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汉语札记 平装国际汉语教育文献丛刊

分享到:

定价:¥98.00

  • 著者:187417 
  • 编者:
  • 出版时间:2023年09月本印时间:2023年09月
  • 版次:1印次:1页数:292页
  • 开本:32册数:1 卷数:1
  • ISBN:978-7-100-22567-0
  • 读者对象:国际汉学史、国际汉语教育史、汉语史、中外语言接触史等领域的研究者
  • 主题词:汉语研究汉、拉
  • 人气:0

显示全部编辑推荐

马若瑟(1666—1736),法国早期汉学三大家之一。不仅精通汉语语言的听、说、读,还能用中文著书立说,对中国古代文学与典籍更是如数家珍。《汉语札记》代表早期来华传教士汉语研究最高成就,是世界上第一部将汉语白话口语与文言加以区分并分别论述的著作。其引用的中文例句多达一万两千余条,除语法知识,还兼论音韵、修辞、俗谚、文学、礼仪等内容,堪称当时西方人有关中国语言和文学的知识大全。该书在从完稿到正式出版之前的百余年间,以各类手抄本的形式在欧洲各国汉学家之间流传,19世纪在马六甲出版后竟然一时“洛阳纸贵”,被誉为“19世纪以前欧洲最完美的汉语语法书”,甚为当时致力于学习汉语的来华传教士和欧洲学者所倚重。法国汉学家雷慕沙在1822年的书评中曾说,“这是马若瑟所有作品中最重要、最瞩目的一部,也是欧洲人迄今为止在汉语研究方面最好的一部”。 影印版本为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本,李真为本书撰写了解题,对《汉语札记》的成书、版本流传、主要内容及其影响等进行了介绍。



 

显示全部作者简介

马若瑟,清代法国来华耶稣会士,1968年随白晋来华传教,1733年迁居澳门,1736年在澳门去世。一生著述丰厚,法国汉学家雷慕沙评价他是来华传教士中“中国文学造诣最深者”。著有《汉语札记》《六书实义》等,译作有《赵氏孤儿》《书经选》等。《汉语札记》堪称传世大作,对汉语语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与梳理,为欧洲汉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张西平,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历史哲学的重建》(三联哈佛燕京丛书);《中国和欧洲宗教与哲学交流史》(东方出版社),《西方早期对汉语学习调查》(主编,大百科出版社);《中外哲学交流史》(主编之一, 湖南教育出版社),《本色之探:20世纪中国基督教文化学术论集》,(主编之一 中国国际广播电视出版社),《传教士汉学研究》,大象出版社,《欧美汉学的历史与现状》(编 大象出版社),《他乡有夫子:汉学研究导论》(编,外研社)。同时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哲学研究》、《世界宗教研究》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
李真,北京外国语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博士。现为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海外汉学研究中心副教授。主要从事明清时期中西文化交流史研究、世界汉语教育史研究及传教士汉学研究等。 近年来,已出版西方汉学名著译著一部《清代来华传教士马若瑟研究》(约30万字,大象出版社,2009);参与合编《西方人早期汉语学习史调查》(第二作者,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3)、《国际汉语教育史》(商务印书馆,2009)、《西方汉学十六讲》(外语教学与出版研究社,2011)等书。多次受邀参加领域内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在《国外社会科学》、《世界汉语教学》、《国际汉学》、《汉学研究》、Chinese Studies of Leuven University等国内外刊物上发表相关中英文学术文章二十余篇。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法国来华耶稣会士马若瑟的汉语研究代表作《汉语札记》,1728年成书于广州,以拉丁文写成,一直以手稿和抄本流传于世,直至1831年才由马六甲英华书院正式出版拉丁文版,1847年由广州《中国丛报》社出版英译本。《汉语札记》是西方汉语研究史上第一部同时介绍白话和文言的语法著作,首次尝试突破拉丁文法的范式来描写汉语语法,对欧洲汉学史和世界汉语教育史都产生了深刻影响,曾被誉为“19 世纪以前欧洲最完美的汉语语法书”。
本书以法国国家图书馆藏,1831年出版的拉丁文版为底本进行影印。北京外国语大学李真教授作了解题。

显示全部目 录

以史料为基础的世界汉语教育史研究  /张西平
《汉语札记》解题  /李真
《汉语札记》(1831)拉丁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