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近代青海社会变迁 平装

分享到:

定价:¥76.00

  • 著者:189717 
  • 出版时间:2025年08月本印时间:2025年08月
  • 版次:1印次:1页数:314页
  • 开本:32册数:1 卷数:1
  • ISBN:978-7-100-25310-9
  • 读者对象:地方志研究者、相关专业科研院校、普通读者
  • 主题词:社会变迁研究青海近代
  • 人气:0

显示全部编辑推荐

近代青海社会变迁研究的又一力作

 

显示全部作者简介

勉卫忠,博士,北方民族大学教授,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史和茶文化,著有《近代青海民间商贸与社会经济扩展研究》《青藏高原东北部社会经济史研究》《中国茶事通论》等。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探讨了近代以来青海地区的社会变迁及其变迁的动力、模式、特点、结果等。从社会权力转移、行政区划演变、社会控制手段演变、人口流动、民族商贸兴盛和城镇兴起、农牧区市场形成和牧民生活渐变、农牧业经济发展变化以及新兴经济行业等方面,对近代青海地区社会经济变迁进行全面把握和综合分析,探索近代青海社会变迁的动态进程。

显示全部目 录

绪论
第一章  近代青海的政区与政治格局变迁
第一节  马麒与青海建省
第二节  青海建省的边疆意义
第三节  近代玉树三次归属纷争与边疆意义
第二章  近代青海民族分布格局重置及其社会变迁
第一节  近代青海人口的增长与民族结构
第二节  近代青海蒙古诸旗的持续衰敝与分布
第三节  青海藏族部落的迁移与分布
第四节  牧民社会的渐变
第五节  近代青海回族社会变迁
第三章  近代青海城镇发展与变迁
第一节  青海城镇的发展与变迁
第二节  西宁区域中心城市的形成
第三节  西宁市井文化的产生
第四节  寺院城镇的兴起
第四章  近代青海牧业经济的发展与变迁
第一节  牧业经济的发展变迁
第二节  商业性牧业的出现
第五章  近代青海农业的发展与变迁
第一节  粮食商品化程度加深
第二节  农作物种植多样化
第三节  农户家庭园艺业与养殖业的扩大
第四节  农户副业经济的增长
第六章  近代青海新兴经济行业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  近代工业的创建与发展
第二节  金融体系的形成与初步发展
第三节  邮电通信业的建立与通信方式的变迁
第四节  近代交通业的兴起与发展
第七章  近代青海商业发展与变迁
第一节  新商业行业的出现
第二节  手工业产品的商品化
第三节  新的交易方式的产生
第四节  集镇市场的发展与繁荣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显示全部精彩试读

马麒是清末民初时期发展起来的青海最大的官僚巨商,他不仅是官员,更是一位商人,非常重视青海商业的发展。他仿效内地,创办了官督商办、官商合办以及军办的近代新式企业。他任循化参将时,即开始在循化、河州等地先后开设商号,着手贩运青海等地的畜产品。出任西宁镇总兵后,于1915 年在西宁东关设了“德顺昌”商号(后改德兴店),经营羊毛、皮张、布匹、百货、茶叶等贸易,不仅扩大了羊毛等土特产品的东运出口,而且也增大了省外商品的输入规模,形成了商业网络。在此后的历年施政中,他始终采取自由贸易的政策,并出台一系列措施铺平了西宁商业贸易的发展道路:如1913 年,马麒下令调查甘宁大路,设立新式邮政,代替了旧日驿站;1914年,架起了平番(今甘肃永登) 至西宁的电报线,成立了西宁电报局;1920 年,开通了由西宁至兰州的电报;1931 年,西宁电报局添置了一架无线电报发报机,以辅助有线电报之不足;同年,接通了由西宁经平番至兰州的长途电话,加快了商业信息流通。在金融方面,1913 年,甘肃银钱局停办,马麒废止地方票币,改用通行银票,发行一两和二两银票,推动了西宁乃至整个青海地区金融和商业的发展。历经数年发展,西宁回族商人聚居的东关地区逐渐形成了民国时期的商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