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全部编辑推荐
了解乡村改革历史
定价:¥50.00
了解乡村改革历史
《乡村旧事——田野研究札记》是作者在既往多年从事农村调查和研究中所撰写的学术随笔与札记的精选,分“转型世像”“治理素描”“底层游戏”和“研究杂感”四编,共23篇。内容涉及世纪之交及进入新世纪之初的乡土社会变化、乡村基层治理状况、农民的日常生活政治以及对农村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探讨等方面。其选题来源于田野,鲜活而直面问题,小故事包含大意蕴,文字凝练而有思想深度,深度的田野工作给人以方法上的启示。该书以一种独特的学术体裁与写作风格记录和思考了过往的乡村变革史,对当下的乡村治理具有借鉴价值。
乡土社会的新特性、基层治理与农民的生存状态,三者相互联系,构成了新世纪之初乡村治理一个相对完整的闭环。这其中,一是作为政者与商者身份交叠的基层政府;一是介于乡镇政府与农民之间,既想实现村庄发展,又想实现对村民乃至自身利益保护的村组织;一是权利仍然需要完善,却获得了经济自由的农民。三者的碰撞所演绎出来的乡土政治剧之复杂与精彩,是那些很少做田野的人难以体会的,而随笔和札记特别有利于及时捕捉与记录这类感受。当然,我在写作中会提醒自己要与价值道义至上的评判适当地保持距离,要尽可能从行动者的主位视角去进行理解。我所关心的是何以如此,为何如此,以及它们对乡村治理的实然影响。
在田野调查的过程中,我还写有一些对调查方法、理论表达、农村研究现状与走向的小文章,写过书评。我从其中挑选出一些,将它们算作研究杂感放入书中。
相对于学术著作和论文,随笔和札记是小作品,多没有文献引证,材料举例与观点陈述也不需要穿靴戴帽,反复铺陈, 好处是可以直面问题,直抒胸臆,专门针对某个主题进行讨论。东西小,意境未必小,没有真想法,也很难写得出来。因此,我也就这样一面撰写著作和论文,一面也写一些思想性的随笔札记,算是多了一种表达的方式。我觉得,这种方式相对于前两者,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生命力。
回顾历史,世纪之交这十年是乡村社会中各种问题与矛盾相互交织,甚至爆发的时期。对于这些问题与矛盾,国家一贯重视,全力以赴去解决。但是,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地域广大与人口极多的超大国家,治理层级多,诸多矛盾的产生非一时一源之因,其解决也非一时之效。好在经过持续不断地努力,当年我看到的那些问题,比如农民负担、农地征用补偿过低等, 今天都已经得到了解决或有改进。近十年来,国家不断出台兴农、利农政策,向农村输入资源;持续数年的脱贫攻坚战略更是让农村的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乡村社会的治理效能也有了很大的提升。较之于这些变化,再来看这些新世纪以后十年的所记所思,也的确可以用“旧事”来定位了。
当然,农村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乡村振兴,仍然是一个需要持续努力的过程。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还会产生,尤其是治理模式的延续性意味着一些老问题仍然可能以新的形式再产生。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涉及更加复杂的体制与机制改革, 并非一时的经济社会发展可以消除。在这个意义上,本书所收录的一些文章,除了可以留下历史的记忆,或许还可以继续为当下的乡村治理提供某种镜鉴。
京ICP备05007371号|京ICP证150832号|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884号 版权所有 2004 商务印书馆
地址: 北京王府井大街36号|邮编:100710|E-mail: bainianziyuan@cp.com.cn
产品隐私权声明 本公司法律顾问: 大成律师事务所曾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