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全部编辑推荐
探寻国史真谛,召唤民族之魂
一部影响了几代国人的中国通史不朽之作
首度推出简体横排版
相关推荐:
中国通史的写作……钱先生的书最后出而创见最多。
——顾颉刚
即此讲义,已非近代学人所写几十部通史所能望其项背,诚以学力才识殊难兼及。
……多具创见,只观其章节标题,点出每个时代之动态及其特征,已见才思横溢,迥非一般刻板僵化死气沉沉者可比。尤极难能可贵者,往往能以数语,笼括一代大局。
——严耕望
这一部书中埋藏了数百篇博士论文的题目,等后生钻研发挥。
——许倬云
这是一部写于国族危亡之际,努力唤起国人对历史的温情与敬意的中国史教科书,但经历八九十年,它对历史的分析和叙述,仍然历久弥新。为什么?就是因为钱穆先生采铜于山,冶炼锻铸,能抓住大关节,在对历史大势变化的洞察与叙述中,自成一家之言。《国史大纲》不仅包含了他对传统中国文化的大见识和大判断,而且一方面“简单而扼要”地把传统中国历史的演进真相写出来,一方面也启迪人们在“旧史通贯”中思考当下中国各种复杂难解的问题,所以它早已“从教科书转变成中国史学领域中的一部经典”。
——葛兆光(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
《国史大纲》是钱穆先生在抗战时期完成的通史著作,代表了他对中国历史的系统见解。钱先生曾提及,中华“偌大一民族”,几千年间“不涣散,不分裂,日滋日大,共同向一历史文化之大目标而前进。又绵延如此之久,而不停不辍”。全书正意在展示这一宏阔图景,认识其跌宕之进程,发掘其内在之精神。书中处处可见深入透彻的史论,也饱含深厚真挚的感情。它在危亡之际激发国人爱惜传统之挚意,也为后世有志认识中国的读者提供必备的参考。
——罗志田(四川大学文科杰出教授)
字里行间浸透了血和泪,浸透了深厚的民族悲情和历史意识,充满了对过去的思念与敬意,对未来的企盼与信心。
——郭齐勇(武汉大学哲学学院与国学院教授)
如果说,这个世界上有一种饱含著者至情至性、与著者生命最终融为一体的国史著作,那一定包括钱穆先生的这部《国史大纲》。
1940年,商务印书馆出版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为抗战中陷入绝境的中国军民注入必胜信心。时隔85年后,商务印书馆推出《国史大纲》简体横排版,让钱穆先生所守护的民族精神之光照亮更多人前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