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全部编辑推荐
马若瑟(1666—1736),法国早期汉学三大家之一。不仅精通汉语语言的听、说、读,还能用中文著书立说,对中国古代文学与典籍更是如数家珍。《汉语札记》代表早期来华传教士汉语研究最高成就,是世界上第一部将汉语白话口语与文言加以区分并分别论述的著作。其引用的中文例句多达一万两千余条,除语法知识,还兼论音韵、修辞、俗谚、文学、礼仪等内容,堪称当时西方人有关中国语言和文学的知识大全。该书在从完稿到正式出版之前的百余年间,以各类手抄本的形式在欧洲各国汉学家之间流传,19世纪在马六甲出版后竟然一时“洛阳纸贵”,被誉为“19世纪以前欧洲最完美的汉语语法书”,甚为当时致力于学习汉语的来华传教士和欧洲学者所倚重。法国汉学家雷慕沙在1822年的书评中曾说,“这是马若瑟所有作品中最重要、最瞩目的一部,也是欧洲人迄今为止在汉语研究方面最好的一部”。 影印版本为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本,李真为本书撰写了解题,对《汉语札记》的成书、版本流传、主要内容及其影响等进行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