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伏尔泰与启蒙之战,1750-1770 精装日新文库•第四辑

分享到:

定价:¥98.00

  • 著者:189670 
  • 出版时间:2025年08月本印时间:2025年08月
  • 版次:1印次:1页数:338页
  • 开本:32册数:1 卷数:1
  • ISBN:978-7-100-25327-7
  • 读者对象:高中以上,对法国史、思想史、启蒙运动、伏尔泰感兴趣的专家学者和普通读者
  • 主题词:伏尔泰(Voltaire,Francois-Marie,Arouet1694-1778)人物研究启蒙运动研究法国
  • 人气:0

显示全部编辑推荐

启蒙运动研究的一次重要创新
立体呈现“哲人”与“反哲人”的激烈竞逐
以伏尔泰的“战斗”透视启蒙运动的复杂性


专家推荐:
长期以来,人们对“启蒙运动动力学”缺乏应有的关注,而这严重局限了对启蒙运动全部意义的认识。该著以伏尔泰的“战斗”为中心,运用丰富的原始资料,对法国启蒙高潮时期 “哲人”与“反哲人”之间复杂而激烈的矛盾冲突及斗争手法做出了浓墨重彩的描绘,并从现代文化交往理论上揭示这些争斗所引发的历史后果。这一研究无疑是我国启蒙运动学界的一次重要的创新努力。       
――高毅,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作者并未止步于对伏尔泰个人生活场景的复原,而是关注其所处的舆论场、话语场、权力场、名利场, 同时,也很好地呈现了伏尔泰的论战对手及批评者们的观念、策略和组织模式。通过这一研究,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启蒙运动,就不再是某些承载着现代性的宏大理念高歌猛进的历程,而是实实在在地展现为在思想和舆论场中的日常博弈、冲突和充满变幻的人员与思想组合。
――黄艳红,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世界史系研究员


这是一部连法国人自己都还没有尝试过的开拓之作,是一部势必刷新我们关于伏尔泰和法国启蒙运动之印象的创新之作。启蒙与反启蒙不是善恶分明的二元对立,启蒙的胜利也不像滚滚车轮势不可挡。启蒙不仅是思想的战斗,也是舆论、权势和未来接班人的争夺。该书以伏尔泰为中心,基于扎实的一手资料,吸收借鉴国际前沿的研究成果和方法,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更广阔也更复杂的启蒙运动图景。
 

显示全部作者简介

石芳,1987年生,北京大学世界史博士,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访问学者,现为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研究员。研究领域为启蒙运动史、近代早期法国社会文化史。在《世界历史》《史学理论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代表译著《沙龙的世界》(即出)。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本书聚焦法国启蒙运动中启蒙哲人与其反对者的思想斗争,揭示启蒙运动如何通过策略性竞争赢得文化权威并引领时代变革。本书以伏尔泰为核心,展现启蒙哲人通过塑造公众形象、贬斥对手以争夺舆论,借助权贵保护推动思想传播,并积极争取年轻一代投身启蒙事业。这些实践不仅巩固了启蒙哲人的社会地位,更将批判、公开辩论与公众参与转化为变革力量,最终催生了一场深刻的“精神革命”。本书通过解析启蒙运动的竞争策略,回答了启蒙何以从思想交锋发展为席卷欧洲的社会运动,并塑造了现代世界的思想根基。

显示全部目 录

缩略语表
绪论    
第一章  哲人与反哲人的二十年战争    
第一节  前期(1748-1757年)
第二节  大危机(1757-1759年)
第三节  转折(1760年)    
第四节  后期(1761-1772年)
第一部分 污名与正名--形象之战
第二章 舆论争夺:“让看笑话的人站在自己一方”    
第一节  公众、舆论    
第二节  笑即武器    
第三节  公共人物、公共形象    
第三章 塑造哲人:伪君子、阴谋家、苏格拉底
第一节  反哲人看哲人:伪君子、阴谋家    
第二节  哲人自视:苏格拉底    
第三节  卡拉斯的辩护人    
第四章 刻画反哲人:狼、狐狸、蛇、驴……“卑鄙”    
第一节  论战中的动物寓言
第二节  反哲人“动物园”    
第三节  “卑鄙”
小结
第二部分  朝中有人--权贵之争    
第五章 文人与权贵
第一节  策略冲突:哲人是否应与权贵结盟?
第二节  自主与依附:文人的理想与现实    
第三节  伏尔泰与权贵:言辞与恩惠的交易    
第六章 “富有、自由、大胆”的保障:权贵    
第一节  经济保障
第二节  政治保护
第三节  邮路畅通    
第七章 假权贵之威:“粉碎卑鄙”
第一节  发明“虔诚派”与“开明派”
第二节  谋杀《文学年代》
第三节  攻占法兰西学院    
小结    
第三部分  提携后进--新生代之争
第八章 可怜虫:18世纪文人的命运    
第一节  可怜虫    
第二节  文人的职业生涯    
第三节  伏尔泰的成才观    
第九章 “腐蚀青年”:“将世界交给您这样的人”    
第一节  启蒙导师    
第二节  干谒之道    
第三节  拉阿普:伏尔泰的门徒
第十章 纵横捭阖:“将您的才能转向另一方”
第一节  幻想府--弗雷隆的费尔奈    
第二节  纵横捭阖    
第三节  帕里索:身不由己的反哲人    
小结    
结论    
论战文献
参考文献    
后记
专家推荐意见一
专家推荐意见二

显示全部精彩试读

近一百年过去,达尼埃尔·莫尔内在其经典的启蒙运动研究《法国革命的思想起源(1715-1787)》(1933年)中做出的许多论断甚至蜻蜓点水般的说法都已经得到大规模的研究,这段关于反启蒙势力的论述引起的研究却并不多。阻碍启蒙旅程的势力通常依然被丢弃在历史的遗忘角落,启蒙运动研究几乎完全集中于对启蒙思想家的研究。而启蒙思想家的对手们,大多数时候,他们只是作为一切英雄故事中必不可少的“坏蛋”而在启蒙运动史学中露脸,他们对启蒙运动的塑造作用总体上被忽视了。
实际上,反对启蒙思想家的活动激烈、凶猛,而且韧劲十足,是启蒙运动的思想、文化与社会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启蒙思想家并非生活在真空中,他们的思想也并非仅凭抽象思考而产生,当他们提笔时,他们要考虑到他们所针对的读者和他们想驳斥的观念。他们的对手们如今已经默默无闻,却并不代表着当初启蒙哲人创作自己的作品时,没有将他们放入脑海中、作为自己的辩驳对手。另一方面,启蒙运动之所以会成为“运动”,并非仅仅由抽象思想观念的演变而形成。在一些学者看来,启蒙思想的大多数内容都了无新意(伏尔泰的思想尤其如此),17世纪就已经出现。但只是18世纪才成就了“启蒙运动”,成就了“王者伏尔泰”,成为“启蒙时代”。要准确地理解这种情况,就需要从社会史的角度来理解启蒙运动。启蒙思想家并非躲在象牙塔中默默耕耘自己的思想田地,而是将其观念直接抛进了公共领域,参与激烈的论战和斗争,努力争夺舆论、争夺影响力、争夺思想和文化权威。在他们的作品广泛传播的同时,他们也直面世俗和宗教当局的压制、谴责和迫害,他们也直面并反击反对者的不理解、批评,甚至嘲弄和侮辱。理解这种斗争的氛围、语境,才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们的作品。
因此,对启蒙运动的研究,需要分析这场思想运动中形形色色的参与者的行动与互动,而不仅仅是他们的所思所述。这些参与者,不仅仅是启蒙思想家们,也包括他们的对手,以及他们及其对手的保护者、支持者和读者群。深入分析他们遇到的压力、压制甚至迫害,他们抵抗、斗争的行为、策略和手段,才能更好地理解启蒙运动发生、发展、演进的过程和动力,理解这一场思想潮流是如何在各种力量的复杂和激烈的交锋和博弈中被形塑的。
(摘自本书《绪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