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中国自然地理纲要(修订第三版) 商务印书馆文库

分享到:

定价:¥27.00

  • 主编:  
  • 出版时间:2004年11月本印时间:2009年07月
  • 版次:3印次:7页数:430页
  • 开本:32
  • ISBN:7-100-02627-X
  • 主题词:中国自然地理纲要修订第三
  • 人气:482

显示全部出版说明

《商务印书馆文库》编纂大意
    本馆自1897年始创,即着意译介西学,编纂课本,以昌明教育、开启民智为务。
    迨五四新文化运动起,学界亟需高等书籍,本馆张元济、高梦旦诸先生乃与蔡元培、梁启超等学界前辈擘画宏图,组编诸科新著,以应时需。是为本馆出版学术著作之始。
    尔后数十年,幸赖海内外学人伐山开辟,林林总总,斐然可观。若文学,若语学,若史学,若哲学,若政治学,若经济学,若心理学,若社会学以及其他诸科学门类,多有我国现代学术史上开山之著、扛鼎之作。学术著作的出版使本馆进一步服务于中国现代教育事业的培植和民族新文化的构筑,而分享中国学界的历史光荣。
    五十年代以后,本馆出书虽以移译世界名著、编纂中外辞书为先,而学术著作的出版亦未曾终止。近年来已先后有多种问世,今后拟更扩大规模,广征佳作,以求有为于未来中国文化的建树。
    转瞬百年。同人等因念本馆素有辑印各种丛书的传统,乃议无论旧著新书,凡足以反映某一时期学术思潮、某一流派学术观点、某一学科新的建树、某一问题新的方法以及其他足资长期参阅的作品,均拟陆续选汇为《商务印书馆文库》而存录之,俾有益于文化积累而取便学林。顾兹事体大,难免力不从心,深望各界读者、学界通人共襄助之。

                        商务印书馆编辑部
                           1997年10月

显示全部前言

   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幅员广阔,自然环境有许多明显的特点。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我国与世界各国人民交往的日益频繁,编著、出版一本篇幅适当、能科学地反映我国自然地理面貌的专著,对于适应我国经济建设的需要,促进国际友人对我国的了解,增进国内外地理学界的学术交流,都是十分有意义的。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竺可桢教授在世时曾多次对作者提到过这种迫切需要。本书就是在竺可桢教授的启发下,根据作者多年来在南京大学地理系教授中国自然地理课程及在中国各地进行地理考察的经验,编著而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成立以来,地理研究和考察有了很大发展。建国以前,地理资料十分缺乏,甚至空白的地区,如西藏、新疆、云南等,现在都积累了大量的地学资料和数据。因此,编著《中国自然地理纲要》这样一本专著的时机已经成熟。
   作者在编著本书过程中,曾参考我国地学工作者及其他有关科技人员编写的专著和论文数百种(其中有些尚未出版),本书仅列出主要参考文献目录,其他能说明某一特殊问题或地区的资料则作为脚注,注在文内。但挂一漏万,在所不免,谨在此向有关作者致谢。又作者在编写本书时,承许多科学家个人提供宝贵资料,我们也在此向他们表示衷心的谢意。因此,本书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中国地学和其他有关科技工作者的集体劳动的成果。
   我们在长期从事地理教学和科研工作中,足迹曾遍及除西藏以外的中国各省区,特别是曾对云南、贵州、柴达木、内蒙古等地区作过长期的调查。本书是根据我们实际调查的体会,对大量文献作了分析研究,书中所提出的看法和见解都是我们自己的,有的在我国还是第一次提出,不一定完全正确,欢迎国内外地理学家提出意见。
   本书初稿完成于1965年,由于“文化大革命”,未能正式出版。初稿第一、二、五、六、十、十一章由任美锷编写,第三、四、七、八、十二、十三、十四章由杨纫章编写,第九章由包浩生编写。1978~1979年,将初稿完全重新改写,由于杨纫章同志当时已经逝世,故改写工作除第三、四章由包浩生担任外,其余均由任美锷一人执笔,并新增了第十五章小结。
   本书于1979年7月初版,不久即已售完,故于1980年6月重印,但内容没有修改。1981年再版时,对原书内容作了一些修改和补充。其中第三章气候由雍万里同志改写;第四章陆地水由倪绍祥同志改写;其他各章的内容,也在我的指导下,由倪绍祥同志作了若干必要的修改和补充;周舜武同志对全书文字进行了加工。
   1981年至今,我国自然地理和自然资源的研究已有重大进展。故此次重印时,又对内容作了必要的修改,特别是更新了基本数据,增补了一些重要的新成果,使本书能符合时代的需要。修订工作第一、二、十、十一、十四章由包浩生同志担任;第三、四、五、七章由雍万里同志担任;第六、八、九、十二、十三章由倪绍祥同志担任。全书再全部由任美锷审阅订正。编辑加工仍由周舜武同志负责。因此,这个重印本实际上是第二次修订本。
                      任美锷
                  1989年2月于南京

显示全部目 录

              第一篇 总论
第一章 绪论
  一、面积、位置与疆域
  二、中国自然地理总特点
第二章 地貌
  一、地貌的基本轮廓
  二、地貌的形成因素
    (一)地质构造对中国巨地貌轮廓形成的作用
    (二)气候对中国地貌形成的影响
    (三)地表物质对地貌的影响
  三、中国地貌对自然景观形成的作用及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意义
第三章 气候
  一、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
  二、大气环流与季风进退
    (一)大气环流基本特征
    (二)季风进退
  三、影响我国天气与气候的主要天气系统
    (一)寒潮
    (二)梅雨
    (三)台风
  四、气温与热量资源
    (一)气温分布
    (二)气温年变化与四季
    (三)生长期和霜期
  五、降水及其动态
    (一)降水量的空间分布
    (二)降水的季节变化和雨日
    (三)降水变率
    (四)降水强度
    (五)湿润程度
  六、中国气候在自然景观形成中的作用及其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第四章 陆地水
  一、流域和水系
    (一)流域概况
    (二)水系的一般特征
  二、河川径流的主要特征
    (一)河川径流资源
    (二)水量平衡
    (三)年径流的地理分布
    (四)年径流的季节分配和年际变化
    (五)河流的泥沙
  三、湖泊与沼泽
    (一)湖泊
    (二)沼泽
  四、中国陆地水在自然景观形成与演变中的作用及
    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意义
第五章 植被和土壤
  一、植被与土壤的形成及其主要特征
    (一)植被与土壤形成的现代作用过程
    (二)植被与土壤形成的自然历史因素
    (三)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
  二、植被与土壤的分布规律
    (一)水平分布规律
    (二)垂直分布规律
    (三)隐域性植被与土壤的特征及分布规律
  三、中国植被与土壤在自然景观形成中的作用及其
     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意义
第六章 综合自然区划
  一、综合自然区划的内容和意义
  二、自然区划的基本原则
  三、本书的自然区划方案

             第二篇 区域分论

第七章 东北区
  一、温带湿润森林景观和森林草原景观的形成及其主要特征
    (一)温带季风气候的主要特点
    (二)季节冻土与多年冻土
    (三)温带湿润森林与森林草原景观
    (四)沼泽与草甸
  二、自然景观的地域分异与自然区划
    (一)大兴安岭北部亚区
    (二)小兴安岭及东部山地亚区
    (三)松嫩平原亚区
  三、自然条件改造利用的主要问题
    (一)商品粮基地的建设和沼泽的改造利用
    (二)森林资源的更新
    (三)松花江流域的水利建设
第八章 华北区
  一、暖温带半湿润至半干旱黄土景观
    (一)黄土的分布及其形成
    (二)黄土对华北区景观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三)水热条件
    (四)暖温带半湿润至半干旱气候条件下的植被与土壤
  二、自然景观的地域分异与自然区划
    (一)辽东半岛与胶东半岛亚区
    (二)华北平原亚区
    (三)黄土高原亚区
  三、自然条件的利用与改造
    (一)干旱的治理
    (二)洪涝的防治
    (三)盐碱的治理
    (四)水土保持问题
第九章 华中区
  一、季风型亚热带景观
    (一)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二)水资源与水文特征
    (三)过渡性的植被和土壤
  二、自然景观的地域分异与自然区划
    (一)江汉、秦岭亚区(华中区北部)
    (二)江南、南岭亚区(华中区南部)
  三、自然条件的利用与改造
    (一)热水资源对发展农业生产的作用
    (二)长江的综合开发利用
    (三)红壤丘陵的改良利用
第十章 华南区
  一、热带自然景观
    (一)湿热的热带气候
    (二)河流径流丰富、汛期长
    (三)热带性植被与土壤
    (四)热带动物与珊瑚
    (五)热带农业植被
  二、自然景观的地域分异与自然区划
    (一)两广、闽南及台湾亚区
    (二)雷州、海南亚区
    (三)南海诸岛亚区
  三、热带自然条件的利用和改造
    (一)冬季低温对发展热带作物的影响
    (二)季节性干旱与栽培热带作物的因地制宜措施
    (三)强风的危害及其防御措施
第十一章 西南区
  一、热带山原景观的主要特征
    (一)四季如春  
    (二)干季与湿季交替十分明显
    (三)热带山原植被和土壤及其垂直带结构
  二、自然景观的地域分异与自然区划
    (一)云南高原亚区
    (二)横断山脉亚区
    (三)滇南山间盆地亚区
  三、热带山原土地的垂直利用与农业生产
第十二章 内蒙区
  一、温带草原景观
    (一)草原植物群落及其分布
    (二)温带半干旱气候的特征
    (三)草原土壤
  二、自然景观的区域分异与自然区划
    (一)内蒙东部亚区
    (二)内蒙中部亚区
    (三)内蒙西部亚区
  三、草原合理利用与沙漠治理
    (一)合理利用水草资源
    (二)草原粮料基地的建立
    (三)沙漠治理
    (四)消灭鼠害
第十三章 西北区
  一、干旱荒漠景观的形成及其最主要特征 
    (一)干旱的气候
    (二)高山与大盆地在荒漠景观形成中的作用
    (三)内陆河流与高山冰川
    (四)荒漠植被与土壤
    (五)荒漠中的动物界
  二、自然景观的地域分异与自然区划
    (一)北疆亚区
    (二)天山山地亚区
    (三)南疆亚区
    (四)阿拉善、河西亚区
    (五)祁连山地亚区
    (六)柴达木盆地亚区
  三、自然的利用与改造
    (一)水土资源分布不平衡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二)风沙危害与防风固沙
    (三)土壤盐渍化的防治
第十四章 青藏区
  一、高原寒漠、草甸、草原景观
    (一)最年青的强烈隆起的高原
    (二)高原气候特征
    (三)冰川和多年冻土
    (四)内陆水系与湖泊
    (五)高原植被与土壤
    (六)高原动物
  二、自然景观的地域分异与自然区划
    (一)川西、藏东分割高原亚区
    (二)东部高原亚区
    (三)藏北高原亚区
    (四)阿里高原亚区
    (五)藏南谷地与喜马拉雅高山亚区
  三、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第十五章 小结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