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全部编辑推荐
近代青海社会变迁研究的又一力作
定价:¥76.00
近代青海社会变迁研究的又一力作
本书主要探讨了近代以来青海地区的社会变迁及其变迁的动力、模式、特点、结果等。从社会权力转移、行政区划演变、社会控制手段演变、人口流动、民族商贸兴盛和城镇兴起、农牧区市场形成和牧民生活渐变、农牧业经济发展变化以及新兴经济行业等方面,对近代青海地区社会经济变迁进行全面把握和综合分析,探索近代青海社会变迁的动态进程。
马麒是清末民初时期发展起来的青海最大的官僚巨商,他不仅是官员,更是一位商人,非常重视青海商业的发展。他仿效内地,创办了官督商办、官商合办以及军办的近代新式企业。他任循化参将时,即开始在循化、河州等地先后开设商号,着手贩运青海等地的畜产品。出任西宁镇总兵后,于1915 年在西宁东关设了“德顺昌”商号(后改德兴店),经营羊毛、皮张、布匹、百货、茶叶等贸易,不仅扩大了羊毛等土特产品的东运出口,而且也增大了省外商品的输入规模,形成了商业网络。在此后的历年施政中,他始终采取自由贸易的政策,并出台一系列措施铺平了西宁商业贸易的发展道路:如1913 年,马麒下令调查甘宁大路,设立新式邮政,代替了旧日驿站;1914年,架起了平番(今甘肃永登) 至西宁的电报线,成立了西宁电报局;1920 年,开通了由西宁至兰州的电报;1931 年,西宁电报局添置了一架无线电报发报机,以辅助有线电报之不足;同年,接通了由西宁经平番至兰州的长途电话,加快了商业信息流通。在金融方面,1913 年,甘肃银钱局停办,马麒废止地方票币,改用通行银票,发行一两和二两银票,推动了西宁乃至整个青海地区金融和商业的发展。历经数年发展,西宁回族商人聚居的东关地区逐渐形成了民国时期的商业中心。
京ICP备05007371号|京ICP证150832号|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884号 版权所有 2004 商务印书馆
地址: 北京王府井大街36号|邮编:100710|E-mail: bainianziyuan@cp.com.cn
产品隐私权声明 本公司法律顾问: 大成律师事务所曾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