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华盛顿的假牙:非典型的十八世纪指南 精装新文化史名著译丛

分享到:

定价:¥58.00

  • 著者:87676 译者:
  • 出版时间:2025年09月本印时间:2025年09月
  • 版次:1印次:1页数:248页
  • 开本:32册数:1 卷数:1
  • ISBN:978-7-100-25329-1
  • 读者对象:文化史、思想史、欧洲史研究者,文化爱好者
  • 主题词:文化史研究西方国家
  • 人气:0

显示全部编辑推荐

一部关于启蒙运动的颇为有趣的新文化史佳作 

曾经风光无限、踌躇满志的美国开国者乔治·华盛顿带有一副假牙,几十年忍受牙痛的折磨,让今天的人们,包括作者在内,惊诧不已。是谁隐瞒了真相?18世纪还有哪些奇怪的现象被掩盖了?作者以此为契机,从大量的历史文献入手,一步步揭开了18世纪众多被淹没的历史事实,探讨了造成这一误读的原因,尤其对启蒙运动进行了深刻反思。在作者看来,今天的人们不再受牙痛的折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技术的进步,然而技术的进步,并非真的代表社会的进步。 




 

显示全部作者简介

罗伯特•达恩顿(Robert Darnton,1939-),1964年获牛津大学博士学位,1968年起在普林斯顿和哈佛执教,曾担任美国历史协会会长,为哈佛大学教授、哈佛大学图书馆馆长,著名欧洲文化史专家,书籍史研究权威。他和他的著作曾获多项学术奖和图书奖。代表作有《屠猫狂欢》《启蒙运动的生意:<百科全书>出版史(1775—1800)》《拉莫莱特之吻:有关文化史的思考》《法国大革命前的畅销禁书》等。
杨孝敏,著名译者,译有《贝多芬书简》《贝多芬交响曲》等。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看似完美的美国“国父”乔治·华盛顿其实长期佩戴假牙,饱受牙痛折磨,被誉为“现代世界之源”的启蒙运动也有其“假相”。它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发端于巴黎的沙龙、咖啡馆与戏院。巴黎街头巷尾的闲谈、歌曲和诗歌,竟与法国大革命紧密相连。看似坚定的革命者布里索,背后却有着不为人知的身份。伏尔泰、卢梭等思想大家,也藏着另一副面孔。
本书是著名历史学家罗伯特·达恩顿的一部颇有意味的欧洲文化史名著。作者打破职业历史学家的隔阂,专为普通读者而作,用一个个琐细事件与断续残片,揭开了那段历史的神秘面纱,以全新视角让人感受到十八世纪的魅力。 

显示全部目 录

致谢
导言
第一章 启蒙运动案例:乔治•华盛顿的假牙
第二章 新闻在巴黎:早期信息社会
第三章 欧洲一体化:文化和礼仪
第四章 追求幸福:伏尔泰和杰斐逊
第五章 重要的分水岭:奔向万森途中的卢梭
第六章 美国热:孔多塞和布里索
第七章 追求获利:卢梭主义在巴黎证券交易所
第八章 不为人知的秘密:历史学家如何扮演上帝
索引

显示全部精彩试读

东方学的确向西方人提供了游历东方的刻板印象,且启蒙思想家们对这个趋势也有参与。孟德斯鸠和伏尔泰极富同情地揄扬波斯人和哲学深厚的中国人,为的是批判法兰西;但正向模式依旧是模式,它可能关闭真正向其他文化学习借鉴的可能性。其他时代,与 18世纪不同,几乎全是索取而没有给予。帝国主义实际上是19世纪的一种现象,它从浪漫主义者而非启蒙思想家那里汲取灵感。拜伦和吉卜林、德拉克鲁瓦和安格尔、威尔第和普契尼,在创造异国情调的东方方面远远胜过18世纪的艺术家们。此外,早在启蒙运动之前,描绘异国情调就开始了,它往往采取妖魔化的形式。残忍的萨拉森人、东方的暴君及土耳其人的头像自早期抵抗奥斯曼帝国战争以来就在西方人的想象中激增。更古老的偏见可以追溯到十字军东征。它们的发展跨越数个世纪,但必须说,同时伴随于东方人对西方人的偏见。(我听到过一份报纸报道了卢梭在日本的接受情况,据我看,我们应该既考虑“东方学”又考虑“西方学”)。把东方学扣到启蒙运动上就是把18世纪少数几个知识分子的思想与西方文明的整个进程混同。
——摘自第1章第1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