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涵芬书房 | 对谈:从古典文献到思想史
葛兆光 X 顾青
2025-11-11作者:官网报道新闻来源:商务印书馆浏览人次:10
对谈活动现场
 
  11月9日,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葛兆光携其新书《中国思想史·修订本》做客“涵芬书房”,与商务印书馆党委书记、执行董事顾青围绕“从古典文献到思想史”这一主题展开深度对谈,融合学术理念、治学经验与实践案例,阐释了古典文献训练的核心价值,为读者呈现了一堂兼具深度与温度的治学课。
 
嘉宾对谈
 
  对谈伊始,顾青向读者介绍了古典文献专业设立的历史背景与专业特色,葛兆光教授则解释了本次对谈主题的缘由。葛教授表示,从古典文献到思想史,是他个人学术经历中间的一个部分,但同时《中国思想史》这本书又是在古典文献广泛阅读基础上写出来的,既是人的历程,也是书的形成过程。
 
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葛兆光
 
  葛兆光教授以傅斯年“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的治学名言破题,表示古典文献的学习经历对他后期写作思想史起到了很大帮助,同时也强调了史料是学术研究的核心。他指出,1900年后敦煌文献、甲骨文字、西北简帛及大内档案的四大发现彻底重塑了史学研究格局,印证了“史学即史料学”的理念。中国传统学问向现代学问的转型,正是建立在史料的发现、鉴别与合理运用之上。
 
  随后,葛教授指出,古典文献训练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如何寻找资料、如何鉴别资料真伪、如何使用资料。如果缺乏古典文献训练,就会有一些问题:混淆史料等级次序,未能分清一手、二手、三手史料的轻重缓急;视野局限于精英经典,忽视反映普通民众知识信仰的资料;难以鉴别史料真伪,更无法从伪史料中挖掘真历史。顾青补充道,版本学与校勘学是文献训练的核心,前者厘清文献源流优劣,后者校正文字讹误,二者共同构成鉴别史料价值的基础。
 
商务印书馆党委书记、执行董事顾青
 
  此外,葛兆光教授结合自身求学经历讲述了古典文献训练的实践之道。他回忆了在北大读书时,手持十个借书证借阅线装书,亲手参与木版画的印刷、古籍修复等实践的经历,感慨“古典文献既是知识也是技术”。他强调文字音韵训诂、版本目录校勘等基础课程的重要性,并提及金开诚、裘锡圭、周祖谟等先生的严苛教导让自己受益终身。顾青则从出版视角分享了文献整理成果,以清华简中关于“马”的文献为例,介绍出土文献如何为思想史研究提供新视角。
 
  在史料运用创新方面,葛兆光教授提出“双重印证”与“视野拓展”原则。他指出,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的相互印证是学术突破的关键,如银雀山竹简为《尉缭子》正名、马王堆帛书让我们重新理解汉代初期一般思想文化的概貌等。此外,研究应打破精英文献局限,将日书、青铜器、类书等资料纳入视野,这些资料更能反映古人的日常生活与真实信仰。他以《中国思想史》撰写为例,分享通过“目录、类书、经书”三类文献还原7世纪思想概貌的方法。
 
  最后,针对当下学界依赖电子检索、忽视深度阅读的一些情况,两位嘉宾恳切建言。葛兆光教授强调,读书需“从头至尾通读”,至少精读二三十部核心古籍,且必须坚持做读书笔记。他分享自己多年来写读书笔记的习惯,从泛读摘录到万字长评,积累了丰富的学术素材。顾青以数据库检索“学而时习之”为例,表示仅靠关键词检索易割裂文献上下文,呼吁重视文献的爬梳与鉴别。
 
 
 
《中国思想史·修订本》(商务印书馆2025年出版)
 
《中国思想史·修订本》(三卷本)
(商务印书馆2025年出版)
 
  《中国思想史》为葛兆光教授学术奠基之作,以个人的观察角度与理解视野,对中国知识、思想与信仰的历史进行研究与描述。《中国思想史·修订本》是葛教授时隔25年后精心修订而成的全新版本,葛教授大幅度删减文字、改订结构、修订正文、增加补注、规范注释,使得这一个全新修订本体现了作者自初版25年来的治学进展,以及21世纪以来思想史方面的新资料、新发现,是为治思想史者必备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