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基地资格权入法
宅基地资格权与三权分置是近几年提出的新法学命题,也是实现城乡资源合理配置、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改革保障。本书认为,宅基地资格权应界定为土地所有权在封闭社区中的一种实现形式,背后的理论依据是农村社会集体与成员形成的一种新型总有关系。在总有制度下,宅基地资格权是一项独立权利,具有独立的权属内涵,具备人身权和财产权双重属性。在新型总有下,需要逐步分离产权和身份绝对的依附关系,通过使用权的适度放活,有效地推进宅基地使用权规范、有序流转,优化农村土地资源利用。本书有一定的学术出版价值。
孙建伟,法学博士,安徽财经大学法学院讲师,上海市法学会研究部主任,《东方法学》副主编、编辑部主任,中国法学会法学期刊研究会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为土地法学、新兴财产权、人工智能法学、法社会学等。
宅基地三权分置从政策文件走向法律规范的核心实质是将宅基地使用权中的集体成员的身份性要素独立出来。本书认为,应将宅基地资格权界定为土地所有权在封闭社区中的一种实现形式,背后的理论依据是农村社会集体与成员形成的一种新型总有关系。在新型总有制度下,宅基地资格权是一项独立权利,具有独立的权属内涵,具备人身权和财产权双重属性。在新型总有下,需要逐步分离产权与使用权中的身份属性,通过适度放活使用权,有效地推进宅基地使用权规范、有序流转,优化农村土地资源利用。
引 论
第一章 资格权入法:功能、价值及其财产权结构变革的法理基础
一、宅基地资格权应当上升为法定权利
二、宅基地资格权法定化的根基
三、宅基地资格权法定化的价值基础
四、宅基地资格权法定化的认知基础
五、宅基地资格权法定化中的权利关系
第二章 新型总有关系与资格权入法后三权之间的内在法理逻辑 35
一、支撑三权权利结构的既有理论之不足
二、新型总有:集体与成员所形成的身份关系和财产关系
三、总有制度的起源、演进及其启示
四、新型总有与所有权的关系
五、新型总有与资格权的关系
六、新型总有与使用权的关系
第三章 资格权入法后“三权分置”的逻辑结构与权利性质之重塑
一、基于身份获得的财产权与基于契约获得的财产权双重构建模式
二、资格权是兼具身份与财产属性的准自物权
三、“三权分置”体系下宅基地使用权的教义重构
第四章 资格权入法后的农地三权内部结构优化之理论证成
一、农村土地及其权利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二、集体农民使用宅基地的资格权
三、集体农民承包农用地的资格权
四、农村土地资格权的入市衔接
第五章 宅基地“三权分置”的应用路径与“户有所居”的法律实现 126
一、“户有所居”问题的缘起
二、“户有所居”的法律规范
三、实现“户有所居”的类型及评析
四、“户有所居”相关法律制度之构建
第六章 农用地征地补偿标准制定主体的正当性
一、征地补偿标准问题
二、关于土地补偿标准制定主体的规范梳理
三、省级政府制定补偿标准的正当性质疑及破解思路
四、短期路径:公民参与权视角下农地补偿标准制定程序
五、长期路径:法律保留原则与农地补偿标准规范层级
结 论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