么在特定群体中效果不佳。苏格拉底对话法通过批判性的对话形式探讨和检验哲学观点,涉及深度的逻辑推理和批判性思维。虽然因果研究中不直接使用苏格拉底对话法,但在理论发展和假设生成的初期阶段,比如,通过专家知识来确定随机变量以及构建因果图,研究者之间的批判性讨论可以被视为某种形式的苏格拉底对话。这种方法有助于澄清因果模型背后的因果假设和预测的潜在机制。

  概念分析在实验哲学中用于分析和理解哲学概念,明确它们在实验设计和解释中的作用。在因果的哲学研究中,概念分析同样占有核心地位,主要用于明确和深化对“因果”这一基本概念的理解。从大卫·休谟对因果的规则性分析、大卫·刘易斯对因果的反事实理解,到詹姆斯·伍德沃德对“干预”概念以及干预可能性的辨析,哲学家们通过严格的概念分析来探讨因果关系的理论基础。

  综上所述,梅剑华教授提出的实验哲学的四重证据法与因果研究之间展现出了显著的相互关联,特别是在使用数据验证或反驳理论假设的过程中。这些方法的整合强调了从多种数据源汲取信息的重要性,从而提升了研究的全面性和深度。虽然在传统因果研究中较少采用苏格拉底对话法的批判性对话,但其核心精神——通过激烈的批判性讨论来探究和深化理论理解——在设计研究和解释结果时仍然具有极高的价值。此外,四重证据法还鼓励研究者超越传统研究范式,探索和采纳新的方法与技术。在因果研究领域,这包括采用先进的统计模型和数据收集技术,如利用大数据和机器学习工具来识别复杂的因果模式。

  四重证据法的跨学科本质促使研究者汲取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计算科学等多个领域的理论和方法,从而实现更加综合的因果解析。这种方法论上的开放性不仅拓宽了因果研究的视角,也促进了对复杂社会现象更精确的解读和理解。实验哲学的四重证据法因此成为因果研究中一种重要的模型,其强调使用多样化的数据源和方法来增强研究的严密性、系统性和广度。通过这种跨学科和多方法的综合,因果研究者能够更精确地揭示和验证复杂世界中的因果关系,为理解现实世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实际因果的结构方程径路研究”(21FZXB040)阶段性成果。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报》2024年9月4日07版》,作者系西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