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全部编辑推荐
在黑白镜像的艺术中,剖析《野草》的灵魂
1.重析经典,逐篇解读。本书是对鲁迅经典散文诗集《野草》的研究,《野草》被公认为鲁迅文学价值最高的作品之一,因其蕴含哲思的深邃与表现手法的象征性,多年来吸引着众多学者深入剖析。本书依托于《野草》的原文本,进行逐篇分析,同时又勾连出各篇之间的关系,分析鲁迅创作过程中在写作手法和心态上的变化,对《野草》从细部到整体做了全面的解读。
2.诗意语言,深刻解析。本书中,作者并没有用冷静的学术语言论述,而是采用散文诗的写作手法,文字飞扬肆意,这与《野草》的文体相匹配,形成了一种互文效果。正如南京大学丁帆教授在本书序言中所说:“李森的解读充满着诗人的激情和学者解析的深刻,能够将这二者融为一体,且能使读者在充分享受思想自由的狂欢会意中,读出诗的意蕴和语言冲击的魅力。”
3.反思已有研究,提出创新洞见。本书中,作者反思了过往学界对《野草》的研究,认为研究者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解读其象征意义上,在发掘语词背后的思想隐喻中狂欢,在与时代背景的勾连中寻觅语流的宏旨,而作者诗人兼学者的感性直觉体悟与理性分析两种思维结合的逻辑产物诞生了新的阅读方式,在《野草》中发现了一种“背反”的诗意和思想的矛盾,鲁迅文字中的“背反概念”就是他本能性的灵魂结构自身,这个灵魂结构凝聚着强大的生命能量,仿佛旋转着一种尼采式思想的永劫回环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