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中国学术(第二辑) 中国学术

分享到:

定价:¥31.00

  • 出版时间:2000年04月
  • 页数:336页
  • ISBN:7-100-03066-8
  • 主题词:中国学术第二
  • 人气:190

显示全部出版说明

《中国学术》期刊出版说明

    《中国学术》是由美国哈佛燕京学社资助、中外学者共同编辑、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系列文辑,设“论文”、“评论”、“书评”和“通讯”四个栏目,每季度出版一辑。其宗旨是提高我国人文及社科的研究水准,推展汉语世界的的学术成就;增强文化中国的内聚力,促进中外学术的深度交流;力争中文成为国际学术研究的工作语言,参与中国文化现代形态在全球范围内的重建。它力争以“人文与社会”为轴心,追求学科交叉和科际整合。

显示全部前言

卷 首 语

    不期然而然地,老跟某个特殊的日子遭遇。忙到该写卷首语了,方想起已是己卯年除夕。不同的是,上辑编写之际,还只敢巴望熬出世纪末,此辑编定之际,却不由生出一种奢望,想要为“文化中国”祈福。
    拿什么祈福呢?在学言学:只能拿学术成果。本辑的论文一栏,继续落实最初的公约:“在学风浮躁的关头,重新凸显撰写论文的本意。”艾尔曼和方行的两文,都有助于演示这种理念,因其各从一个侧面,松动着凝固化的既定知识,还原着历史的丰富偶因。前一篇通过追述自1550年起围绕自然研究之意义问题的中西交流,展示了两大文明的竞争、调适和互动;与沦为殖民地的印度不同,尽管接受信息的自身语境咸有变异,中国却一直表现出掌控自然知识的主动性,把舶来的研究形式变成本土的知识习惯,到20世纪前一直以自有术语解释西方的学术;而一俟西方现代科学的认识论前提称雄,人类文明的另一种知识遗产便几遭灭绝。后一篇则借助佃农中农化的现象,说明随着社会条件的发展,充实佃农经济的机遇也增多;清代经济史的这种独特路径,挑战着有关“高水平陷阱”的成说,也还原了中西碰撞前的本土文化活力。
    安乐哲和夏晓虹的两文,亦可相映成趣。前一篇从西方的问题意识出发,认为儒教的宗教向度所以难于理解,缘于其并无超越性和造物主的人类中心的宗教性;儒教的精神性乃是繁荣社群的产物,而非社群赖以构建的基础,为了界定它,便要把握作为仪式化角色与关系的礼;故经典儒家的最大贡献之一,在于提供了不同的宗教经验模式。后一篇基于女性学者的角度,以班昭与《女诫》在晚清的接受为线索,探讨了古代经典的现代命运,借阐释者从翻新到贬抑的立场转换,展示了新思想与旧典范的离合轨迹。两位都提醒了经典文本与读解主体的对话性,那也许正是保持文明张力的要津。
    两篇西学论文,均选择特定案例,以损益对历史乃至当今的理解。赛德曼考察了法国外省的大学生宿舍,指出早在五月风暴前十年,学生就日渐崇尚自由,社会风习也正于同期浸变;当时的社会远比通常认定的宽松,风暴前的“旧体制”亦非铁板一块;故“五月”前后存在着社会文化上的连续性,1968年也构不成法国史的重大转折。彭小瑜解读了开创中古西欧教会法体系的《教会法汇要》,借此说明西方对刑罚与战争之看法的宗教背景和历史渊源,其作者格兰西认为,对异教徒和异端分子的处分不应以刑罚和武力为主,但基督之爱既关注永恒拯救,出于仁慈的宽容也能调和维护正义的刑罚,俾使恶人获得拯救、他人免受伤害;此论大体追随奥古斯丁,而在现代西方流风依旧。透过对拉丁古本的解读,或能为去年震惊国人的某些无理之举觅出理由?
    其后的两篇佛教论文,或尚考索之功,或重义理比较。湛如主要基于现存律藏文献及部分碑文资料,讨论了佛塔信仰与支提信仰的关系、佛塔起源的诸种说法及初期佛塔的信仰源流等问题;此种对早期佛塔信仰的解明,足为进而探索部派佛教教团史及初期大乘佛教等关联问题提供背景。蔡宗齐则从语言策略出发,阐述了解构哲学与大乘佛学间的相似性,包括德里达和僧肇写作中的词汇法和构句法,他们如何通过词汇和构句的解构来展现以语言把握神学及逻辑本体之本质的不可能,如何进而双重否定各自哲学传统中的名本体说和物本体说,等等。
    评论栏为一组围绕《纪念性》的讨论,既有贝格利对该书的批评、作者巫鸿的辩解,也有秦岭提供的背景介绍,更有李零和夏含夷对争论本身的反思。尽管李文选择了“科索沃”这个刺激标题,其要义却断非打抱不平,只是拿这个炮火集中之地,借喻各执一理的理解困境。同样,本辑发表此组文章,也不是在放纵文化误读,倒认为澄清双方的治学心态,恰乃渐入同情了解的初阶。
    书评栏变得更为厚重,此处已不暇详述,总之都是好书,都值得好好读!唯独想提醒的是,董玥介绍的那部著作,跟艾尔曼的论文构成了呼应,同样有补于理解现代性的双刃。
  年少时在工厂学徒,深知拉车之难在于起步,尤当负载达于极限时;而一旦车子走动起来,则不管何等吃紧,总有惯性可以利用。由此,似乎《中国学术》草创已毕,可以步步拼命往前拖拽了。但何处是归程?却惟有死而后已,惟敢为自己暗祷——“日就月将,学有缉熙于光明!”

                               刘东
                  二○○○年二月四日于京郊溪翁庄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中国学术》第二辑共收录论文8篇,评论5篇,书评14篇。论文包括历史、文化、佛教等方面中外研究者有独创性的研究成果;评论则围绕华人学者巫鸿的《中国早期艺术和建筑中的纪念性》在西方引发的批评、讨论、回顾这场争论并反思其意义;书评所介绍的,都是国内外较近出版的好书。

显示全部目 录

卷首语

论 文

艾尔曼 从前现代的格致学到现代的科学
方 行 清代佃农的中农化
安乐哲 礼与古典儒家的无神论宗教思想
夏晓虹 古典新义:晚清人对经典的解说——以班昭与《女诫》为中心
赛德曼 法国1968年风潮前的自由化
彭小瑜 完美之爱与正义权威:中古西欧教会法论刑罚和武力的使用
湛 如 印度早期佛塔信仰的起源与流变
蔡宗齐 德里达和僧肇:语言学和哲学的解构主义

评 论

李 零 学术“科索沃”:一场围绕巫鸿新作的讨论
秦 岭 巫鸿《中国早期艺术和建筑中的纪念性》一书内容简介
贝格利 评巫鸿《中国早期艺术和建筑中的纪念性》
巫 鸿 答贝格利对拙作《中国早期艺术和建筑中的纪念性》的评论
夏含夷 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

书 评

帕瑟•柴特基:《民族主义思想与殖民世界:派生的话语?》(董玥)
贝尔纳•斯蒂格勒:《技术与时间:爱比米修斯的过失》(胡传胜)
安德烈•冈德•弗兰克:《依附性积累与不发达》(刘金源)
陈智超:《解开<宋会要>之谜》(方健)
李欧梵:《上海的摩登:1930-1945,一种新都市文化在中国的兴起》与卢汉超:《霓虹光圈之外:二十世纪初上海的日常生活》(葛以嘉)
尚小明:《学人游幕与清代学术》(杨慕学)
阿兰•图海纳:《怎样走出自由主义》(张伦)
洪涛:《逻各斯与空间——古代希腊政治哲学研究》(丁耘)
渠敬东:《缺席与断裂:有关失范的社会学研究》(李汉林)
麦考密克、魏因贝格尔:《制度法论》(卢晓光)
史澜导:《僵硬的大地:美国农学家在中国的土壤上,1898—1937》(陈意新)
陈启伟:《西方哲学论集》(王希勇)
李猛:《论抽象社会》(李康)
各期列表

    《中国学术》是由美国哈佛燕京学社资助、中外学者共同编辑、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系列文辑,设“论文”、“评论”、“书评”和“通讯”四个栏目,每季度出版一辑。其宗旨是提高我国人文及社科的研究水准,推展汉语世界的的学术成就;增强文化中国的内聚力,促进中外学术的深度交流;力争中文成为国际学术研究的工作语言,参与中国文化现代形态在全球范围内的重建。它力争以“人文与社会”为轴心,追求学科交叉和科际整合。《中国学术》辑刊已收入cssci期刊方阵索引,入选文章经过匿名评审,内容涵盖哲学、社会学、中国文学、史学、政治学、艺术理论等学科。另有相关学科最新著作的书评、知名学者讲演稿等。这些文章全面反映了近期社会科学最前沿的学术思潮,并对优秀学术成果的出版予以最及时的评论,具有前瞻性和很高的学术价值。本书供稿人来自世界各地,主要为国内外各高校、研究机构的知名学者。是中外学者沟通交流的平台。